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分析3篇

時間:2022-07-04 08:55:58

導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分析3篇

第一篇: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探討

摘要: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是衡量房屋建筑物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也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房屋建筑事業的迅速發展,相關的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房屋的結構性抗震性能是房屋耐用性的重要指標,房屋結構設計中的空間布局和綜合布置,有助于對整個房屋的構造設置等技術指標進行綜合和總結。但是,在結構抗震性能提升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房屋的隔離地震技術和抗震防震技術需要通過對預測和消解地震所帶來的位移等具體工作完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國房屋建筑的綜合抗震性能。本文首先闡述了結構抗震性能對房屋建筑的重要性,然后對房屋結構設計中的各項技術應用進行了總結,并對相關的創新內容進行了補充,目的是為提升我國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做貢獻。

關鍵詞: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探討

我國房屋建筑的抗震結構能力提升一直是房屋建設的關鍵部分,這一關鍵環節的設計探討是很多相關學者和經理人員,以及國家政府共同面臨的綜合性難題,房屋的結構和抗震性能直接與房屋的質量,使用壽命有密切的關系,房屋的安全和抗震性能強弱也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物安全。尤其是在地震頻發的四川地區、青海地區和云南地區,房屋的抗震結構技術指標的嚴格把關對整體的工程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房屋結構抗震重要性

地震是一種具有非常嚴重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地震對居住區域的人類傷害非常大,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其可以不可預測性對于房屋建筑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現階段的地震防范規范原則一般認為,在面對小型地震時,要做到房屋建筑物不受破壞;在面臨中型和大型地震時,這些破壞要盡可能地可以通過適當維護來進行修復,至少應該保證不會倒塌,不會大范圍地損害人民的生命安全。促進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積極應對,是目前地震頻發情況之下,從源頭上保證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雖然很多房屋建筑物在地震的大破壞力面前受損不可避免,但是盡可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仍然是建造部門的重要研究課題。

2重要房屋建筑物抗震技術應用

2.1結構性預制件的合理布局

房屋結構預制件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要,尤其是混凝土和鋼結構的構件,其豎向和平面布置與房屋本身結構的抗震性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房屋的錯落豎向結構和平行結構的布置原則方面,應當有效地提升整個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豎向剛度和強度的應用方法上,一定要保證對房屋結構進行抗震性的設計有良性作用。施工中應該保證工件使用的均勻度,嚴格控制屋外的設計布線和抗震縫的位置設置,做到盡可能地保證房屋結構功能齊全,以達到抗震時間長的效果,并且使房屋視覺效果美觀大方。在進行房屋墻面的砌體剛度和整體性的工作中,抗震構件應當盡可能地使用現澆混凝土樓蓋,這些混凝土結構本身的水平高度和整體性能非常優良,且經過大量的地震抗震實驗驗證,可以有效地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和剛度。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使得抗震墻體平面上的水平都盡可能對齊,解決房屋散落和位移的問題,同時配合地震過程中的構造柱和鋼筋位置均勻分布,以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

2.2縱向墻面和橫向墻面合理布置

在多層混凝土和磚結構的房屋承重部分的分布過程中,縱橫墻的布置對抗震性能的整體穩固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地震發生時,由于地震力的作用自然會改變承重墻的應力范圍和方向,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就應當考量到縱向墻面和弧線墻面的布置,房屋建筑結構中的縱橫墻一般采用承重墻結構。承重墻結構是一個體系化的布置方案,首選橫墻,或者縱橫墻一起共同承重,不只是要盡可能橫縱對稱,并且要做到美觀大方。當建設的房屋建筑條件不能夠完全滿足使縱橫墻相互貫通,就應當考慮為了提升整體的抗震性能,使縱橫墻在交界處處于被拉開的施工局面,這種施工狀態可以在縱橫墻的交接處,增設鋼筋混凝土。這種布置可以大大加強房屋墻體配件的安全性和穩固性。

2.3墻體面積和材料強度

房屋的抗震鋼結構件和混凝土結構件的堅固和均勻分布,能夠對房屋建筑的結構抗震性能起到加分作用,但是,墻體本身是由砂漿等各種混合材料共同組成的,因此,材料本身的堅固程度和混合密度對于房屋的抗震性能和符合抗震承載標準自然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二層以上的房屋建筑部分,受到地震的作用力更大,屬于抗震的重點薄弱層。這種薄弱層的設計對于材料的堅固和密實程度的依賴更加明顯,因此,減輕地震危害和地震損毀的預防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砂漿的強度,擴大墻體使用面積。

2.4房屋圈梁及配套構造柱設置

房屋建筑的圈梁結構,尤其是水平圈梁,是連接內外墻的重要關鍵環節,這一銜接部分可以使整個房屋的整體結構性得到大幅的穩固提升,在多層磚塊與混凝土的房屋建筑過程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施工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的是設置圈梁的過程中,需要發揮每一面墻體的抗震性能,抗震性能的優越與否可以直接影響到預制板的散落和分散情況,在地震到來的過程中,為了能使圈梁和墻體的抗剪能力成倍提升,防止墻體開縫或者開裂,避免裂縫的大幅度延伸,造成房屋倒塌,就必須對圈梁的設置合理安排。

3新型房屋建筑抗震技術

房屋抗震技術隨著房屋和房屋建筑體系化的進步進行著不斷的創新,新型抗震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將全部房屋建筑的結構體系化設計,房屋建筑全結構的體系化施工可以將整個房屋建筑使用壽命的周期有效延長,尤其是在地基的底部和上部進行結構之間的隔震層設置,通過有效的監理手段,對于施工過程中的設計環節與圖紙進行嚴格比照,就可以盡可能地提升抗震效果。在抗震層的鋪設過程中,要注意房屋建筑物頂部和上層之間的有效分割。鋪設平面盡可能水平,并且分割部分使用精密儀器進行多次橫梁探測,同時做好對于隔振裝置以及減震層的階段性養護工作。消解減震技術也是近幾年來房屋結構抗震性能的保障和防護措施,這種防護措施一般來說是接觸安裝消能阻尼元件設備來進行對地震的減震防護,對房屋建筑物進行有效的保護。具體來說,一般是在施工過程中與關鍵部位在地震發生時盡可能確保施工提前加固,在沒有較大房屋建筑落差的位置選擇架構堅固類型的減震設施,這就要求對房屋建筑的整個安裝技術的環節要嚴格把控,才能從房屋建筑抗震的細節上提升整個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可靠度。

4結語

可以看出,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從人類開始使用有效的人工房屋建筑時就開始被關注和研究,現代的房屋建筑設計,尤其很多的涉及到高層房屋建筑和多層房屋建筑,因此,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優良抗震性能,一直以來是現代房屋建筑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之一。房屋的結構性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以從源頭上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積極進行房屋正確的結構性控制設計,就必須在房屋建筑施工和監理的過程中良好地掌握結構設計的抗病機理。現代化的房屋建筑施工設計必須本著保護人民生命和人民財產安全的初衷,有關部門和建設監督單位應該為了不斷地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和減震能力,做出更多的積極創新和有效嘗試。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一直是房屋建筑學的重要研究之一,結構抗震性能的提升能夠明顯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因此,必須正確地進行結構抗震設計,掌握好結構設計的抗震機理,不斷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我國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技術走得更遠。

作者:楊飛 單位:河南省中原公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賈曉輝,李皓,李姜,等.張家口西部山區農村民居抗震性能調查與分析[J].地震工程學報,2016(A01):128~133.

[2]尚守平,李龍,唐雨喜.砌體與HPFL組合圈梁構造柱房屋結構抗震試驗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5(6):822~827.

[3]屈鐵軍,安棟.外加鋼筋混凝土梁柱磚砌體房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5(4):128~134.

[4]薛建陽,吳占景,隋龑,等.傳統風格建筑鋼結構雙梁-柱中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學,2016(5):97~105.

[5]謝啟芳,鄭培君,崔雅珍,等.古建筑木結構直榫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5(3):232~241.

[6]謝啟芳,杜彬,李雙,等.殘損古建筑木結構燕尾榫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5(4):165~170.

[7]王長虹.建筑結構動力特性簡化與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結構工程師,2015(4):119~126.

[8]劉書賢,白春,魏曉剛,等.土—結構相互作用對煤礦采動損傷建筑的抗震性能影響分析[J].地震研究,2015(2):272~279.

第二篇:房屋建筑結構施工管理措施

摘要:隨著房屋建筑工程數量的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房屋的質量,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在本文中,我們將主要對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實現房屋建筑結構施工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施工;常見問題;措施;方法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實現了飛速發展,尤其是全國大中城市的房屋建筑工程實現了大規模建設,不僅推動了城市化進程的腳步,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居住空間。結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認識到新形勢下對房屋建筑工程提出的更高要求,對結構施工中的問題進行發掘和改進,從而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一覽

1.1施工進度嚴重拖延。結構施工是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礎部分,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因素,對施工進度產生影響,使得下一步施工無法順利進行。例如,施工現場環境比較雜亂,在施工的時候不夠有條理性,使得施工環節不夠連貫,施工人員行為散漫,對于施工缺乏計劃性,使得施工無法在較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影響了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

1.2材料質量存在缺陷。結構工程中使用的基礎材料為水泥、砂石、鋼筋等,這些材料的使用量比較大,如果質量不過關,將會對整體結構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房屋使用過程的時候會出現開裂、傾斜等現象,嚴重的會產生坍塌等安全事故,威脅業主的人身安全。

1.3施工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很多施工中的人員都聘請的工作經驗不足、專業技術不過硬的農民工,他們流動性比較大,專業素質比較低,使得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水平得不到保障,影響了結構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有的施工管理人員是經過了多年的施工經驗而轉成管理人員或監理人員,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但是缺乏系統化的管理理念培訓,管理經驗缺乏,從而無法在施工中實現標準化的管理。

2.加強房屋建筑結構施工管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質量

2.1做好進度的控制和管理。進度管理不僅與結構施工的成本有著密切聯系,也直接影響的工程質量,如果過分加快施工進度,沒有認識到進度和質量的關系,就很容易造成較大的質量隱患。因此,在施工進度管理中,應主要把握好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應在施工開展之前對工程量進行科學計算,并對施工工序進行確定,再此基礎上制定施工進度計劃,并分解成年度計劃、月度計劃、周度計劃,對施工整體的進程實現計劃和確定。第二,應按照施工進度計劃,對施工進度進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在每個進度計劃完成之后,及時檢查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是否存在著差異,如果實際進度嚴重落后于計劃進度,應找出存在原因,并及時進行解決,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第三,對于一些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應提前做好預警方案,例如,雨雪天氣將影響施工的順利進行,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氣象條件,并與氣象部門取得聯系,對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進行預防,做好《雨雪天氣施工方案》、《雷電天氣施工方案》等,確保工程在遇到阻礙的時候也能夠保障施工進度。

2.2做好各個環節的質量檢驗工作。房屋建筑結構施工都是由各個工序組成的,每道工序決定了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在施工中做好對每一項工序的檢驗工作,保證每道工序的質量,就能夠有效防止質量通病的產生,降低質量隱患的發生概率。在每道工序完成之后,都應由管理人員進行監督和檢查,對其中的違規操作進行杜絕,當工序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和設計規范時,應及時進行整改,不能夠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中。并且在管理人員對施工工序質量進行測評的時候,應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持施工的基本原則,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同時,管理人員應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記錄工作,對其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并對整個施工流程進行記錄,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要辦理驗收手續,使施工質量管理質量能夠盡可能完善。

2.3做好安全方面的管理和人員培訓。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規避施工中的安全風險,能夠有效保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經濟效益。按照《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生產管理條例》的要求,嚴格落實各方施工管理責任,層層落實施工管理責任制,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管理人員還應根據施工現場的自然條件、材料機具、勞動力的供應情況等,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制定出最經濟、最安全的施工技術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所有施工人員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種房屋、庫棚、料場等要符合公安部門的安全距離規定。室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在加工場和吸煙。培養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成本意識,實現施工技術水平的提升,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開展員工培訓活動,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將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成本意識滲透到每一名施工人員的頭腦中。同時,應根據施工工藝的不同,分別開展施工技術培訓活動,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使其能夠在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3.結語

總之,房屋建筑工程是當前城市現代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之一,為了能夠建設更加美麗的中國城市,我們應積極對當前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分析提升施工質量的方法,并將質量管理方法應用在更多工程的施工實踐中,實現我國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推動我國建筑行業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作者:崔胡麗 單位:四川三河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畢金芬.淺談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問題[J].科技展望,2016,(23):36.

[2]張宏偉.剖析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J].居業,2016,(03):79-80.

[3]林偉斌.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常見問題分析[J].江西建材,2015,(20):97+102.

第三篇: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分析

1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介紹

對于能夠對結構設計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有效地控制,以此來實現建筑物整體安全性的提升。因此,在實際設計建筑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建筑結構安全性更高的重視力度,并將其放在首要思考的位置,使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能夠與預期要求相符合,并且,為了能夠使建筑物的作用得以更好地發揮,使其功能得以全面實現,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采取合理的設計手段,保證結構設計的科學性。

2我國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

2.1設計師的安全意識薄弱

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來源于設計師的設計,但是如果設計師的安全性意識不強,那么很難設計出安全性較強的建筑物。在我國現階段發展中,無論是建筑設計師還是建筑施工人員,對于建筑中的安全性意識都很薄弱,從而導致了安全事故頻發,造成了人民利益的損害。因此,建筑結構設計師的安全意識是我國建筑結構設計以及施工中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合理的設計,確保建筑物的安全質量。同時,對于剛畢業沒有相關經驗的大學生而言,首先要嚴格記憶相關規范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積累經驗,爭取早日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技術知識,提高我國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能。最后要注意的是并不能夠保證所有的設計方案都能夠完全的運用于實際操作中,為了避免后期出現安全隱患的情況,在進行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施工過程的跟蹤監察,保證施工的有效進行。

2.2前期勘察不到位

建筑結構的設計需要從施工現場的地質地貌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的勘察并結合相關科學文化知識進行針對性設計才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從而保證居民用戶的自身安全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建筑物的抗震性也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證。但是目前我國建筑物的設計以及施工中存在一個盲點就是認為建筑施工現場處于一個非地震帶就不會發生地震,因此降低了對建筑物抗震性的建設,但是這種僥幸心理很容易對居民用戶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一旦地震發生,那么損失將無法計量。因此建筑物的抗震性也是在建筑安全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不容忽視。

2.3耐久性設計薄弱

建筑物的特別性在于其實長期暴露在外的物體,因此要受到諸如溫度變化、自然災害、氣候以及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的侵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其安全性的考驗。除此之外建筑物在使用的過程中并不能經常進行養護等工序,因此會出現承載力過早不足的現象,致使建筑物過早損害,從而影響其使用壽命。這種現象的產生來源于對建筑物耐久性設計的不足,建筑物無法長期承受過多的荷載,因此會導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問題。除此之外在建筑結構安全設計中還存在人才不足的原因。在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行業發展中大部分都是以經驗進行設計的設計師,還有就是放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這兩類人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滯后性。因此,建筑設計的人才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不斷積累自身經驗,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而不是憑空設計或者只是依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沒有科學與實際的結合只會影響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

3我國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的優化對策

3.1對建筑結構設計師的安全意識進行提高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必須要對自身的安全意識進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出來的建筑結構具備較高的安全性,進而使整個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以穩步提升,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要想使建筑結構設計師的安全意識得以有效提高,首先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師而言,其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這是因為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非常繁雜,只有專業知識豐富、施工技術高超,再加上認真、負責的態度,才能夠使建筑結構設計的方案更加科學性與合理性。除此之外,對于建筑企業來說,需要對結構設計師的安全意識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建筑結構設計師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從而切實地保障建筑結構的安全性,提升建筑物的穩固性。

3.2加強前期勘察工作

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中,無論是對于安全性的設計還是對于建筑物各方面的設計,都要在進行詳細的現場勘查后再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這樣才能夠更高程度的保證建筑質量的全面性。在進行建筑安全設計時要考慮到地質狀況、氣候因素以及自然災害等多方面因素,同時要對測量點的布置、鉆探孔的深度、測量設備的精準度有一個詳細的了解,確保每一個步驟都能準確無誤的進行。只有保證了每一項細節的全面性才能夠保證建筑物整體的安全性。

3.3加強抗震性設計

除加強前期的勘察工作外還需要特別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所以建筑設計師在對建筑物進行安全設計時要特備考慮其對于地震的抗震性要求,這就需要設計師在勘察使其對施工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質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全面性考量,同時利用相關的科學技術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特別是對施工的材料設施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3.4與有關科學技術相結合

相比較以往的工程設計而言,當前我們具備了更多的優勢,例如對于計算機技術的使用。伴隨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科學技術在社會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處可見,此外計算機軟件當中的計算作用可以確保在開展結構設計的時候把復雜的過程進行簡單化,在節約人力與物力的同時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進而確保建筑結構設計的質量。此外,有關的計算機軟件還可以盡快檢測到結構設計中不科學的因素,設計師能夠盡快開展補救,進而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性。所以,建筑結構的設計不能一直堅守以往的設計方法,伴隨時代進步還需要跟上時展的步伐,采用有關的科學技術開展整體上的改善,才可以確保建筑設計的完備性,確保整體結構的質量。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行業中,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能夠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及其穩固性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對建筑結構設計的水平進行提高也能夠使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以提升,對于建筑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在實際設計建筑結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明確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并對相關的抗震措施進行應用,而且還需要對設計質量的控制措施進行加強,從而使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得以保證,進而保障建筑物整體的安全性能,為我國建筑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何英 單位:榮縣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站

參考文獻

[1]林澤波.淺談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問題及改善對策[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

[2]李軍恒.淺析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安全性的對策[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3).

[3]文永慶.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策略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09).

[4]陳偉.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問題及對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4(24).

[5]文永慶.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策略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5(09).

[6]李軍恒.淺析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安全性的對策[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