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板框架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18 09:13:02

導語:無板框架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板框架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摘要:傳統框架施工技術隨著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慢慢地不適應工程的需要了,對框架施工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框架施工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的框架梁間距較小,往往采用的施工方法是非常單一的,最多用的就是搭設滿堂腳手架的方法,這對面積較大的高層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積大用料量必然會隨之增大,工期就會增加,施工成本必然就會增加,再加上這種施工方法自重較大,工人質量意識也是參差不齊,交底不透徹等都是制約的因素。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無板框架結構的特點進行分析,對無板框架結構的結構類型、施工流程等進行分析,并配以具體工程案例進行相應的佐證,充分的來論證無板框架結構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無板框架;高層建筑;施工;結構類型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也無形中帶動了建筑業發展的突飛猛進,近年來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造型新穎的建筑群。傳統施工方法在施工的過程中的弊端逐漸地暴露了出來,其成本較高就是很大的短板,支模架整體安全的因素影響是由很多要素影響的,這個時候風險顯得有些大,可控程度較低,在適應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現行建筑施工安全,企業增效創收這塊也成了阻止企業提高標準的障礙。無板框架結構支模施工技術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的,它將傳統高架支模方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規避,這種新技術在承重、操作、安全防護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使其成為一體,尤其是危險性系數變得越來越小,在方法上進行了相應的創新,由之前的危險性較大的滿堂架高架支模變為分層式分離支模方法,這種方法的變化,促使其施工的方便程度大大地得到了提升,結構上也變得更加的輕巧,安全風險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這時施工效率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不僅符合現代建筑企業安全施工的要求,也滿足了相關企業增效創收的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無板框架結構特點

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問題慢慢地涌現了出來,這時相關的研究者與踐行者意識到了遇到了瓶頸,當時迫不及待的需要一種新技術的出現,一種新型的無板框架結構技術恰是眾望所歸,從源頭上解決了大部分高空作業方面遇到的一些棘手問題。無板框架結構支模架的應用,其效果是超出了踐行者的預期,它大大地解決了大截面混凝土梁施工的支撐問題,這時操作問題也迎刃而解,從而真正實現了模板支撐的強度、剛度,其穩定性和施工安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無板框架結構施工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這是因為該施工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解決了工人無施工操作面的問題;二是解決了高空作業的問題,當這二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無板框架結構施工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很好的解決了。可以看出新技術的應用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有所改進的,在改進的過程中安全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這個時候無板框架結構的卓越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2無板框架結構的結構類型

無板框架結構的結構類型有很多種,但是在實踐中有三種是經常用得到的: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這三種類型是各有千秋,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用到不同的結構類型。在實際應用中最廣泛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為該結構具有塑形能力強、用料非常的廣泛、造價成本低等特點,同時具有布局靈活、耐火性好、結構強度大等優點,但是也是有其缺點的,其建筑結構本身自重大,很多結構是不適合應用的。抗裂性差也是面臨的一大難題,裂縫在不同的環境影響是不一樣的,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耐久性,也限制了普通RC用于大跨結構,高強鋼筋無法應用;同時它還存在承載力有限、構件尺寸太大等弊端;施工復雜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例如天氣、工序、工期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還是相對來說是差一些的,一旦結構被破壞,這時其修復、加固、補強是比較困難的。考慮到上述綜合因素,我們可以推斷出什么是最為合理的,即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完美結合的建筑結構。

3無板框架結構在工程的實例應用

朱雀E時代廣場,位于XX市雁塔區緯二街,XX醫學院對面,西鄰雙魚大廈,東臨朱雀路。本工程地上主樓三十一層,裙房四層,地下二層,建筑總面積為108958m2,總高為95.70m,局部最高處101m,工程確定了XX省“長安杯”,XX省建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管理目標。一至四層裙房為商業用房,五層以上標準層為辦公及住宅用房,層高2.9m,框架一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在正立面中間部位即加20到23軸之間5-21層有一高度達46米的無板框架結構,框架柱截面1.2×1.2m,橫向3跨柱距10m,縱向3跨柱距6.8m;框架梁截面均為0.6×0.7m,從裙房屋面開始每隔三層即在8層、11層、14層、17層、20層與框架柱連接。在新結構應用中,受懸挑腳手架原理的啟發,充分利用其承載能力,發揮結構自身的架構空間,利用工字鋼結合工程結構有機的結合,這時對工字鋼地規格選用是非常考究的。根據對該部位工程設計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的綜合分析計算研究,如混凝土強度等級、構件截面尺寸、施工速度、施工季節等,框架梁柱的自身建立施工操作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進行相應的利用,形成一個閉合的承載體系,這時大截面混凝土梁施工的支撐和操作問題就迎刃而解。解決在鋼梁上對應支撐架立桿部位的問題也出現了轉機,焊上短鋼筋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樣可以防止支撐架立桿滑移,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同時將架體與施工完結構柱拉結固定,確保架體整體穩定性,從而實現更加牢固的作用。采用14#工字鋼作為鋼挑梁,在靠近框架梁兩側焊10#槽鋼夾板,用于固定鋼挑梁,確保支撐架固定牢固。

4新技術實施的效果

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研究不是簡單方法的羅列,而是根據工程施工實際的情況綜合的把握,在其對傳統施工工藝技術的弊端進行充分的分析、比較,有針對性地提出充分利用和發揮結構自身承載能力,解決現在面臨的棘手的問題,對現有的技術進行突破。事實證明,該技術工程應用取得了新的飛越,其特性,如安全可靠、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進度目標:原定該部分二十一層結構二零零六年十月二日澆筑混凝土,結果提前至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澆混凝土。工期提前五天,確保提前實現。質量目標:本工程混凝土強度經檢測,柱、梁混凝土平均強度等級分別為72.53MPa和51.18MPa,達到設計強度的121%和128%,拆模后水平構件平直度偏差最大值為7mm,豎向構件垂直度偏差最大值為4mm,根據實際情況,現澆結構外觀質量達到預期目標。經濟效益:該技術與傳統滿堂腳手架相比,有其很大的差異性,最為主要的是支模架的不同,因此支模架成本是影響各施工方法經濟效益的關鍵。采用滿堂腳手架需投入420t鋼管,折合長度為138600m,扣件13萬只,平均占用周期為130天。采用新技術后,只需投入鋼管160t,折合長度52800m,扣件4.6萬個,占用周期180天。采購型鋼二十八噸費用為十四點二萬元,一百八十天折舊費計2.62萬元。

5結論

無板框架結構是建筑工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技術,恰好解決了傳統高架支模方法的弊端,將其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一一規避,這種新技術在承重、操作、安全防護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使其成為一體,尤其是危險性系數變得越來越小,在方法上進行了相應的創新,對其進行結構類型的施工技術研究,促進施工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滿堂架高架支模變為分層式分離支模方法,這種方法的變化,促使其施工的方便程度大大的得到了提升,結構上也變得更加的輕巧,安全風險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不僅符合現代建筑企業安全施工的要求,也滿足了相關企業增效創收的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作者:陳科 單位:重慶中環建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漢井文.淺析某建筑工程無板框架主體結構施工[J].知識經濟,2011(08).

[2]許志攀.無板框架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6).

[3]朱寶莉,楊軍.無板框架主體結構施工[J].民營科技,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