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土木工程測量教課的革新

時間:2022-12-15 05:34:02

導語:探求土木工程測量教課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求土木工程測量教課的革新

一、工程測量課程的具體改革措施

1、改變教學目的

一直以來,土木工程專業測量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小范圍的地形圖測繪和具備一定地施工放樣的能力。但是隨著測量技術的迅猛發展,再加上GPS、GIS、RS先進的3S技術廣泛應用于導航、國土和城市管理、測量定位等領域,從而進一步拓展了測量學的研究空間和教學內容。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習走出校門后極少數學生會專門從事測量工作,大多數都從事施工現場工作,因此原來的教學目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技術人員對測量技術的需求。現代高職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改革應以符合社會需求與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教學目的應從熟練操作常規儀器轉變為熟練操作先進儀器,從以往以測圖為主轉變為以運用測量技術為主,使高職生畢業后能較快地融入工作崗位。

2、調整教學內容

在對土木工程測量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之前,首先必須弄清楚土木工程的專業人員所需必備的測量方面的工作技能。應該具備以下三種測量工作技能:(1)測量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控制測量、儀器操作、測量平差、地形圖判讀與應用、地形測繪等技能。(2)工程中測量技術的運用技能:主要有變形觀測、橋梁工程測量、線路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等技能。(3)測量新技術的運用技能。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土木工程的測量課程內容應該劃分為三個模塊的內容:(1)普通測量即測量專業的基礎內容。主要有角度測量、直線定向、地形圖應用、地形測繪、高程測量、距離測量、小地區控制測量以及誤差理論等。(2)施工測量即測量技術在工程中的具體運用。主要有橋梁工程測量、變形觀測、線路工程測量以及隧道工程測量等。(3)測量新技術即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主要有GPS、GIS、RS等技術。改革后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擁有更好、更大的學習平臺。

3、改變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除了投影、電視、幻燈等技術以外,還有目前正在推廣的CAI多媒體教學課件、“遠程實驗室”、“網上教學”、“數字校園”等以計算機技術為主的教學手段。而教學方法的改進,則是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所謂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自覺獨立的去思考,讓他們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也能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而在教學模式上,可結合采用自學、提問、講課、討論、答疑等多種形式,改變學生以往的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

4、明確與其他課程的聯系

在學習土木工程測量課程之前必須先學習工程制圖、土木工程概論以及工程力學等課程,讓學生在正式學習測量課程之前,首先先對土木工程有個大致的認知。譬如在學習橋墩放樣前,首先必須清楚橋墩是什么,橋軸線是什么,其次必須能看懂設計的圖紙,弄清楚圖紙中的幾何比例尺寸關系。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才能在具體的地面準確地標定出橋墩的位置。

5、合理安排課時

目前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普遍存在內容較多、課時較少的問題,因此測量課必須劃分為選修課和必須課。普通測量安排為必修課,在第二學期進行學習,學時為70~80個,課程學習完畢需進行測量儀器1~2周的強化實習。同時土木工程的施工測量也安排為必須課,在第四學期進行學習,學時為60個,課程學習完畢需進行施工測量2~3周的實習。而現代測量技術安排為選修課,在第五學期進行學習,學時為30個。如此安排,既能確保學生掌握普通測量以及施工測量的基礎知識,也能使學生學習測量的新技術,從而提高學生測量學的應用能力。

6、加強學生實踐訓練

高職院校重在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測量學課程則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作為一名土木工程的專業技術人員,僅僅掌握深厚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須具有較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的實踐訓練可分為課程實習、課堂實習、技能強化實習和頂崗實習。

7、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在測量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由于測量的數據難免有誤差,但是每項測量的偏差值都有允許的范圍,如果超出限制,要帶領學生找尋出錯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一旦發覺學生私自篡改數據,乃至捏造測量記錄,必須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因此在平常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既要培養學生學習中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工作中團結的合作精神,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

二、結語

測量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用人單位需要的技術人才,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而測量課程的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牽涉到的內容非常多,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任務,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嘗試、總結,才能提高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改革效果。

作者:單青單位: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土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