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和路徑分析
時間:2022-05-18 11:45:04
導語: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和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經多年的努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截至2019年底,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位列全球第五,是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也是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存在的障礙是人民幣區域化與美元全球化沖突、人民幣國際化缺乏市場基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水平較低等因素。但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良好的聲譽及穩定的匯率、先進的跨境支付系統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我國應規劃好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注重長短期目標相結合,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金融合作,加強人民幣外匯市場建設,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市場,繼續加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化;金融;跨境支付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經濟受挫,人民幣一度大幅貶值,但很快疫情好轉,中國迎來了經濟的全面復蘇。而一些歐美國家,疫情仍在肆虐,毫無控制住的跡象,經濟持續衰退。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無疑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我國于2009年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如今人民幣國際化有了很大的進展。
1人民幣國際化進展
1.1計價貨幣功能逐步呈現
2018年“上海金”、人民幣鐵礦石期貨、人民幣原油期貨等相繼掛牌交易,顯現出人民幣在大宗商品計價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1.2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列全球第五
全球使用人民幣支付的金融機構數量穩步增加,數量從2017年7月的1989家增長到2019年7月的2214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5位,市場份額為1.76%。
1.3國外非金融企業熊貓債發行額增長迅猛
國外越來越多的非金融企業在我國發行熊貓債,發行規模越來越大。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16位發行人累計發行了36支熊貓債,發行規模合計627億元,較2017年增長191.63%。
1.4外資不斷增持中國金融資產
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外資持有境內股票、債券資產的規模合計達39526.29億元,創歷史新高。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市場份額為4.3%,較2016年提高0.3個百分點。1.5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中國央行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報告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幣儲備規模達2176.7億美元,占標明幣種構成外匯儲備總額的1.95%,排名超過加拿大元的1.88%,居第5位,這是IMF自2016年開始公布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2019年末,中國央行共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金額超過3.7萬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覆蓋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以及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所在地。
2人民幣國際化存在的障礙
2.1人民幣國際化與美元全球化沖突
人民幣的國際化和美元的全球化是相互排斥的,人民幣國際化的實施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與美元的較量,兩者的矛盾將日益增加。有美元這個世界通用的貨幣,美國就可以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如此巨大的利益,美國自然不會放棄自己的美元地位,也不容許他國挑戰美元的地位。IMF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為10.9萬億美元,其中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占其中的61.8%,這一比例在2000年為70%,在20世紀70年代為80%以上。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在加速下降,而新秀人民幣的比例在持續上升,美國自然坐不住了,不能眼睜睜看著人民幣蠶食自己的份額。美國不斷挑起貿易摩擦,在2020年8月又對中國實施制裁行為,導致中美關系陷入緊張狀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存在諸多方面,包括高科技、商品買賣等,而這些方面的競爭根本上來說也可被解釋為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沖突,美國對中國的阻撓態度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始終存在障礙。
2.2人民幣國際化缺乏國際市場基礎
人民幣尚未得到國際認可,功能無法完全體現。雖然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但是份額只有1.95%,與超過60%份額的美元相比,依然很低。根據央行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國際支付所使用的貨幣種類,只有1.76%是人民幣,而且這些付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據政府間協議或涉及中國企業的交易而發生的,而人民幣在沒有中國參與的跨國交易中所占的份額微不足道。在“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中,人民幣交易的份額有所增加,但同時人民幣計價功能一直停滯不前,沿線國家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會選擇美元進行計價。對于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化發展來說,計價功能是相當重要的,代表著該國貨幣在國際上是否被接受,使用人民幣計價才是對人民幣的地位和價值的真正承認。
2.3我國金融的對外開放水平較低
隨著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繼被納入多個全球重要指數,外資對我國金融市場的配置需求日益增長。跨境證券投資在我國國際收支格局中已經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QFII和RQFII的額度限制在2019年7月已取消,RQFII可以全額投資,滬港通和深港通也取消了年額度限制,只有日額度限制,但是2019年QFII、RQFII以及滬港通、深港通加起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比重大約為3%,整體上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3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條件
3.1強大的經濟規模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貨幣國際化只有在強大的經濟總量的支持下才能實現。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其國際形象和聲譽不斷提高。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為99.1萬億元,按美元現價計算約為14.36萬億美元,世界GDP總量達到86.6萬億美元,中國已經占世界GDP的約16.59%,仍穩居全球第二名。中國如今的經濟實力使得人民幣國際化有了堅實的基礎。
3.2良好的聲譽、穩定的匯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企業往往是希望和歡迎匯率基本穩定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匯率波動的干擾,從而專注于生產和經營,不需要將精力過多用于判斷匯率趨勢。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我國一貫的方針。1998—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亞洲大部分國家的貨幣紛紛大幅貶值,日元還退出了國際舞臺,成為區域貨幣。雖然我國當時也面臨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我國宣布人民幣不貶值,通過實施有效的外匯政策,使得人民幣保持堅挺狀態,給整個亞洲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很大的幫助,大大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譽度。人民幣在國際上逐漸被用作商業清算和金融投資的交易貨幣,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次貸危機期間,美元大幅貶值,許多國家試圖使其外匯儲備多樣化,以減少外匯風險。因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或升值態勢,諸多國家便增加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中的比例,增加了人民幣的國際需求,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2020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我國率先將其控制住,經濟已經全面恢復,而歐美各國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經濟出現較嚴重的衰退。我國抗疫成績舉世矚目,充分顯示出我國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強大能力以及經濟的強大韌性。一次一次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我國都經受住了,經濟沒有發生大的波動,且經濟很快就能得以恢復,各國對人民幣有著充分的信心,這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3.3先進的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已經全面投產
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可以保障人民幣的支付與結算,提高人民幣的使用效率和頻率,促進人民幣的廣泛使用。中國人民銀行獨立開發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CIPS)支持跨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結算、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跨境個人匯款等業務。CIPS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企業相關業務和個人匯款業務可通過參與CIPS系統的銀行進行。CIPS(二期)已經于2018年全面投產,同時銀行間的貨幣市場已經開通夜盤交易,打破了原有的境內外業務“時差”。CIPS(二期)進一步整合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資源,提高了跨境清算效率,在運行時間和結算、業務模式上,CIPS(二期)更加無縫對接國際標準,系統運行時間覆蓋了全球各時區的金融市場,使得跨境互聯互通的道路更加通暢。
4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
4.1規劃人民幣國際化路徑,注重長短期目標相結合
由于中國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國企業的參與,人民幣在跨國貿易和多國合作領域在數量上取得了成功,但要從量變轉為質變,依然需要不懈的努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應制定人民幣國際化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制定短期目標時,需要認識到,人民幣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應以區域化發展為主,以實現人民幣計價職能為主要目標。人民幣國際化做不到一蹴而就,應循序漸進,先實現區域化,再實現國際化。由于美元在國際上過于強大,人民幣并不適宜與美元硬碰硬發生正面沖突。我國革命斗爭勝利的法寶是農村包圍城市,同樣,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可以按這個思路來走,先在貧窮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推廣人民幣,再向發達國家滲透。在制定長期目標時,需要認識到,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扶持措施只能產生短期效果,從長遠來看,這不具備可持續性。因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的選擇是微觀主體的一項獨立決定,市場的推動才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因素。只有市場主體從內心接受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才能真正實現。所以制定長期目標時,必須考慮政府逐漸退出,由主導地位退到輔助地位,制定謹慎的宏觀政策,采取面向市場的辦法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將會越來越依靠我國企業的對外貿易、投資等,而且我國企業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是否具有主導權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增強我國企業的整體實力。
4.2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金融合作
我國需要借助“一帶一路”的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要與沿線國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合作,打造資金融通的渠道,兼容沿線各國不同的支付標準,尋找更加便捷的全新的支付方式,逐步提升人民幣在不同區域的接受度。自加入特別提款權外匯籃子以來,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廣泛的使用,成為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種外匯儲備貨幣,如韓國、俄羅斯等15個周邊國家已經將人民幣作為他們的外匯儲備資金。2018年上半年,人民幣在俄羅斯中央銀行外匯儲備中所占份額達到14.7%,位于歐元和美元之后。2017年俄羅斯大型骨干企業鋁業聯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期限為2+1年、金額10億元的首期人民幣債券(熊貓債券)。2018年紅獅控股集團成功發行了國內首單3億元人民幣的“一帶一路”建設公司債券,主要用于老撾地區的建設。經濟上的合作帶來了金融上的合作,金融上的合作又反過來促進經濟的發展,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有很大幫助。
4.3加強人民幣外匯市場建設
由于全球金融交易市場的交易量遠遠大于全球投資和貿易的規模,如果不能在金融交易計價清算上得到廣泛使用,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就會受到很大制約。在岸人民幣外匯市場應借鑒倫敦外匯市場的發展經驗,建立多層次交易市場,以滿足不同交易主體的金融需求,并優化各項交易制度,如在岸人民幣外匯市場應逐步降低外匯交易中的實需占比,鼓勵外匯投資、套利和保值交易;鼓勵市場會員選擇凈額結算并嚴格執行高標準的國際清算與結算制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控交易中的杠桿率。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賴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人民幣債券。人民銀行應繼續支持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人民幣融資債券業務。香港是理想的人民幣國際化“試驗場”,因為香港在許多金融產品方面都具有領導地位,只需要將這些產品變成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的應用范疇就可以快速擴大。因此,可在香港開展各項人民幣業務,設計不同產品,測試市場反應。
4.4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市場
繼續推進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發展人民幣利率衍生品市場,除此之外,貨幣互換業務依然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衍生工具。兩國貨幣互換就是以一定的匯率互換一定數量的對方的貨幣,可以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促進雙方的貿易和投資往來。本幣互換可以增加雙方的外匯儲備以應對不測之需,還可以極大地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4.5繼續加大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
我國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使國內市場具有更強的包容性,使金融要素能夠在我國的各個企業之間流通,使目前的金融環境逐步健全。我國可以加大引進國際上其他的資本或金融機構,使我國金融市場上的資本呈現多樣化狀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為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奠定良好的基礎。
5結語
中國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不斷深化,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增強,這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信譽。我國可與世界各大組織、聯盟共同合作,為解決世界問題奉獻力量,以間接方式增強我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就未來發展情況而言,貨幣的穩定性和國際地位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整體力量。人民幣將成為世界上一種重要的貨幣,但也需要耐心和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劉珺.人民幣國際化的數字維度[J].金融博覽,2020(09):30-31.
[2]趙艷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的貨幣國際化分析——以人民幣國際化為例[J].現代商業,2020(25):140-141.
[3]譚小芬,王睿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經驗借鑒與路徑選擇[J].新視野,2020(05):42-48+55.
[4]管濤.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而致遠[J].金融博覽(財富),2020(08):1.
[5]應堅.“債券通”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踏上新臺階[J].金融博覽,2020(08):50-51.
[6]張雨婷.探究“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J].現代商業,2020(22):88-89.
[7]陳洋.以油品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思路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22):51-52.
作者:梁智展 單位:廣州東華職業學院
- 上一篇:貿易摩擦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 下一篇: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