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討論
時間:2022-10-09 11:07:41
導語: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討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建筑的安全性與質量標準越來越高,而建筑行業技術通過不斷革新,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使得建筑工程質量已得到大幅提升。通過總結近二十年地震易發區及已發區的建筑結構設計特征與效果,總結出本文,做出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四大思想理念,并提出了幾項重要的針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
建筑行業發展步伐緊緊跟隨著城鎮化發展愈來愈快的腳步。受到不同區域限制,及自然災害的產生,使得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成為建筑設計中一項不得或缺的設計任務,從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出發,為人身安全做出了保障。那么如何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做出合理設計,需要考慮到什么?對抗震設計需要采取什么具體措施?本文將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與解決。
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思想
1.1與不利區域相互避開
施工選區對建筑結構抗震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再好的設計更需要有一個好的根基,建筑物的構建,需要避開地質狀況不佳、地震低發區域,從而從根基上保證建筑地基能夠堅實穩固。當地震災害發生時,直接破壞的是建筑結構。如有特殊情況,無法避開不利建筑區域,這時必須使用特殊方式適當解決對應問題,并在建筑結構的構建設計上,需要對抗震能力大幅提升。所以選擇一個最佳建筑建設區域,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抗震性能。
1.2建筑外形設計
根據統計得出,建筑構件截面及平立面更容易突變,發生地震應力,引發地震災害。當今時代,許多建筑設計師更注重通過建筑外形的設計穩定抗震性,設計師清楚地明白:①建筑設計注重整體性。建筑的整體性強,才能保持“傳力通道”通暢,保證抗震能力強;②建筑結構遵循規則性。建筑結構不規則時,需要通過加倍地震產生的作用力與內力來重新計算建筑受力,調整設計;③設計方案的重要性。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的耗材與建筑的安全性。
1.3協調設計
如何把控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不僅需要的是對平立面設計的規則與對稱,更需要的是建筑構造設計師與建筑工程工程師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建筑構造設計師與建筑工程工程師不僅要各司其職地完成設計與分析工作,還需要通過溝通交流,完成配合,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進行調整,最終達到建筑結構規則要求與抗震設計標準。
1.4確定結構體系
當確定建筑結構后,需要選擇并確定合適的結構體系。建筑結構體系的選擇與確定,抗震設計中的建筑實際條件(建筑區域地質、地基深淺、建筑材料、建筑高度等)、抗震類別等決定了建筑結構體系的選擇,再通過各體系間經濟、技術等對比,可確定最終的建筑結構體系。確定結構體系對抗震整體分析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擁有地震傳遞與作用途徑、計算簡圖,能夠把控地震的作用力并分析出作用力的傳遞方向,達到預防地震來襲并在一定程度地避免了對建筑物迫害的作用。
2.建筑結構抗震構造的關鍵措施
要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構建措施。本文介紹了:設置防震縫、增設構造柱、設置圈梁三種防控地震的構建建筑的措施。具體措施介紹如下。
2.1設置防震縫
在抗震地區,建筑物立面高差≥6m、建筑物有錯層、樓板間錯層高度差很大、或是建筑物各組件間硬度或重量差距過大時,需要設置防震縫。防震縫的作用就是將建筑整體劃分成若干個體單元,使這些個體單元的剛度以及重量均勻,從而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程度。防震縫一般設置于地基之上,寬度基本在50~100mm內取值。
2.2設置構造柱
為增強抗震能力,加強建筑材料強度與剮度分別在建筑物拐角、墻根部、隔斷、高墻體中部、樓梯以及電梯間等位置設置構造柱,并通過圈梁、構造柱與墻體三體之間緊密相連構造出穩固的空間骨架,大大提高了建筑物強度及穩定性,也對墻體的應變能力得以提升,使建造出的建筑物達到“裂而不倒”的高標準要求。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按照“砌墻→逐段柱身”的順序來進行工程搭建,在柱身過程中需要現澆鋼筋混凝土,使之更加堅固,在構造柱時,要做好根基,在柱下固定鋼筋混凝土,保證其根基穩定,柱的截面應≥180mm×240mm,主筋采用一般規格:4×412mm,箍筋間距應≤250mm,墻柱間沿墻高每≤250mm增設4×46mm的鋼筋加以連結(嵌于墻內鋼筋需≥1m)。
2.3設量圈梁
需要圈梁來配合樓板進行搭建是提高建筑物空間的剛度,加強空間整體性,鞏固墻體穩定性,減少開裂情況,提高抗震能力的必要措施。圈梁的材料有兩種可以選擇:鋼筋磚與鋼筋混凝土。鋼筋磚圈梁用于地震低發區的非抗震區域;鋼筋混凝土則相反用于抗震地區,它的寬度基本和墻體厚度相當,高一般≥120mm,其最小橫截面為240mm×120mm。抗震地區建筑建設中圈梁務必完全閉合,保證不能被洞口截斷。
3.結語
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的優劣,是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為建筑質量作以保障。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直接影響的是建筑壽命,而間接影響的是建筑承納人員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單位的經濟效益。所以,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整體思想必須遵循:避開不利區域選擇合理的建筑建設地區(了解建筑施工地區的實地情況)、進行全方面合理設計(工程人員與設計人員的協調設計、建筑外形設計)、通過總結與對比選定合適的結構體系,結合最佳抗震技術,把握建筑建設過程中抗震的重點措施。根據上述設計思想,才能夠完全保障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
作者:齊玉平 單位:山東碧海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秀麗.多層鋼框架梁柱連接節點抗震性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4.
[2]錢俊,張大圣,馮俊等.淺談建筑結構工程中抗震技術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0):65.
[3]萬利超,蔣麗平.結構抗震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2):38-40.
- 上一篇: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論文
- 下一篇:建筑結構隔震、減振和振動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