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探索
時間:2022-12-10 11:27:38
導語: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管理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工程管理;應用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電子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良好運用,有效提升了管理運營效率,減少了工作投入成本。在各種項目管理過程中,流程復雜、環節過多,資源的分配、利用、統計、調整等均需要通過計算機進行有效計算,通過計算機的應用,能夠有效節約過程中產生的時間成本,使各項有限資源合理分配、科學使用,最大限度利用好各種資源,實現項目利益最大化,保證了項目管理中各個環節符合標準規范。
1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特點
1.1共享性。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形態,能夠更好地為人類進行服務,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各種任務。計算機存在一個大腦,那就是數據庫,這是計算機的核心,通過數據庫的合理組合與分配,能夠對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與融合,實現信息的綜合性應用,使數據查詢、統計、審計等效率大大提升,同時,也能夠對更加復雜的數據組合進行有效查詢,實現各領域共享。1.2精確性。計算機是硬件與軟件組合形成的精密系統,能夠對各種信息進行有效的分類與整理。通過計算機的有效應用,合理避開人類容易出現的問題,使人類各項計算活動更加精確,保證了標準規范,通過精準的數據保障了項目的質量,數據的精準化,減少了大量修改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工作質量。1.3智能化。計算機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技術創新發展,一切事物都會在計算機的帶動下實現智能化、物聯化,在一個平臺上解決了所有的生活工作問題。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具備擬人化思維,對周邊各種信息進行有效分析,從邏輯角度實現各類信息的歸納與分析,使各種信息在更大平臺上得到應用,計算機通過自動化系統替代了手工操作,避免出現錯誤。
2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問題
2.1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太淺。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形態,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用程度還不夠,應用范圍還不到位,不能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優勢,實現價值最大化。我國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起步晚,目前,只是在專業領域得到廣泛的開發,而在管理應用中,計算機一些功能發揮不出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管理需求。2.2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共享制度不完善。電子信息技術只有進行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才能保證技術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從根本上有效縮短世界距離,形成共享共用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各種工程管理流程中,雖具備了計算機應用條件,卻沒有健全管理體系,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溝通受到限制。2.3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的使用安全沒有得到解決。大家知道,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主要通過計算機載體和網絡傳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受到黑客的攻擊,嚴重影響了用戶利益。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漏洞,如果這些漏洞受到攻擊,則會給用戶造成一定損失,用戶安全受到威脅。
3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工程管理與應用改善措施
3.1建立長效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人員學習機制。計算機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了全面跟進時代,則需要不斷強化學習,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與水平。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是企業間交流、用戶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計算機能夠為這種交流過程創造簡便流程,因此,工程項目管理部門要建立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學習機制,通過學習提高使用水平,發揮計算機在管理中的作用。3.2加強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的共享。計算機在光纖網絡的作用下,能夠使各臺終端機實現聯網,使各臺計算機能實現有機統一,通過存儲與復制實現信息的共享。為了全面實現共享目標,需要從運行環境中全面做好技術形態分析,不斷推進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共享發展,使計算機共享成為可能的現實。可以從國家層面做好技術提升,通過對比,全面引進國外最為先進的云計算、云傳輸系統,將其應用到中國的工程管理全流程中,實現不同用戶終端的資源共享與交流。3.3加強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的使用安全。計算機管理必須保證安全,使用戶隱私得到良好保護。為了有效保證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實際應用安全問題,需要全面設計好預警系統,通過早期預警系統形成第一道安全護盾,防止黑客可能出現的入侵行為,為用戶提供安全保障。計算機系統要建立防火墻,避免出現信息泄露事件,降低潛在的運行安全風險。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不斷得到完善,只有全面運用好計算機管理系統,才能提高企業現代管理水平,推動企業更好發展,實現企業利益、項目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建輝.淺析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工程管理與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6(6):100.
[2]管江紅.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工程管理與應用探求[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4):93.
作者:張斯珩 單位: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基坑支護工程技術在土木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