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面排水作業治理

時間:2022-07-03 11:48:46

導語:道路路面排水作業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路路面排水作業治理

一個城市道路排水情況,是這個城市的一個最直接的外觀形式。此外,擁有良好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統對減少城市水災害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可以造福廣大市民。水災害是破壞城市道路的主要威脅,而且也對公眾造成很多不便。如:城市道路的大量積水,造成城市交通的不便,降低了車輛的平常操作運行能力,甚至引發交通事故,對城市市民的公共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城市道路的長期積水,對道路路基沉降造成不正常的破壞,也會對公共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等。所以在城市道路的路面設計工作中要做好排水系統工作,這樣不僅能保證行車安全和提高城市的衛生條件;還能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因此城市規劃中的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設計應重視人文、科學和環保等。

1.市政道路路面水損壞的來源

1.1自然降雨對城市道路的損害程度和速度與城市的降雨量大小有著緊密的關系。在其他相關條件相同時,南方潮濕多雨水的城市,瀝青路面的水損害比半干旱區的城市要嚴重得多。在降水量少,瀝青混凝土透水但不能排水的情況下,基層受到沖刷、產生PEP漿,促使道路表面產生坑洼。在寒冷地區,冬季雨雪逐漸滯留和滲透在路面結構層內,冬季要發生多次凍融循環,這樣就會削弱結構層的完整性。在春季到來的時候,路面結構中的游離水將在車輛荷載的影響下進一步加快路面水損壞。

1.2道路橫斷面坡度不足夠的情況下,雨水等在不平坦的路面處容易造成路面的積水現象。而路面材料的不透水性不可能是絕對的,在行車荷載的動水壓力影響的情況下,積水會慢慢進入路面結構內造成路面的破壞。

1.3有中央分割帶的一些市政道路,一旦在道路的中央分割帶內注水,同時在中央分割帶的邊緣進行開挖施工時,會發現里面有大量的水,因此,自然雨雪水和澆灌美化的綠化植物的水很容易會從中央分割帶滲入到路面的結構層內。

1.4地下水在開挖方的開挖段,當路基挖方兩側的地下水位高時,巖石裂隙水和毛細管水的浸潤自下而上地進入到路面結構內部。在工程上開挖方路段的水損壞要比填方路段的水損壞嚴重得多。造成這樣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損壞了水壓的平衡,使路基下面出現水壓力導致地下水的上升。因此,在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內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量的水,表面層的水容易進入而不容易流出,如果不能及時排走的話將會造成更大的路面破壞。

2.水對市政道路路面的危害影響

造成市政道路路面破壞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損壞,暴雨徑流可導致洪水損壞市政路面,輕者侵蝕道路水溝,降低道路路面的使用效率,減少市政道路的通行量,重者沖毀橋梁、道路,阻礙正常運輸,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如果雨不及時消除,在城市道路的表面會形成水膜,從而降低了路面的抗滑性能,但是高速行駛的車輛會使路面上的雨水霧化,使駕駛人員的視野縮小,這是在下雨天導致道路交通事故比例最高的主要原因。解決這些危害現象,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主要方面考慮:(1)改善市政道路路面的結構設計、路面材料的性能、路面的等級等,使路面要具有足夠的防滲、抗滑性能,并且要保證道路路面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2)要把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設計和施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保證道路路面的特殊部分路段和行車道路的路面內的水及時地排除干凈。這是解決積水問題的關鍵所在。

3.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設計分析

3.1車行道路面上的排水設計行車道路是一個城市的主要道路,其合理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的主要方式大致上是雙坡排水和單坡排水系統。如果車道相對較為寬闊,應采取雙坡道路路面的排水方式,達到盡可能減少道路路面水停留的作用時間。設置的具體實施方案應為:兩邊的邊道,每隔一定距離設雨水口以用來收集路面的雨水,并在同一時間和雨水支管的雨水相結合,共同把道路路面上的給水一并排到道路的主干道內,然后排入入河口等。

3.2在人行道上的路面排水設計

3.2.1為了方便人行道路面的積水順利地排除,在人行道上橫面邊坡上應設置橫向行車道的排水系統,使人行道的道路表面的水順利地流入到行車道的排水溝中;

3.2.2在人行道上設置各種擋墻,人行道上的擋墻應設置排水溝。當然,這樣的設定仍會有少量水或是地面的水通過擋墻的間隙流到人行道上,會在人行道上形成少量的積水。

3.3路面結構內的排水設計

路面孔隙的大小一般并不相同,所以在排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少量的地表水通過孔徑滲入到路面結構內,從而導致路基的結構破壞,影響道路路基和路面的強度。所以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滲入路基表面的水進行排除。3.3.1每一層道路的結構層都應該聯系當時路基的實際狀況進行縱橫坡的設計施工。能夠讓每一層形成一個合適的排水坡度,每一層也可以和盲溝或排水通道充分結合進而把水排除;

3.3.2排水層的結構設置。考慮到下雨或地表水較為豐富的特殊性,應通過設置排水層的方案把可能滲透到路面結構表面的水及時排除,從而達到防止水滲入路基。設置排水墊層,在排水層下面設置隔水層和防水功能的防水布材料等,可以有效地把浸潤下來的水攔截掉,不讓其滲入到路基中去。設置的排水層要求要有一定的縱向和橫向傾斜的坡度,這樣才能夠將滲入到排水層的水快速排出。

4.市政道路路面排水施工分析

4.1實施市政道路的水文情況的調查在施工的準備階段應對相應的道路的水文地質資料進行搜集和實地調查。這是保證道路路基能夠正常施工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洪水的發作期、洪水的持續期和洪水的重現期情況;出水口位置、現水位和其測量總結等等。前期準備階段的工作的良好開展對科學的、安全的正常施工具有著重要的影響。

4.2市政道路雨水管道的鋪設道路的雨水管道通常是在人行道或隔離帶下面埋設,但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鋪設雨水排水管道。應與城市管理部門和水電力部門積極聯系,獲得相關信息和圖紙,并通過田間調查,明確電力、通信等地下管道,并避免沖突。應考慮到附近的建筑物,盡量避免對其影響。

4.3市政道路的雨水口和檢查井的設置雨水口是道路上的雨水進入到管道的主要進口方式,其設置應該和檢查井的布局相互協調好位置。在排水道路路面上的雨水口應設置在道路的匯水交叉點、沿街道的單位出入口、人行道的上游位置處。在相交的平面交叉口處,應根據立式設計和實際交叉口的地形,在適當的位置設置雨水口。并增加其連接管的直徑,提高排水能力。

5.市政道路路面水損壞的預防治理措施

5.1路面積水在道路路面引起的危害治理措施,通過路面結構層中設置防水層來減少水的滲透,可避免或減少水分滯留在路面進入到瀝青混合料內部侵蝕道路路面;建筑防水粘結層的設置,可以減緩這一過程的水滲入到道路結構中。這樣就能防止道路坑槽等水損壞現象,這種情況是可以在日常維護中得到修復的。并能增強層與層之間的粘合效果,使路面結構受力更均勻。

5.2地下水對路面的危害的養護治理,在路塹的挖方階段和部分的半填半挖時期常會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春季融化的積雪雨水可能會通過裂縫和孔隙進入到路基內部,導致道路路基的軟化變形,路基含水量增加,承載能力降低,道路變得松散。應在路基頂面鋪筑水穩定性好的水泥穩定碎石,或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基層和地下水排水層中設置墊層,以用來改造路面結構層。

5.3即使是再完整的道路雨水排水系統,被水滲入路面內部是不可避免的,但當瀝青層直接在非常密集的無機材料與穩定集料基層中鋪設時,快速排水就會更難。如在道路上鉆孔后,道路中的水可以保持好幾天。維修過程中,一般可以考慮邊緣路面的排水,即可以通過公路層間的垂直排水盲溝排出路肩水。盲溝應在25至50厘米的寬度,深度根據排水需要進行實時調整。

5.4道路路面的裂紋引起的水損害。如果路面產生有裂縫,路面水就會進入到瀝青混合層中,水在瀝青表面內部存儲和侵蝕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由于裂縫的破壞影響會導致路基層間的斷開,水被長期困在瀝青層內,進而導致瀝青混合物層的松散和剝落。在道路的路面裂縫剛產生時,就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灌縫。為防止裂縫在瀝青路面結構層內的進一步發展,在路面結構層中應設置應力吸收層或設置過渡層,對減緩道路路面的破壞是十分有效的。

6.結束語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工程設計是較為復雜和龐大的市政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道路設計的組成部分。它對城市道路的使用壽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道路設計施工工作人員在城市道路路面的排水設計中要充分考慮路基路面內部結構,并進行道路路面的排水系統設計。設計施工人員要把這些納入到重點的排水設計系統中去,以達到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的要求。在市政道路的路面設計施工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設計施工方案,以達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