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

時間:2022-08-09 03:31:13

導語:淺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

隨著近些年來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國城鄉建筑不斷增多,建筑的安全性和防震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作為影響建筑物穩定和性的最大因素,混凝土澆筑是建筑物施工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一旦混凝土澆筑工作出現紕漏就會導致整個建筑的混凝土架構混亂,進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所以,研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1混凝土分層澆筑方式

1.1全面分層澆筑技術。顧名思義,全面分層澆筑技術是指每一層澆筑都要澆筑好整個結構平面后再開始下一次澆筑,直到澆筑完畢。這種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然而,雖然這種方式的效果最好,但限制于混凝土的性質,這種方式只能在結構平面比較小的情況下應用,應用于平面面積較大的區域則要提高建筑施工的資金投入。另外,在施工中,要按照從短邊到長邊、從邊緣到中心的順序進行澆筑,特殊情況下可以從中心到邊緣澆筑,但是每一層澆筑都要等前一層完全凝固后按照前一層的澆筑順序進行澆筑。1.2分段分層澆筑技術。分段分層是指將澆筑區域劃分成幾個小區域,一個區域澆筑完畢后才開始對另一區域進行澆筑。這種方式一般應用于全面分層澆筑技術不能實現的情況,即澆筑區域較大的時候,澆筑區域很大的時候,施工方所擁有的運輸設備無法滿足施工要求,而且由于澆筑強度較大,一般混凝土攪拌機工作速度跟不上混凝土澆筑速度,此時就要進行分區澆筑。這種方式可廣泛應用于面積大、厚度小的澆筑區域,但是一旦澆筑厚度變大,澆筑所需時間就會變長,此時應用于分段分層澆筑技術就不合適了。1.3余面分層澆筑技術。余面分層澆筑技術是一次澆筑,從底部一次性澆筑到頂,但由于重力和分子間引力與分子間斥力存在,澆筑后會形成一個坡度約為1:3的斜面,這種方法適用于長度大于結構厚度三倍的混凝土結構。這種方法對振搗過程的技術要求較高,它要求施工時從結構底部開始振搗,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由于厚度大的混凝土結構截面積較大,所以受溫度的影響也較大,極易出現結構裂縫,針對這個問題,必須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外加劑(如粉煤灰等)以保證混凝土的強度,還可以采取增加澆筑面積、實施測溫等措施。

2混凝土澆筑中的注意事項

2.1前期準備。混凝土澆筑工作開始之前要準備好澆筑用的材料和施工設備,并按一定比例把原料混合好。澆筑用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沙子、鋼筋及石子,有時還會用到一些外加劑如粉煤灰,采購材料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最好選擇信譽度比較高的商家,不要貪圖便宜。攪拌混凝土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確定材料比例,并按照骨料、水泥、外加劑的順序添加原料,外加劑不宜過多,一般是所有原料質量和的5%。另外,攪拌混凝土時,要提前了解天氣情況,并根據天氣情況確定水的用量。另外,澆筑前要對澆筑所用設備進項全面檢修,以避免澆筑過程中出現問題。2.2振搗過程。澆筑完畢后要對澆筑層進行振搗,振搗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所以振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工程施工規定進行。由于重力作用,振搗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力,而且,高度越高,速度越大,其動量也越大,過大的動量作用于澆筑層有可能使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所以,振搗過程中,吊斗口與地面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2m之內。另外,振搗中要保證插點均勻排列、距離合理。2.3澆筑過程。由于混凝土的特殊物理性質,澆筑過程受天氣因素影響很大,以氣溫為例,外界氣溫過高會使混凝土內部溫度無法擴散,進而導致混凝土凝土產生較大張力,使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外界氣溫過低則會使混凝土內部的反應速度大大降低,導致凝固速度變慢,所以,氣溫過高時,要在混凝土結構表面覆蓋隔熱材料,溫度過低時,則使用熱水或者鎢燈升溫。另外,要嚴格混凝土澆筑的時間,必須在5h內完成所有澆筑工作以避免裂縫的產生,二次壓光時要注意及時用特殊材料覆蓋混凝土結構表面以防止溫度驟變導致結構裂縫,澆筑之后要注意保溫保濕。

3結語

混凝土澆筑工作是整個建筑施工工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一旦混凝土澆筑工作出現問題,整個建筑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進而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嚴格遵守相關技術規范,控制好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質量,保證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可靠性。綜上所述,目前廣泛應用的混凝土澆筑技術是全面分層、分段分層、余面分層三種澆筑技術,而無論哪一種澆筑方式,在實際施工中,都必須格外重視前期準備、澆筑、振搗等三個過程中的細節,力求混凝土澆筑過程盡善盡美。

作者:原晨 單位:黑龍江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盛雨祥.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應用與管理[J].建筑施工技術資訊,2012,7.

[2]楊嘉豪.影響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的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信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