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勘察問題及改進方法
時間:2022-04-24 04:27:00
導語:巖土勘察問題及改進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是為設計、施工提供地質勘察成果及各項巖土工程參數,是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勘察成果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價。本文就當前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見問題加以歸納、分析,對其產生的根源進行初步的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措施,旨在糾正巖土勘察中的不規范行為,提高巖土工程勘察的質量,為地基處理和施工提供準確、詳細的工程地質資料和技術參數。
1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見問題
1.1勘察的前期工作
資料收集不全,任務不明確當前不少勘察公司為了減少成本,節約工作時間,報告前期資料收集不全。對擬建工程的結構形式、地面整平標高等情況不清,對設計單位提出的勘察技術要求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討,不能很好地解決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巖土工程問題。
1.2野外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勘探點布設不合理。目前很多時候由于經濟或時間等因素而改變原勘探方案,造成場地工程地質情況無法查明,給工程的建設及運行埋下安全隱患。大部分勘察項目為了節約成本而忽略場地周圍的地質環境條件,不對場地周圍邊坡穩定性進行定性(定量)評價。導致擬建項目可研階段設計完成后,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發現場地適宜性差,需另行選址等。這種情況在工程勘察市場競爭劇劇烈而盲目壓價的地區經常發生。
(2)勘探工作量不夠及測試取樣不合理。取樣、原位測試勘探孔數量過少,達不到強制性條文規定。一些勘察報告在取樣、原位測試數量上不考慮取樣、測試的代表性和均勻性,只求滿足取樣或測試6件(次)要求,對軟弱下臥層不進行取樣分析,甚至于為滿足每層巖土6件要求而將應當分層的層位加以合并,對數據的變異性不作分析、剔除異常值。實際操作中不按規范要求布置勘探點的情況卻十分普遍,比如在建筑物周邊、角點無勘點,孔間距超過規范要求,孔深不符合要求等;一些對需要進行液化判別的場地勘探孔孑L深達不到深度要求。
(3)巖土和野外地層分類、描述欠準確。在目前業類中,很多勘察第一手資料的原始記錄質量低劣極為常見,巖土分類、描述與相關分析測試結果不一致的現象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野外編錄滯后,出現技術人員不進行跟班編錄,導致巖芯長時間裸露、失水,塑液限發生改變等,影響編錄結果。②鉆探取樣不規范,部分項目不采用取土器孔內取樣,直接從巖芯管內取擾動土樣。③編錄人員缺乏經驗,很多單位都安排年輕技術人員(甚至是實習生)留守現場跟班編錄,缺乏編錄經驗,導致巖土分類混淆。④部分項目野外編錄人員不從事報告編寫工作,報告編寫人員不跟班編錄、留守現場等。這些都已嚴重影響到勘察成果的質量,甚至導致錯誤性結論。
(4)原位測試不翔實。目前在原位測試施工中常會出現如下一些問題:①靜力觸探不按規定要求調零,造成數據采集不準,在氣溫與地溫相差較大的冬天、夏天造成觸探指標相差很大:②標準貫入試驗不按規定進行桿長和孔深校正,在縮徑和孔底有殘留時,不能發現標貫器是否沒落至應測試孔底位置,造成標貫數據與實際相差甚大;③重型及超重型動力觸探放棄連續貫入,使得對碎石土評價本來就缺乏相應手段的觸探指標數據變得不夠翔實,最終造成對碎石類土的評價相當困難。
1.3室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室內測試不規范。很多巖土樣在送達實驗室后,不按操作規程要求進行試驗操作,甚至不及時采樣測試,很多單位對于高烈度地區在規定的抗震判斷深度范圍內的粉土不做粘粒含量測試,導致把高粘粒含量的粉土錯定為可液化土,造成極大的投資。
(2)內業資料整理不規范。很多相關工作人員對統計概念與理論不明確,比如在巖土參數的統計與分析中,不剔除異常值,將其參與統計分析,導致標準差、變異系數過大,最終得出場地分析不合理的錯誤結論;對巖土參數的取值不理解,比如對巖土參數的標準值理解片面,不論什么巖土參數均提供標準值,還有對于工程特性指標必須提供基本值或特征值、標準值,根據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標統計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滿足要求。
1.4勘察報告書編寫方面的問題
①報告內容表達不規范。②所選參數不完整、矛盾多。③只注重結論,不重視建議。
2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問題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場相當不規范。目前各勘察單位幾乎都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標準,在市場上互相壓價,導致中標的勘察費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無法按相關規定進行,只能通過不合理的勘察手段進行,更有甚者憑經驗進行報告的編寫。
(2)缺乏巖土工程專業人才。目前很多勘察單位大量雇用農民工來承擔開鉆機、取樣、測試、量測地下水位等工作,甚至還做起了野外對土層鑒定與記錄等重要工作。因為這些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教育,所以難免會出現原位測試、地下水位量測等諸多野外作業的不規范。只有專業的技術人才才能正確的分析評價巖土工程,而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教育的人做勘察,地基評價力度不足,基礎設計參數不準確,造成工程的浪費。
(3)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水平低。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勘察單位還采用傳統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但隨著科學和經濟的發展,已經很難滿足設計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問題急需解決。很多巖土工程勘察人員沒有掌握先進的勘察技術,還有缺乏建筑、結構設計方面的知識,甚至缺乏如何辨別真偽、去偽存真、補充印證、歸納總結的能力。
3對巖土工程勘察改進的建議
3.1加強勘察市場規范、監督和管理①加強對勘察合同、勘察綱要的審查和管理,防止盲目、無用的勘察。②加強勘察現場工作的監督,防止勘察造假的產生。③加強對勘察報告的審查,嚴格審查勘察報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質量,資料數據分析及結論建議,重點把關基礎選型論證,場地穩定性評價及施工建議等內容,防止勘察報告中只重視結論不注重相關重要建議的提出。④加強政府部門和社會相關監督機構對勘察市場的監督和管理,推行巖土工程監理體制,防止惡性競爭的發生。
3.2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實施注冊巖土工程師如果要想全面推行巖土工程體制,就得加強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巖土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人員的培訓,以適應巖土工程市場發展的急需;加強實施注冊巖土工程師制度,通過采用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質雙重控制來規范勘察市場、促進勘察技術水平的提高。
4結束語
為滿足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求,勘察設計單位將完成向科技型企業的轉變,所以當前巖土工程勘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在改變現狀后,利用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新的分析方法和測試技術,使巖土工程勘察行業獲得更廣的發展空間和達到更大的技術深度。
- 上一篇:農林局政企聯動實施意見
- 下一篇:談論巖土勘探常見問題
精品范文
10巖土錨固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