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的三控制研究

時間:2022-10-21 03:13:23

導語:水利工程管理的三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工程管理的三控制研究

1、質量控制原則、任務、程序和方法

1.1質量管理的原則

工程建設管理在其管理活動中應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堅持質量標準:堅持以人為核心:堅持以預防為主:堅持科學公正守法的職業道德規范。要以主動控制為宗旨,對施工階段進行質量控制;以督促承包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主動控制為途徑,監督其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質量保證作用;嚴格掌握未經審查或審查不合格的承包單位、供貨單位分包工程;嚴格禁止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構配件、設備在工程上使用;對未經工程建設管理驗收或經驗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簽認,且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1.2質量控制的任務

(1)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工程項目開工前,技術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確能保證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時予以簽認。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施工機械、設備,應審核承包單位提供的技術性能報告,凡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機器、計量器具等應要求承包單位上報有關檢測部門的鑒定證明,并注意其有效期。專業管理工程師應對承包單位報送的擬進場工程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報審表并附質量證明資料、進場質量檢驗記錄審核簽認,并對進場的實物按照委托管理合同約定或有關工程質量管理文件規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檢驗或見證取樣方式進行抽檢,對未經項目管理人員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項目管理人員應拒絕簽認,并應簽發管理工程師通知單,書面通知承包單位限期將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撤出現場。在設計交底前,項目管理機構應組織管理人員熟悉設計文件,并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建設單位向設計單位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項目管理人員應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的設計技術交底會,項目管理機構應對設計技術交底會議紀要記錄進行簽認。(2)施工過程階段的質量控制在施工階段推行以動態控制為主,事前預防為輔的管理辦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導、事中檢查、事后驗收三個環節。一切以數據說話,一切以書面為根據,做好提前預控,從預控角度主動發現問題,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進行動態控制。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抓“重點部位”的質量控制,對工程施工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監控,從而有效的實現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面質量控制。項目管理機構應定期檢查承包單位的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計量設備的技術情況;對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規定組織檢驗試驗;對重要的分項、分部工程和各項隱蔽工程,組織旁站管理和檢查驗收;審核材料的現場實驗和復驗報告,審核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現場試驗評定報告,經審查確認并簽認后方可用于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當承包單位對已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調整、補充或變動時,應經專業管理工程師審查,并由項目管理機構簽認。項目管理機構處理工程變更,如果是設計單位對原設計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變更,應編制設計變更文件。建設單位或承包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應提交由項目管理機構組織專業管理工程師審查。審查同意后,應由建設單位轉交原設計單位編制設計文件。當工程變更涉及安全、環保等內容時,應按規定經有關部門審定。項目管理機構應定期主持召開工地例會,檢查分析工程項目質量狀況,針對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負責起草會議記要,并與會各方代表會簽。(3)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項目管理機構按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專業管理工程師應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分項(檢驗批)工程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及現場檢查,合格后予以簽認;對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項電器、設備調試等項,必須在檢測、試驗或運轉后再進行檢查評定驗收。

1.3質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工程建設管理應對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對每道工序、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進行監督、檢查和驗收,使工程質量的形成處于受控狀態。施工階段的管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礎上形成的,嚴格執行管理程序就能使施工過程中各主要環節、主要工序處于受控狀態,只有在受控狀態下才能把握住施工過程中活動脈搏,適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在施工階段全過程中,管理工程師要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檢查與控制,不僅涉及最終產品的檢查、驗收,而且涉及施工過程的各環節中間產品的監督、檢查與驗收。

1.4質量控制的方法

管理工程師通常采用質量控制的檢查方法有:見證、旁站管理、巡視、平行檢驗,具體視工程項目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現場情況確定采用的方式。對工程的重點部位、易產生質量通病的工序等可設置質量控制點或待檢點。現場質量檢驗方法有:目測法、量測法、測量法。借助測量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檢查、試驗法,通過試件、取樣進行試驗檢查。管理工程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承包單位“三大員”即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的情況,以防發生重大過失,給工程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促使施工過程中承建單位施工員、質檢員、現場安全員到位,逐步強化以承包單位自身三檢制為基礎工程質量檢驗制度,提高工程質量一次報驗合格率。用辨證的觀點去正確對待和處理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用公平、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去處理施工合同中發生的矛盾。當工程進度與施工質量發生矛盾時,要求承包單位以施工質量求工程進度,以工程進度求施工效益,確保工程質量標準的實現。在施工過程中,管理對工程項目的實施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動態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為主,事后控制為輔的控制方法。強調管理工作的預見性、計劃性和指導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先進的計算機目標管理及科學化的統計資料分析。

2、投資控制

投資控制的重點是在業主授權范圍內,以施工承包合同為依據,認真做好工程量支付、工程變更項目的工程量核定以及處理好工程索賠,把工程投資控制在合同范圍內。施工階段管理工程師要協助業主單位及時解決好設計不完善的問題,以防因此引起工期延誤和施工單位索賠。依據質量合格證、工程量清單和技術規范、設計圖紙,對承包人已完工程量進行計量。計量的項目為工程量清單中的全部項目、合同文件中規定的項目、工程變更項目。

3、進度控制

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建設進度計劃是實現進度控制的前提,但是計劃編制者很難事先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估計得準確無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某些影響進度因素的干擾,往往會使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存在偏差,管理工程師應采用必要的監測手段,及時發現產生偏差的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調整實際進度。當實施進度發生較大偏差時,應依據合同分析原因,理清責任,再采取措施。如仍不能按時完工,應及時向發包人提出調整控制性進度計劃的建議意見,經發包人批準后,完成進度計劃的調整。按調整后的進度計劃實施,確保工程按預定計劃完工。

本文作者:宋紅平工作單位:德宏州龍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