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方法

時間:2022-12-30 09:28:16

導語: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方法

摘要:礦產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對其原生地質環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為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地質環境,需要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全面的調查。評價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影響程度,提出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對策建議,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環境整治、生態恢復等合理規劃和實施及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因此,本文將簡單探討江西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方法,以期能夠為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江西??;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建議

在礦產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不同的地質環境及不同的開采方式對原生地質環境破壞影響不同。本文就礦山開采對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影響程度、環境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以保證礦山環境能夠為礦產資源的開發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環境評價及環境恢復治理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上高縣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為研究案例,以此展開一系列的研究。

1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成效

為全面查清上高縣范圍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江西省地勘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承擔了上高縣持證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項目[1]。根據本次實地野外調查、資料收集以及室內資料的整理分析,上高縣內持證礦山主要地質環境問題有。(1)土地資源破壞。礦山露采場挖損土地、廢渣壓占破壞土地及植被、工業廣場占用破壞土地、采空塌陷及地面變形破壞土地等,導致土地功能弱化或喪失。全縣97座持證礦山共破壞土地資源701.246hm2,其中建材和磚瓦用粘土礦山破壞土地資源最為嚴重,占全縣持證礦山破壞土地資源總面積的82.48%,其次為金屬礦山,占破壞總面積的15.37%。全縣97座持證礦山中,江西銅業集團七寶山鉛鋅礦破壞土地資源面積最大,達96.31hm2,占全縣持證礦山土地破壞總面積的13.73%。根據調查成果統計,上高縣積極開展礦山土地修復治理工作,共有5家礦山企業進行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土地復墾工作,累計投入資金85萬元,全為企業自籌資金,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22.698hm2,其中土地復墾面積2.758hm2,恢復治理率3.24%,土地復墾率0.40%。(2)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礦山開采破壞原始地貌形態、破壞植被及自然景觀,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如:江西銅業集團七寶山鉛鋅礦因采礦造成地形地貌景觀破壞96.31hm2。采場內巖石裸露,植被破壞殆盡,自然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嚴重。根據調查統計,上高縣共有9座持證礦山進行了礦山恢復治理,地形地貌景觀修復及礦山復綠面積總計約為24.486hm2,修復治理率3.54%。(3)礦山地質災害。地下采礦造成采空區及地表采空變形區,廢渣不合理堆放及露天開采形成崩塌隱患、滑坡隱患、泥石流隱患等。上高縣持證礦山中共有10座礦山已發生礦山地質災害,其中崩塌6處,滑坡4處。同時共有53座礦山存在93處地質災害隱患,其中崩塌(隱患)60處、滑坡(隱患)8處、泥石流隱患25處。“十二五”期間,上高縣在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預防下,未發生危害程度高的地質災害,除礦山自行投入資金進行的邊坡防護,如修建擋土墻、截水溝及削放坡等措施外,無其他重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隨著礦山業主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意識的不斷提高,保障了礦山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4)含水層破壞。以地下開采方式為主的礦山,在生產過程中挖損及抽排地下水破壞含水層結構;部分露采礦山形成負地形,抽排礦坑水,破壞含水層結構,周邊地下水位下降。據本次調查,因大部分礦山對含水層的保護意識較差,在長期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基本未采取地下含水層保護措施。根據相關資料,破壞方式主要為巷道采礦破壞含水層結構,礦坑、礦井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因抽排地下水導致水位下降最大降深1m~115m,排水量10m3/d~2174m3/d,降落漏斗面積5.81hm2~17.48hm2,含水層破壞面積共計33.3hm2。其中以月光山硅灰石礦抽排地下水對含水層破壞較嚴重,破壞面積達17.48hm2,占含水層總破壞面積52.49%。(5)水土環境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為礦山開發利用過程所排放的廢水、廢渣引發的水土污染,導致礦區周邊水土環境酸化、重金屬離子含量超標,嚴重危害人居健康。金屬礦山通過對廢渣回收利用,提取其中副金屬以及將廢石用于廢棄采坑回填、平整礦山、修建礦山公路等措施可提高廢渣利用率,減輕對礦區周邊環境的污染。其它非金屬礦山廢石(土、渣)可用于礦坑回填及后期礦山覆土復綠工作。地水土環境污染總面積179.18hm2,其中以江西銅業集團七寶山鉛鋅礦水土污染面積最大,約146.26hm2,占污染總面積81.63%。

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分區及建議

基于上述內容可知,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還能夠推動環境恢復措施的進一步實施。(1)分區方法及評述。按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分區原則和方法對上高縣持證礦山地質環境進行防治分區,共劃分礦山地質環境重點防治區23個,一般防治區21個。礦山地質環境重點防治區共劃分23個。區內地質環境問題影響較嚴重,主要為土地資源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礦山地質災害隱患、水土污染等,破壞總面積793.926hm2,已完成恢復治理面積24.606hm2。礦山地質環境一般防治區共劃分21個,主要為土地挖損、廢石壓占破壞土地、工業廣場占用破壞土地資源、地形地貌景觀及潛在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環境較易治理。(2)政策方面的建議。第一,提高認識,增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性、緊迫感和責任感。第二,建立和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體系。第三,嚴把礦山開采準入關,防止礦山生態環境破壞。第四,通過各種渠道,解決礦山環境治理及土地復墾資金問題。第五,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第六,強化監督管理職能和采礦權人的治理責任。(3)技術方面的建議。第一,依靠科技,提供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水平,加強礦山三廢的處理和廢棄物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礦山環境保護新技術。第二,利用最新技術,想方設法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降低開采貧化率、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是從源頭減少礦業“三廢”污染的有效途徑。第三,充分利用基于本次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工作建立起來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庫與信息系統,對全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進行監測,并定期更新系統數據,有效、實時地對全市礦山的地質環境現狀進行監督管理。

3結語

綜上所述,江西省作為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其礦產資源開采工作對整個地區的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作為礦產資源開采的基礎,應當受到更多的重視。相關部門應當要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成效進行總結和研究,并通過有效的技術改進方式來加強礦山環境的治理,為礦產資源的開采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張慶海 單位: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中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