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測量GPS運用

時間:2022-04-23 10:51:00

導語:地質工程測量GPS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工程測量GPS運用

1引言

地質工程測量是為了地質找礦而做的基礎工作,基本上都是山區作業,通訊不便,交通困難,各種成果也多建立在BJ54系統下,原國家等級三角點、導線點破壞嚴重,高等級gps點、水準點分布嚴重不足,使得布網困難。GPS(全球定位系統)具有i貝4量精度高、全天候作業、測站間無需通視、觀測時間短、儀器操作簡便、成本低、提供三維坐標等特點,近幾年來已經廣泛應用于地質工程測量工作中…,為測繪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定位測量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贏得了廣大地質和測繪工作者的青睞。因此,討論如何合理地利用GPS定位技術布設控制網,取得適宜的精確度,達到地質工程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2應用實例

2.1工程概況研究區位于新疆鄯善縣境內,面積為26.47km,屬南湖戈壁灘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較為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m。考慮到海拔較高、工作難度大、工期較緊、降低成本等因素,決定采用GPS進行控制測量、碎部測量以及工程收測。

2.2GPS控制網的設計

2.2.1技術標準

GPS測量的技術設計主要依據《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及工程設計有關要求制定的。以1/10萬地形圖為參考圖件,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高程基準采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投影面為高斯平面,中央子午線90。,3。分帶,控制網等級為C級,以白石包國家二等三角點和黃山三等三角點做為起算依據。

2.2.2設計精度

GPS控制網宜以邊連接為主,輔以點連接,這樣可減少工作量,又可達到多檢核的目的,布網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國家一、二等三角點,最好是同邊鄰點,這樣的點位精度基本相同,能夠很好地將WGS84坐標較嚴密地轉換到BJz54系統,而盡可能地少選用三、四等點。根據研究區情況和工程需要,選擇二級GPS網作為測區首級控制網,要求平均邊長小于1km,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小于1/10000,GPS接收機標稱精度的固定誤差a≤15ram,比例誤差系數b≤20×10。

2.2.3控制網布設

研究區采用c、D、E三級GPS網作為基本平面控制網。控制網共17個節點,其中c級GPS控制點1點,D級GPS控制點4點,E級GPS控制點13點。其中聯測已知平面控制點2個,高程控制點5個(其高程由四等水準測得),采用3臺中海達GPS單頻接收機(標稱精度為5mm+2ppmxD)觀測,網形布設成邊連式(圖1)。2.2.4觀測計劃根據GPS衛星的可見預報圖和幾何圖形強度(空間位置因子PDOP),選擇最佳觀測時段(衛星多于4顆,且分布均勻,PDOP值小于6),并編排作業調度表。

2.3GPs控制網作業

2.3.1選點

GPS測量測站點之間不要求一定通視,圖形結構也比較靈活,因此,點位選擇比較方便。但考慮GPS測量的特殊性,并顧及后續測量,選點時應著重考慮:(1)點位要顯著,視場周圍15。無障礙物,以免信號被遮擋或吸收;(2)每點最好與某一點通視,以便后續測量工作的使用;(3)點位附近不應有大面積水域或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應選在視野開闊、交通方便、有利擴展、易于保存的地方,以便觀測和日后使用;(4)點位要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其距離不小于200m,遠離高壓電線和微波傳送通道等,其距離不小于50m,以免電磁場對信號的干擾;(5)選點結束后,按要求埋設標石,標石規格按規范要求執行,埋石后應填寫點之記。控制點的編號按順序編排,并在前冠以大寫字母“GPS”,如:“GPS1”表示一級GPS“1”號點。

2.3.2觀測

根據GPS作業調度表的安排進行觀測,采取靜態相對定位模式,衛星高度角l5。,時段長度4O一60min,采樣間隔15S。在3個點上同時安置3臺接收機天線(對中、整平、定向),天線安置采用腳架對點器精確對中,對點誤差均小于2rOiTl。量取天線高,測量氣象數據,開機觀察,當各項指標達到要求時,按接收機的提示輸入相關數據,則接收機自動記錄,觀測者填寫測量手簿。

2.4GPS數據處理及精度分析

GPS網數據處理分為基線解算和網平差兩個階段,采用隨機軟件完成。經基線解算、質量檢核、外業重測和網平差后,得到GPS控制點的三維坐標引。

2.4.1基線解算

測量過程中,對于當天采集的GPS數據,應及時通訊至計算機進行外業數據檢查。而后利用中海達公司隨機商用軟件進行基線處理,處理過程中衛星高度角大于15。,采用靜態相對定位處理方式。根據自動處理基線向量的結果,檢查基線向量方差比均大于3,邊長中誤差均小于20mm。

2.4.2外業質量檢核

外業質量檢核是確保平差精度要求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同步環檢驗、異步環檢驗、復測基線。

2.4.2.1復測基線

復測基線為兩個不同時段所測的相同邊的邊長,復測基線長度較差d。≤2盯,《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指相應級別規定的精度(按實際平均邊長計算)。對于互差超限的,應重新檢查基線的方差比值,對于方差比值較小的,特別是臨界的要重新設置參數,重新解算,解算后仍然超限的,應在異步環和同步環中進一步做分析,以確定哪條基線含有粗差。研究區經檢查,復測基線的不符值最大5.12ppm,最小0.64ppm,達到相關規范要求,能夠滿足地質勘查工程測量需要。

2.4.2.2同步環閉合差檢核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中對同步閉合環的要求為wx,Wy,Wz≤/5叮,《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中Wx,wy,wz≤√n/2盯。在一個同步環中的基線解算組合方案應相同,這樣可以取得最小的閉合差,反之,則容易超限。對于達不到要求的,應在異立環中繼續分析。研究區檢驗同步環C級1個,D級4個,E級14個,經檢核實測值,Wx最大1.6mm,wy最大3.6ram(13=4),Wz最大1.1m//1,均達到相關規范要求,能夠滿足地質勘查工程測量需要。

2.4.2.3異步環閉合差檢核

《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中對獨立閉合環的要求為Wx,Wy,wz≤2√n盯,《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Wx,Wy,Wz≤3√n盯,o為相應級別規定的精度。如異步環中是包含有同步環超限的基線,應重新審查該基線觀測段的星歷預報,檢查衛星分布狀況是否長時間近似成一直線運行,以及PDOP是否接近限值,然后回憶野外觀i貝4時是否在不合理條件下強行觀測;若無同步環超限的基線,則將環中基線置于別的異步環中觀察殘差,或復測基線,則可判斷環中哪條基線可能含有粗差。研究區中檢驗異步環D級6個,E級19個,經檢核實測值:wx最大18.3mm,Wy最大35.6mm(n=4),Wz最大30.7mm,均達到相關規范要求,能夠滿足地質勘查工程測量需要。

2.5GPS網平差計算

在基線向量和各項質量檢核符合要求后,在WGS84坐標系內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在BJ54內進行二維約束平差J。無約束平差精度反映了GPS測量的真實質量,約束平差結果反映了控制網點轉換精度。研究區中WGS一84坐標系基線平差56條,中誤差最大21.9mm,最小0.5mm,平均1.97mm;相對精度最高1/3074萬,最低I/II萬,均高于1/2萬。在WGS一84坐標系的橢球體上,進行了大地坐標平差,單位權中誤差為0.076nl,大地高程內符合中誤差最大為0.0167m。BJ54坐標系二維約束平差,使尺度、方向和平移都受到了約束,平差結果單位權中誤差為0.001ITI。總之,GPS網平差計算后,C、D、E級GPS點點位中誤差均小于5cm,邊長相對精度均高于1/2萬,符合相關規定,能夠滿足地質勘查工程測量需要。

2.6工程測量

利用GPS控制網成果,對研究區內14條1/1000地質剖面、槽探工程、工程點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或南方RTK定測檢核。地質剖面點位差AX=8mm、△Y=4mm、AH:42mm,方位最大較差為28”。地質勘探工程點和探槽的定’狽4,使用南方RTK就其附近的控制點做檢核,G012:AX=一14mm、aY=一27mm、AH=7nlm;G017:△X=6mm、AY=一1mm、aH=21mm;G013:AX=3mm、△Y=一3mill、aH=6mm。從以上檢查控制點的結果可以看出本次測量的精度可靠。

3結語

研究區GPS控制網布設成功應用說明,利用GPS進行c級控制網測量能夠達到規范要求,技術方法可行,所建立的GPS控制網可以作為礦區內各種高精度測量的基準,也為同類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應注意的是:(1)針對不同的地質勘探工程,依據相應《規范》、《規程》制定最為合理的GPS控制網,既要保證質量,也要考慮縮短工天與減少費用。(2)布設GPS控制網時應做遠景設計規劃,避免重復工作。(3)由于山區高等級高程點較少,GPS控制網一定要有外檢核,才能做最可靠的精度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