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階段工程造價調整措施

時間:2022-11-21 08:41:27

導語:施工階段工程造價調整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工階段工程造價調整措施

一、引言

近十幾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建筑業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目前建筑工程建設周期來看,施工過程階段的工程造價是根據工程承包合同進行投資的。在此過程中往往存在某些資源使用不合理,于此同時,施工過程中的工程造價又被市場政策、企業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著,進一步影響著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變動。這使得建筑工程在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是處于動態變化過程。本文從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動態影響因素角度進行研究,為施工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提供有益措施和建議。

二、施工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動態因素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通過對實際造價與計劃造價進行全方位比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會對企業資金周轉產生一定地影響,進而制約著項目竣工工期。從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階段來說,主要存在資源配置、施工質量、施工工期等因素對工程造價產生了較大影響。1.資源配置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建筑工程中資源能不能合理優化配置將對項目施工進度以及施工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1缺乏科學的建筑材料采購和使用制度。建筑材料在招標采購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間,致使建筑材料采購成本增大;在建筑材料存儲管理方面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致使施工過程中過多地領取建筑材料,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費,最后使得項目工程造價增大。1.2建筑施工設備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機械設備在購買或者租賃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體系,造成設備資源不合理使用和使用效率不高,同時增加了機械設備成本預算,也增加了對建筑機械設備的維護、保修等成本,最后使得項目工程造價提高。1.3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與輔助人員比例不能控制一定的范圍內,人力資源不能實現動態優化配置,加大了人力成本,工程造價并隨著提高,最終影響施工周期。2.施工質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其主要包括:2.1缺乏健全地施工管理質量控制體系。建筑工程中項目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再加上自身主觀責任意識薄弱,會對施工現場質量管理帶來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建筑半成品和成品沒有按照相關制度合理地存放和使用,施工過程中各個工序質量控制缺少嚴格地交接流程,對最后建筑質量產生不可估量地影響。2.2建筑原材料質量不達標。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原材料,原材料的質量決定著最后項目工程能不能按時、按質量驗收。而施工企業為了使工程造價最低,經常會使用質量不合格的建筑原材料,常見的如:水泥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沒有按照級配要求選擇砂子;鋼筋的強度和剛度達不到規定要求等,這都會降低建筑工程質量。2.3工程進度不合理。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故意縮短施工周期、省略一些施工工序等,從而盡早地銷售商品,掙取利潤。比如最常見混凝土凝固時間、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回填土密實度等相關工序。這些不合理地縮減施工周期將會加大施工過程中的工程造價。3.施工工期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建筑工程在實際施工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使得與原計劃偏離一定程度,進而影響施工過程工程造價。其主要原因如下:3.1施工條件的變動。施工前期對項目的工程地質、水文等條件勘探存在一定地偏差,如:地下障礙物勘察不準確、施工過程中施工氣候條件預測不準確等,都會對原有施工進度產生一定地影響。3.2施工進度計劃不夠詳細。在進行項目施工進度編制時,重點放在了主要的施工進度計劃上,而忽略了次要的施工工作,使得在施工過程中主要工作完成很好,卻造成施工過程漏項過多,這樣有可能造成項目不必要的停工,甚至影響項目完工進度。3.3施工過程進度控制不完善。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沒有考慮施工期間資源充分利用的情況下,會使一段時間內施工進度安排時緊時松,導致不同的資源不能實現協調充分地利用,制約著項目進度,影響項目的工程造價。

三、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動態調整措施

1.資源配置導致的程造價動態調整措施。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是達到工程項目質量的前提下,使用資源最小化,從而降低工程造價。具體優化調整措施如下:1.1建筑原材料的使用進行科學規劃。在建筑原材料采購及庫存保管等工作中,要及時根據施工進度科學合理組織建筑原材料供應,避免因為原材料供應而影響工期;合理地對原材料進行使用調度,降低運輸成本,對原材料價格種類進行經濟化選擇,同時對建筑材料每個環節嚴格控制,做到節約、經濟的效果,進而降低了原材料的工程造價。1.2提高建筑設備利用率。在滿足項目施工過程中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結合科學先進的施工方法,使機械設備使用率最大化。定期對機械設備維修和保養,增加設備使用壽命,降低設備使用費,進而降低項目的工程造價。2.施工質量導致的造價動態調整措施。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原材料質量不達標,導致工程實際造價增大,制約著企業地發展。為了使工程造價在合理的范圍內,調整措施如下:2.1保證原材料質量。原材料質量決定著整個建筑工程質量,完善材料驗收制度,材料員對原材料必須進行嚴格、正確地計量,以及加強對材料庫存的管理。2.2降低停工與返工損失。工序質量是否達到標準決定著返工發生的概率,對投入各個工序的原材料質量進行規范檢驗;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技術培訓,保證生產工人的技術水準,進而保證工序質量,降低返工事件的發生。2.3減少質量過剩支出。在保證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施工員控制所消耗的材料在合理范圍內,同時作業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遵循質量標準與設計規定,科學地使用材料,防止質量過剩帶來不必要的資源損耗。3.施工工期導致的造價動態調整措施。抓住影響施工工期進度的主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實行重點突破,并且密切關往矛盾的相互轉化,其具體的調整措施如下:3.1集中優勢按時完成關鍵工作。檢查關鍵線路上主要工作的提前及延后的工作時間,看進度變動是否己經造成了總工期的變化,針對資源供應充足、質量安全要求小的工序進行工期壓縮,適度加大資源供應量,進而達到工期要求。3.2緊密連接工序。結合繪制出的網絡計劃,明確具體的提前和落后的天數,進行班組整改,確保工序緊密連接,在遵守工藝順序、保證不會怠工的同時,選擇最短的關鍵線路;用日計劃保證周計劃,用周計劃保證月計劃,用月計劃保證節點工期,使節點工期保證總體計劃。

四、結語

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與其它階段相比,富于變化和具有彈性。需要對工程造價進行動態控制,從施工階段影響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的資源配置、施工質量、施工工期等方面進行調整,為工程造價的動態控制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持,為施工企業在今后更為有序地發展指明了道路。

作者:張秀紅 單位: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寧夏)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陳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及控制策略[J].科技與企業,2012(06).

[2]楊靖.建設單位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的相關問題[J].江蘇建材,2012(02).

[3]何立勇.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現狀及問題分析[J].山西建筑,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