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建筑形態設計思考

時間:2022-02-03 02:49:00

導語:檢察院建筑形態設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檢察院建筑形態設計思考

摘要:隨著檢察機關行使職能的日趨完善,體現檢察機關行政風貌的辦公環境基礎建設也日益增多,從而迫使建筑師對于檢察院機關的建筑形態整體性設計更為關注,如何理解整體性的含義,如何完善我們的設計方法,筆者以一次實踐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若干思考。

關鍵詞:建筑形態;整體性;識別性

1檢察院機關建筑形態整體設計思考

檢察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經濟發展的司法機構,肩負著懲罰犯罪、使人民群眾與經濟社會秩序免受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神圣職責,同時起著對違法犯罪行為監督與震懾的作用。

檢察院機關建設項目有大有小,其內部雖然與城市結構有所異同,但是作為城市或社區的子系統,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相互聯系有機組織,才能形成良好的整體次序。

這里的“整體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對設計對象而言,即加強設計對象作為一個整體的內在聯系、便捷程度和識別性,其結果是加強了檢察院內部環境的空間整體性;二是設計方法和程序的整合,強調通過不同專業及不同角色的設計協同,以保證設計對象完整性的順利實現,顯然二者是個不可分割的過程。設計對象的整體性是整體性設計的起點和基礎,對于一個大型的檢察院機關而言,就是加強檢察院機關作為一個整體的內在聯系、便捷度和識別性。我們通常將檢察院機關劃分為如下子系統。

1.1功能系統

檢察院機關因其規模不同有著不同的復雜度,對于檢察院而言,一般有主辦公樓、綜合樓(技術用房與培訓用房)、業務樓、會議中心等。通常在功能組織上以辦公、辦案為基本活動,作為組織的“核心”,并規定其他功能組成要素的布局原則。

1.2交通系統

交通系統是形成檢察院機關功能分區的“骨架”,以人的連續性活動為特征,并由此規定車行、步行系統,實現人車分流,并通過連接其他子系統實現人流活動的延續性。

1.3景觀系統

景觀是現代檢察院機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首先應該保證自身系統的完整性,同時應該將景觀納入城市或社區等更廣泛的景觀系統中,這對塑造整體生態環境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1.4形體空間

形體空間與人的視知覺能力密切相關,檢察院機關中的各類建筑物和設施的形象易于識別,無疑將加強院區內的場所感,同時,由于院區中人流日常活動的集中性與規律性行為特征,應當關注其對形體空間的規定性。

2云南省人民檢察院整體設計項目

2.1基地概況

本項目地處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旅游度假區內,地塊南臨滇池路,毗鄰云天化集團和滇池旅游度假區管委會,距離滇池3km,距離昆明中心城區10km左右,基地周圍河流環繞,背靠滇越鐵路主題公園,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一個理想的政府辦公場所。

考慮到基地所處的現狀特征,我們發現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列植的濃密喬木、展露出藍天白云的開敞視野,是該新建筑引入時不能忽視的場地特征,縱觀當今富有地域特征的優質建筑,在其地域人文環境特征上思考“此時此地”的建筑設計才具有現實價值。

2.2設計指導原則及理念

新建筑的融入,實際上是肌理的融入。古老的與新生的地域元素構成了現代城市區域,形成現代感極強的新的城市風貌。保護一個城市的風貌,關鍵在于對其城市肌理的保護。利用新的設計手法與理念,以延續城市的肌理而又創造充滿獨特性的區域。

本案運用建筑的現代空間表達手法,將一個現代的辦公中心和傳統的空間意向疊加,在客觀的尺度上營造可以識別的獨特的空間氛圍,使建筑群不僅在造型方式上,而且在空間意象上具有時代地域性。

設計理念:

(1)尋求規劃、景觀、建筑三者整體性最佳結合點,即將區域環境關系與城市空間、建筑空間融合在一起。

(2)尋求建筑功能特殊性與地域文化特殊性的最佳結合點,即將行政辦公建筑特殊氣質、特殊功能要求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

(3)尋求地方色彩與時代精神的最佳結合點。

2.3總體功能布局

在本案的設計過程中,我們根據項目的功能及性質,將整個建筑群劃分為檢察院辦公區、檢察官學院和會議中心三大部分,它們之間互為聯系,相對獨立。

檢察院辦公區功能復雜,所以在方案設計伊始,就采取群構的設計方法,使幾個不同的功能有機分布,其中行政辦公主樓位于基地中軸線上,面朝西南向景觀廣場,辦公人員由主入口進入。行政辦公主樓兩側為信訪及技術檢測輔樓和辦案辦公輔樓,兩棟輔樓相倚主樓而立,形成一種包圍之勢,使主樓如印章般矗立在整個基地的核心。信訪及技術檢測輔樓沿規劃路有獨立的次入口,方便外部人流進院區辦理各項事務。

檢察官學院大樓位于基地北側正中,整個建筑分為公共接待區和賓館住宿區兩個部分,學院的人流由西北向的規劃路入口出入,其入口公共空間朝向北側滇越鐵路主題公園,景觀環境安靜優美。

會議中心在基地的東北向,內部布置有大中小會議室,與辦公區和檢察官學院緊密相連,便于高效使用的最大化。

在總平面的設計中還考慮到基地位于城市的重要節點,基地西南和東北向沿道路退讓有一定距離,一方面迎合了城市空間界面創造了對外開敞通透,對內親切宜人的復合空間,另一方面體現了政府部門的威嚴莊正形象。同時合理理性的道路退讓與建筑群體的內部廣場串聯起來,形成了數個怡人清晰的場所,營造了連續豐富的空間變化,再次體現了群構式建筑以人為本的形態秩序。

2.4建筑形態

空間,是建筑本體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虛實的界限,引導人們在建筑中形成不同的心理或視覺感受,因此,建筑設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由空間決定。在本案的空間造型設計過程中,建筑表皮通過玻璃與石材的虛實交替穿插,灰空間與建筑體量的剛柔轉換來突出建筑的空間主體形態,營造出富有特色的灰空間、院落空間,廣場空間?;铱臻g的可穿越性,使得人們在通過該空間的時候,自覺完成了心理角色轉換,由對建筑“遠觀者”成為建筑內部的“近知者”;院落空間的營造有利于組織微氣候空間和環境的層次;廣場空間的布置與該區作為城市主要節點在環境上呼應統一,融入建筑與城市的關系,營造了建筑體之間的和諧關系。

建筑造型設計

主辦公樓:南側主立面與北側立面,通過對玻璃幕墻與實墻互動穿插的通透虛實感官,來體現檢察院辦公樓主樓的隆重與大氣,同時東西立面玻璃幕墻與立柱的相互滲透交合打破單一幕墻的單調感,與兩側輔樓自然過渡。且整個立面運用黑色噴砂面鋁合金型材使玻璃幕墻更具硬朗。內部庭院圍合式的設計,并通過玻璃連廊自然分隔,可適宜營造各自獨特的庭院景觀。

綜合樓、業務樓:相輔佐于主辦公樓兩側,同時半圍合形態自然組織出群組建筑的復合空間界面。為呼應主辦公樓南側主立面,南側立面相應采用玻璃幕墻及黑色噴砂面鋁合金型材,其他各立面均采用實墻開窗形式。同時東西立面均設計為兩層通高穿越式架空空間,從而形成空間符合界面。

檢察官學院:運用群組式建筑空間表現手法,大面積開窗與立柱的交合,虛實并進凹凸有致,賦予建筑強烈的秩序感。同時建筑內部由實墻與玻璃連廊而圍合的庭院空間宜于景觀向室內的滲透。公共接待區的采光天窗與其各立面的石墻產生強烈的對比。

會議中心:通過虛與實的交替穿插,使會議中心富于莊重典雅。南立面主入口立柱與東西立面長排落地條形窗而呼應,體現強烈的排比序列。

通過對整個群體建筑細部節點等造型元素進行創作。使整個建筑群的各個立面連續性較強,從大關系看剛柔并進,秩序尤佳,體現剛正不阿之喻意。同時主體辦公樓基座,與周邊各樓儀式布局,莊嚴而挺拔;各樓均采用外掛碾斧面砂巖石材,一方面追求城墻般結實厚重的感覺,另一方面穩固而大氣,突出檢察院辦公樓在設計中應有的特點。并且我們在建筑上運用了點式玻璃幕墻、玻璃雨棚等特色鮮明的手法,以體現檢察院辦公樓威嚴下的怡人姿態。

3綜述

隨著國內檢察事業的發展,檢察院機關的整體性設計所面臨的問題也會日趨復雜,面對不同的對象,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也會有所區別。本文只是對檢察院機關的整體性設計過程中一個環節的零星思考而已。從方案到建成,其整體性的建構也只能說才開始,它們是否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仍然是一個建筑師需要不斷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2]魏春雨.營造.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徐巖,蔣紅蕾等編著.建筑群體設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