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態危機的根源與路徑研究
時間:2022-05-02 10:11:57
導語:當前生態危機的根源與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本主義的全球化不能解決生態危機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被稱之為全球化時代,對于經濟全球化現象和趨勢,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曾經有過描述和預測:“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1]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對全球化現象的描述。當下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就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描述全球化的繼承和發展。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向縱深發展,出現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統一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用歐盟主席巴羅佐的話說,“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要么一起暢游,要么一起淹死。”[2]11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便直接借用中國的成語“同舟共濟”來表達巴羅佐所說的那句話意思。從某種角度和立場來看,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對此狀況人們還形象的比喻為,“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就像2008年由美國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社會瘟疫猶如2003年非典病毒一樣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導致世界范圍內金融和經濟危機。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越來越多了,各國之間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增強,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和途徑也越來多樣化了,并逐漸由武力征服而轉變為協商對話,并且在許多問題上可以通過協商達成共識,也可以采取一些協調一致的行動。比如,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打擊國際刑事犯罪,打擊國際販毒,應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等問題。但是,并不能由此就認為已經形成了真正的人類利益共同體,人類的利益已經高于國家和民族利益了。這種觀點和看法不僅是愚蠢的,而且是有害的。巴羅佐和希拉里的“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要么一起暢游,要么一起淹死”的說教,不過是用來遮蔽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侵略和掠奪本質,愚弄和欺騙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障眼法。所謂的全球化不過是西方國家對東方國家,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侵略和掠奪,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或資本主義的霸權化。它是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又一次擴張過程,它已由原來的經濟、金融帝國主義變成“生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在本質上是反生態、反自然的,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只能進一步加劇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那些西方的政客們只強調大家都同在一條大船上,人人平等,利益一致,而有意回避彼此之間的不平等和利益沖突,遮蔽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后國家的侵略和掠奪。對此,美國已經離任的國務卿基辛格則比較坦率地道出了全球化的本質:“全球化對美國是好事,對其他國家是壞事……因為它加速了貧富之間的鴻溝。”[2]11可見,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并沒有消除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并沒有真正實現人類利益的大同,也并沒有建立起利益一致的人類共同體。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背景下,即便是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生態環境、核武器威脅問題,各個國家在處理和應對這些問題時,仍然是站在自己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場上,為了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狹隘利益而置其他國家和民族乃至人類的整體利益于不顧,不惜破壞其他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也存在極端的不公平,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其占世界20%的人口,消耗著世界上80%的自然資源,一個富裕的美國人所消耗的資源是一個貧窮的非洲人的幾百倍。“當強悍的美國守著本土地下的石油資源不動,從千里迢迢之外運來的石油喝了不算,還把灌入地下儲存起來時;當富庶的日本守著百分之六十六森林覆蓋率不動,木材進口量卻占世界木材總進口量一半以上時;當世界上最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消耗著五分之四的自然資源時,……日本想保住本國的森林。但是,世界森林減少就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會使海平面上升,島國日本不是自食惡果嗎?美國想延緩本國的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資源枯竭后的美國能幸免于能源危機嗎?”[3]128可見,在這些事關人類共同生存發展的環境資源問題上,這些國家仍然在絞盡腦汁地斤斤計較,不惜以損害其他國家或人類整體利益的方式來最大限度維護自己國家的私利。資本主義生產和對外擴張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以無限的價值擴張為目的,它絲毫不考慮這種擴張所帶來的政治的、經濟的、地理的、或生態的后果”[4]。發達國家這些非法的、不道德的行徑使大量的發展中國家重新淪為它們的生態殖民地。無數大量的事實證明,發展中國家的生態危機正是少數發達國家對多數不發達國家推行“生態帝國主義”政策的結果。總之,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無限追逐經濟利益的貪婪本性,必然導致對其他國家資源的無止境的掠奪,不尊重自然界本身具有豐富內容和自身的價值,把自然界僅僅看作是自來水的水龍頭和廢棄物的污水池。馬克思說:“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個對象,只有當我們擁有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它對我們來說作為資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們直接占有,被我們喝、穿、住等等的時候,總之,在被我們使用的時候,才是我們的。”[5]124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經濟利益,其結果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正如蕾切爾•卡遜所說的“導致最嚴酷生態問題的罪魁禍首是為了快速獲得經濟回報而將自然蛻變成工廠一樣的組織形式。但既得利益者們拒不承認這些事實,他們始終認為,在更大的范圍內,經濟學(狹義)而不是生態學還將一如既往地決定我們的生活環境。”[6]由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或集團占有,由于資本主義的貪婪本性,由于不同利益集團沖突與爭奪,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向其他國家傾倒垃圾,轉嫁環境危機,在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也就在所難免了。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無限追逐利潤的生產目的,資本的無限擴張導致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因此,他們不能很好地平衡和解決不同國家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破壞環境掠奪資源的內在沖動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環境惡化、生態危機也就不可避免了。
生態危機與共產主義的全球化
當下由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并沒有實現人類利益的一體化,盡管他們宣稱我們都同在一條大船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利益是一致的,要么一起暢游,要么一起沉沒。但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程和實質是新的全球殖民主義化,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掠奪東方發展中國家物質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過程。因為全球化規則是由美國控制的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是按照有利于美國和西方國家利益要求制定的,東方等發展中國家被迫執行的。是美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他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念強行推行到全世界的過程,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市場經濟制度全球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東方從屬于西方,發展中國家從屬于發達國家,社會主義從屬于資本主義。這種全球化并不像全球化主導者所期許的那樣,它并沒有實現各個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協調一致,并沒有實現人類利益的大同。非但沒有緩解和解決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反而是進一步j加劇了全球生態危機。因此,要從根本上徹底緩解和解決全球性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就必須代之以新的、更加理想的全球化,即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將消滅國家和民族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差別,建立利益一致的真正和諧的人類共同體。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僅包括人類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包括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人類長遠利益不僅包括當代人的利益,而且也包括千秋萬代的利益。是以一種人類共同體的價值觀念看待世界和處理問題的。從人類整體主義的價值觀出發,認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國家,國家與人類,人類與自然是內在統一的利益共同體。人類要世代延續永恒發展,不僅要平衡好人與人的關系,還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更要處理好國家與國家之間關系。否則,就難以規避相互傾軋和掠奪的悲劇發生。為限制那種把萬里之外的資源掠奪來,自己用了不算,還把他存儲起來的行為,為制止那種只珍惜自家樹木而濫砍他人樹木的強盜做法,就必須實現共產主義的全球化。正如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設想的,未來的世界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利益一致的統一世界。但是,湯因比同時又警告他的同胞,“西方人不要想當然地以為,‘他們自身文明的價值觀和目標將會永遠處于支配地位’,恰恰相反,‘人類的政治和精神統一將不會通過任何西方力量來完成。……因為西方技術已經制造出核武器,并且造成不可替代性資源的消耗、人類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及人口爆炸,所以這是人類避免自我毀滅的惟一選擇。……未來的世界國家很可能出自于一個自愿的政治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一系列現存文明的文化因素都將繼續保持本色。……一系列的文明或文化傳統將不得不學會如何在一個政治體制下和平共處。因此,我們從大一統國家歷史中所獲得的最大教益之一就是,相互競爭的文化如何和平共處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3]129。歷史學家湯因比的思想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徹底解決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一個國家,也不能只寄托于一種文化或文明。而是需要一種世界大一統的文明與文化,需要全球性的思考和全球性的行動,而不是地方性的思考與行動;使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明放棄自己過去所堅守的傳統和立場,由分歧對立走向融合,要構建一種融百家之長人類性的文化。也就是說未來的大一統國家和文化既保留各民族的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懷,是人類的大同世界,即是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因此,人類要徹底擺脫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必須由各民族或國家之間的分裂、對抗而走向統一與合作。分裂與對抗是由于存在不同利益集團,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利必然導致沖突與對抗,讓他們走向聯合與合作就必須要平衡好他們之間利益關系。在存在著不同利益集團的前提下讓他們完全放棄自己利益要求,那是違背人的自然本性的和國家的根本利益的。國家或集團的聯合,具體說來有兩種,一是自覺自愿的,人們經過慎重的理性思考,自覺選擇合作而放棄對抗是因為合作能夠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即合作是“雙贏博弈”,對抗是兩敗俱傷,只有合作是“雙贏博弈”,人們才會心甘情愿地選擇合作。哪怕這個“雙贏博弈”是暫時的、微小的,他們也會如此。同時大多數人在面對利益抉擇時總是把眼前的、微小的、可見的利益看得比那些長遠的、重大的、不確定的利益更重要。因此,要使人們自覺自愿選擇合作,必須使人們認識到合作能使他們合作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而且還要使他們意識到未來比當下更重要,全局比局部更重要,生存和生命是最寶貴的。因為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人類能夠長久地生存和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全球性的思考和全球性的行動,而不能單兵作戰。“回報是合作得以長期延續的基本條件,有回報的合作是比無條件合作有更好的道德基礎。回報的策略不僅有利于自己,也幫助了別人,回報使雙方從合作中獲利”[7]。二是被迫的,即通過外在的法律或政策強制迫使個人之間、集團或國家之間走向合作。小范圍的合作相對容易實現,政府可以通過政治、經濟和法律等措施迫使個人之間或企業之間實現合作。也可以通過經濟杠桿,使合作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使不合作者利益最小化,或者對不合作者通過各種懲罰措施使其自愿選擇合作[8]。但是懲處力度必須使其如果不合作就會傾家蕩產,讓其無可選擇,只能選擇合作。超出一個國家范圍的合作即國際之間的合作實現起來就比較艱難了,因為現在的國際組織像聯合國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或者是形同虛設,或者被少數國家所壟斷和操縱,根本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在缺乏強有力國際監管機構的前提下,對那些采取環境不合作政策國家和地區,沒有任何強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對他們加以懲戒。這樣也就無法懲罰那些選擇不合作的國家和集團,而且這種不合作是以最大限度損害其他國家或集團的利益,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簡直就是一種強盜邏輯,對這種強盜邏輯我們也只能進行道德譴責,無法加以實際制裁。這樣環境污染、資源危機、生態惡化的問題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由此可見,不能真正從人類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不實現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就不會根本解決。要解決我們當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現實的由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是無能為力的,相反卻只能使全球的生態危機進一步加劇。因此,只有實現了共產主義的全球化,才能解決全球性生態危機。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實現了人與人、集團與集團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利益的一體化,進而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本質只有對社會(這里指的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人來說才是人與人之間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來說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來說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質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5]122而且,“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與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5]120共產主義社會徹底消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一致、和諧統一,進而實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
本文作者:周秀英穆艷杰工作單位:吉林大學
- 上一篇:色譜分析在造紙業的運用
- 下一篇:太陽能在汽車的應用及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