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住宅設計經濟性與適用性
時間:2022-05-31 09:54:00
導語:透析住宅設計經濟性與適用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古羅馬著名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Vitruvins)在《建筑十書》中提出實用、堅固和美觀是建筑的三要素,其中實用便是指建筑的目的性。人們建造房屋,總要有一定的目的,獲得實用的空間是主要目的之一,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1)經濟是前提,即造價不高;(2)核心為適用,即滿足新時期下的需求。新時代的居住建筑應該是在“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基礎上尋求真實的表達,應該是理性的(rational)、社會的(social)、舒適的(comfortable)和成熟技術的(technician)。經濟性是專業人員和普通居民都甚為關注的焦點,在這里經濟性是指住宅的指標和標準能夠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中低收入居民的購買能力相適應。經濟性本質上是具有“質”的內在規定性的“量”的問題。“質”是經濟性的內容“,量”是衡量經濟性的標尺,是經濟性的外顯。
1)相對造價低一次性投資可直接歸為造價問題。為了對造價問題客觀評析,可以通過分析住宅建筑成本構成入手,從降低開發成本的角度對減少一次性投資的費用,做主觀的努力。從開發總成本構成中可見占成本比例最高的三個部分是國有土地出讓金(11%~12%)、拆遷補償費(20%)、建安成本(40%),這三項即占總成本的70%,因而要降低開發成本主要應從這幾部分著手。但是土地出讓金和拆遷補償費往往不是開發商可以決定和控制的,所以建安成本的影響最為直接,降低建安成本尤其是土建工程費(占建安成本的80%~85%)是提高居住建筑經濟性的主要手段。
2)住宅功能空間優化通過設計獲得良好的平面組織形式、平面使用系數,從而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套內空間的組織形態是由界面、場所、流線、尺度共同組成,與平面布局息息相關。由于套內空間是居住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間,其體形的準確定位,面積的科學配置都顯得尤為重要。因而通過套型的合理布局,盡量節約空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利用設計手段增加使用面積的最有效辦法。
3)降低住宅日常運行耗能指數經常性費用也是住宅經濟性評估的重要指標。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的差異非常大。寒冷地區與嚴寒地區冬季需采暖,而采暖將消耗數量驚人的煤炭資源;同樣,夏季制冷的耗電量同樣不容忽視,因此減少能源消耗是迫在眉睫的工作。首先要通過規劃設計確定建筑的最佳方位,最大化地利用當地氣候條件,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然后要科學地應用新技術,選擇合理的采暖、制冷方式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2創作目標
1)安全•高效居住建筑是人們家居生活的載體,設計時應符合適用、安全、衛生、經濟等要求,創造出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可以說,安全其實是人們對住宅的最根本要求。住宅的安全包括結構牢固、防火、抗震、防盜、防雷等多方面的內容。住宅小區的安全防盜,一直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如常見的是美觀的住宅外立面安裝著各式各樣的防盜欄桿,一方面對住宅立面破壞較大,讓居住者感覺形同關在籠子里(見圖1);另一方面,對一個現代文明城市的形象也有所損壞。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精神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住宅區封閉式管理可能是較多采用的辦法。圖1防盜欄桿對立面的影響建筑師在規劃設計階段應盡可能綜合考慮,利用簡便適宜的設計措施輔助物業管理,把各種安全隱患降低到最小,達到高效管理社區的目的。例如:盡端式的道路布置起到易于防范的作用;充足的夜間路燈照明可起到安全作用;住宅的低層外墻及管線防止攀爬;尤其要注重為弱勢人群的安全提供保障,如設置殘疾人士的無障礙通道等等。
2)舒適•健康住戶人口、家庭及構成的現狀和發展是我國城市住宅設計最基本的依據。住宅設計是以住戶為對象的物質產品,要設計好住宅就必須研究使用對象———住戶。住戶是以空間的占有來劃分的,戶所占有的空間對象稱之為住戶。
(1)家庭規模小型化戶人數指一戶家庭人口數量的多少和家庭組織范圍的大小。戶人口數減少將導致社會家庭總數的增長速度超過人口總數的增長速度,從而加大了住房的需求量。從家庭人口分布來看,有逐步向3口~4口戶集中的趨勢,因此,適應少口戶的住宅套型將占主導地位。
(2)核心家庭將是住宅設計的主要對象與家庭小型化這一趨勢相一致的是家庭類型的核心化。核心戶和主干戶家庭是目前我國城市家庭的主要結構類型,合計占全部家庭類型的近90%。傳統的聯合家庭已大大減少,預計在今后是以核心家庭為主,主干家庭為輔,其他類型家庭占極少數的格局。小家庭兩代戶將是住宅設計的主要針對對象。從家庭的戶型結構分析,兩代戶占68%,三代戶占18.5%。代際構成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過去大多數是以三代家庭為主,而現在兩代戶則占絕大多數,這與家庭小型化的趨勢是一致的。(3)消費群體狀況分析在對購買住宅人群的調查中,30歲~45歲的市民成為購房主體,占總數的45%,其次是46歲以上的占30%,中年人比例較往年有明顯下降,而20歲~30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則大幅度升高,顯示出20歲~30歲的年輕人購房欲望日漸強烈。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經濟能力的不同,實際購房者的年齡集中在30歲~45歲之間,形成一種購房主體年輕化的趨勢。針對這部分人群,居住面積一味求大的設計并不十分科學,也會失掉更大的市場。一般使用面積在80m2左右的套型被看好。而三室一廳房間的袖珍小套型的需求也會十分廣泛,但總面積在趨小。不少套型已把三室一廳面積控制在100m2以內,人稱“袖珍三室”,一方面避免房間面積過大抬高總價,另一方面應考慮孩子長大的分居趨勢。綜上,在符合市場的前提下,消費群體需求側重的明顯特點,對套型規模、套內面積和套內布局的合理控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建筑單體經濟性分析
3.1典型平面經濟性分析
1)板式住宅板式住宅是一種傳統的住宅形式,如圖2、圖3。廣義來說,我國歷代民居均是以矩形平面為主;狹義來說,主要是建國以來就一直大量使用以一梯兩戶為主,具有南北雙側采光的板式住宅平面形式。圖2北京回龍觀二期戶型平面圖3北京回龍觀二期外觀①優點整體及套內空間布局都較簡單。基本以一梯兩戶為主;幾乎所有板式住宅平面套內空間布局都是起居室和主臥室在南向,次臥室在北向,廚房、衛生間在北向近樓梯間處布置。采光、通風條件較好。由于每套均是南北雙側采光,因而所有使用空間都可直接采光;南北雙側開窗對于夏季穿堂風特別有利。此種型式便于連排建設。②缺點土地利用效率低,住宅小區的容積率小。③經濟性分析板式住宅平面最適合于一梯兩戶的住宅,多以連排形式建造。在板式住宅節地設計中應緊記縮小住宅單元面寬、加大進深對節地效果影響顯著這一點。板式住宅單元平面設計時應在保證主要居住空間的開間尺寸與合適比例的前提下,通過縮小輔助房間開間、減小樓梯間開間以及合理組織單元布局等方法來緩解自身平面形式對節地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平面尺寸范圍:開間(10m~13m)×進深(13m~15m)。
2)點式住宅點式住宅,由于四個方向均可開窗,因而每戶都可以獲得較好的通風條件,其中一些平面形式如果減少兩側開窗,也可以形成連排住宅的格局(見圖4、圖5)。圖4某點式住宅平面圖5某點式住宅立面①優點適用范圍廣。可單獨一棟建造,也可連排建造,適用于從4戶到6戶的各種布局(以一梯4戶~6戶為主,在一些大進深住宅中可以做到一梯8戶或10戶)。平面布局緊湊,用地經濟性好。②缺點點式高層布局時,許多地產廣告中均喜歡標榜“戶戶朝南”,但有些空間始終處于陰影區域,采光效果并不理想。
3.2剖面設計經濟性分析
住宅坡屋面設計的根本意義在于,使5層的住宅間距獲得6層的面積和7層的高度。坡屋面的節地源于控制住宅間距的檐口計算高度的降低,源于從住宅用地中減去了一層住宅高度所形成的陰影區的面積,即節省了住宅用地。節地住宅的坡屋面設計,重要的一點是選擇好恰當的屋頂坡度。這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當地的日照條件,尤指當地冬至日太陽正午高度角的數值;二是坡屋頂下部空間的利用情況。二者要兼顧,過緩屋頂空間太小,利用價值不大,過陡屋頂又可能遮擋陽光,坡度適當是獲得良好節地性能的關鍵。
3.3住宅層數經濟性分析
1)住宅層數與節地關系一直以來,對于低層、多層和高層住宅的節地性能進行了大量研究,進而提出了“低層高密度”、“多層高密度”和“中高層住宅”等概念。由住宅層數與容積率對應變化關系的比較可知,隨著住宅層數的增加,容積率也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逐漸減緩。由于現行建筑防火設計規范中的高層住宅山墻間距加大,容積率相應在9層~10層間出現轉折,反而下降,10層與7層基本相符,11層~14層與8層、9層比較接近[1]。
2)住宅層數與造價關系增加住宅層數是節省建筑用地的有效途徑之一,但隨著層數的增加,施工措施也隨之增加。在設計方面消防、供電、樓內交通及結構等措施也隨著層數的變化而要求不同。住宅層數越多定點位移越大,在結構計算水平力時需要增加建筑整體剛度。層數越多、垂直承受力也越大,因而支撐部件的斷面、強度和配筋要相應提高。9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除了要考慮地震力的影響以外,還要考慮結構頂點和各層之間的水平位移,因而需加強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增加材料用量和施工難度,使造價大幅度增加。層數越多,每立方米造價越高。住宅設計需要根據不同層數、按照防火規范劃分的條件,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此外,由于樓房總高加高,生活給排水也要采取加壓或提升的措施,也增加了費用。由于消防措施增長的造價見下表:表1消防措施增加造價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影響外,還增加了樓內交通面積及技術層。據統計,中高層垂直和水平交通面積占總面積的8.20%~11.30%,高層占9.30%~11.50%。技術層面積在中高層總面積中約占1.20%~1.90%。高層約占0.70~1.40%。這兩部分面積在總面積中所占比重與總樓層數的關系是:樓層總數越多,所占比重越小,分攤的造價越少。多層住宅從節約結構造價、節省工期等角度來看仍是比較經濟的。但從宏觀考慮我國土地資源有限,因而中高層、高層住宅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發展方向。中高層工期短、結構造價相對較低但交通面積和技術層面積的分攤造價較高;高層工期長、結構造價相對較高但交通面積和技術層面積的分攤價格較低,因而各有優勢,設計時可綜合考慮加以取舍。
3.4住宅層高經濟性分析
1)住宅層高與節地關系降低層高對住宅節地的意義實際上同采用坡屋面設計的本質是一致的,同坡屋面設計相比,降低層高對住宅節地效能的提高要小得多,而且不會增加建筑面積,因而容積率變化不明顯。但降低層高可以較方便地作為一種行政性的規定而得到廣泛的推廣采用。因此,從更廣泛的范圍講,節地的規模和效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2)住宅層高與造價關系降低住宅層高可節省垂直結構數量,從而降低造價。降低層高還可以減輕結構自重,節省基礎造價。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建筑體型對節地、工程造價等經濟性能影響較大,因而建筑單體設計時,要注意對建筑體型進行控制。在板式單元平面設計時,通過套型面積合理配比、套型靈活布局等方式,達到縮小開間加大進深的節地目的;可以采用坡屋頂形式或平屋頂退臺的方式增加對土地利用率,綜合考慮工程造價和節地效果,建議住宅層高控制在2.65m~2.8m。
4節能體系經濟性分析
由于對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意識的不斷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受到更大的關注。加氣混凝土外墻、內保溫復合外墻、夾心復合外墻、外保溫復合外墻等墻體設計隨之出現。外墻外保溫技術的特點尤為突出,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基本建筑節能技術。外墻外保溫,可用于新建墻體,也可用于已有建筑外墻的改造。它是由保溫層、保溫板固定層、面層和輔助材料組成。對外墻進行保溫,無論是外保溫、內保溫,還是夾心保溫,都能使冷天外墻內表面溫度提高,使室內環境氣候有所改善,只是采用外保溫技術效果更加良好,其特點是:
1)可避免產生熱橋過去的外墻既要承重又要起保溫作用,外墻厚度自然加厚。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后,墻厚得以減薄,在采用同樣厚度的保溫材料下,外保溫要比內保溫的熱損失減少約1/5,從而更加節約熱能。
2)室內溫度較穩定進行外保溫后,由于內部的實體墻熱容量大,室內能蓄存更多的熱量,使諸如太陽輻射或間歇采暖造成的室內溫度變化減緩,室溫較為穩定,生活較為舒適。
3)內部墻體受到保護室外氣候不斷變化引起墻體內部溫度較大變化發生在外保溫層內,內部的主體墻冬季溫度提高,濕度降低,溫度變化較為平緩,熱應力減少,因而主墻體產生裂縫、變形、破損的危險大為減輕,壽命得以大大延長。
5結語
居住條件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縮影,在這一領域中的建筑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居住建筑還直接接收和傳遞著最新的生活狀態。建筑師應該針對居住建筑發展的總趨勢,提出一套適應時代需要的居住建筑設計的理論及開發、建設模式。居住空間的經濟性和適用性在現階段無疑會是我們關注的最為核心的問題,本文僅對這一課題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相關問題的研究,從多方面不斷充實、完善這一課題,以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實現我們對于居住生活的夢想。
- 上一篇:紀檢局工作準則
- 下一篇:區街道辦社區綜治組織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