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頂板設置技術
時間:2022-06-18 03:32:00
導語:地下室頂板設置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土地資源的緊張及土地規劃對建設項目容積率的限制,大量工程建設均采取了向地下要空間的措施,采用了大面積地下室結構的設計,使地下室區域占據了開發地塊的絕大部分區域,地下室外邊線基本緊鄰用地紅線,周邊可用場地十分有限。同時,上部結構布置通常均采用了島式布置的措施,即各上部單體位于地下室中部,各單體周邊被地下室所環繞。在結構施工階段,僅僅依靠塔吊覆蓋施工區域,已不能滿足現場材料水平運輸的需要。故在結構施工階段,需考慮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以滿足現場施工交通的需要。現通過總結多個工程成功施工經驗,來淺析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的針對性控制要點及對策。
1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設置原則
1.1合理規劃,盡可能利用地下室頂板消防通道的位置在消防通道位置,考慮到消防車輛的荷載問題,結構設計對相應部位進行過結構加強設計。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中的說明:“消防車活荷載是適用于滿載總重力為300kN的大型車臺。”該活荷載取值可符合大多數施工車輛的荷載情況,故在考慮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時,應盡可能利用地下室頂板上消防通道的位置,盡可能減少對地下室頂板結構的影響(圖1)。
1.2盡可能避開后澆帶部位,選擇柱間部位對于地下室頂板的主、次梁結構,結構設計均按連續梁考慮。通常,地下室結構為控制結構變形設置有后澆帶,在圖1利用消防通道設置地下室頂板上的施工道路后澆帶部位,由于人為隔斷梁、板結構,形成了長、短邊懸臂梁、板結構。在后澆帶封閉前,后澆帶區域是結構受力的薄弱環節,結構設計一般未考慮其受力情況,故在設置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時,需盡可能避開后澆帶部位,選擇柱間連續梁區域(圖2)。若施工道路設置無法避開后澆帶部位,需對后澆帶區域采取設置臨時支撐、鋪設走道板等措施,避免后澆帶區域結構受破壞。
1.3施工道路設置與頂板覆土的協調問題作為室外地面的地下室,其頂板上一般都有一定厚度的覆土層。由于覆土層對施工車輛輪壓有擴散作用,故頂板覆土后再設置施工道路,可減少對地下室頂板的影響程度。但由于通常工程施工進度較緊迫,施工道路的設置往往先于地下室頂板覆土施工,而無法利用覆土層的荷載擴散作用;同時,覆土施工時又會對已施工道路產生影響,需對施工道路進行翻轉。故在施工組織時,需協調好頂板覆土與施工道路設置的相互關系。由于覆土層的荷載擴散作用,故在地下室頂板上消防通道結構設計時,可能需要對消防車活荷載進行適當地折減,以此減小板構件的結構高度及配筋量,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但結構優化后對覆土前的消防通道結構承載力降低了,因此對覆土前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的施工道路需仔細驗算地下室頂板的承載力,以確定是否需采取地下室頂板加固措施。
1.4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的管理要求a)在地下室頂板上的施工道路兩側設置圍護欄桿,在出入口及轉彎處懸掛限重、行駛路線等標識。b)大型運輸車輛如混凝土攪拌車、鋼筋運輸車經過地磅過磅,確認駛入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的施工車輛總質量控制在結構荷載的允許范圍內。必要時,駁運超重材料后再行駛。c)混凝土澆搗等現場施工車輛較集中階段,現場配備專人調度,防止施工荷載過于集中。d)加強對地下室頂板變形的觀測,若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2地下室頂板利用加固的幾種方法
2.1鋼管排架回撐加固優點:采用鋼管排架回撐加固,不改變原地下室頂板結構情況,施工較靈活。缺點:由于在鋼管回撐區域無法進行砌體、粉刷、安裝暖通風管等施工,對地下室二結構、裝飾、安裝工程的施工進度有一定影響。
2.2設置構造柱加固優點:加固所占用空間小,對地下室的結構、裝飾、安裝工程的施工影響小。缺點:由于構造柱需隨地下室頂板結構支模澆搗混凝土施工,施工工藝相對復雜,且通常受基坑支撐悶拆等施工工況影響,結構加固構造柱不能隨地下室結構同步施工,則后期施工構造柱時,鋼筋施工、混凝土澆搗均較困難,同時施工道路位置確定后,無法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
2.3采用鋼結構加固優點:鋼結構加固可采用φ609mm的鋼支撐及型鋼梁,加固所占用空間小,對地下室的結構、裝飾、安裝工程的施工影響小。缺點:由于地下室結構封閉,造成鋼結構運輸、施工困難。
2.4改變地下室頂板結構加固優點:可采取對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區域增加配筋等結構加強措施進行結構加固,對地下室空間情況沒有影響,故地下室的結構、裝飾、安裝工程的施工可正常展開。缺點:由于采用結構加強措施后,對地下室結構的本身進行了改變,應避免結構超筋情況,需與業主、結構設計作進行一步的協商。同時施工道路位置確定后無法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地下室頂板工程施工中具體采取何種地下室頂板結構加固措施,需綜合考慮整體工程的影響程度。
3地下室頂板施工加固要點
3.1結構驗算的要求《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中規定了消防車活荷載標準值:雙向板(板跨不小于6m×6m)采用20kN/m2,單向板(板跨不小于2m)采用35kN/m2。施工活荷載若大于上述數值,或施工道路設置于非消防通道部位,需考慮對地下室結構進行加固,加固措施通過結構驗算后確定,通常考慮采用鋼管排架回撐或地下室頂板結構加強。施工活荷載主要為汽車吊、材料運輸車輛、混凝土攪拌車及泵車等,取其最大項進行結構驗算。采用鋼管排架回撐加固時,鋼管排架的計算可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的相應要求,計算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支撐排架的受壓應力及穩定性等。
3.2結構加固排架搭設要點a)鋼管排架搭設需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的有關要求執行。b)頂撐立桿上部采用U形頂托與結構之間必須墊設木方,且與結構頂平頂緊。c)鋼管回撐施工完畢且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開通地下室頂板上的施工道路。d)遇到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跨后澆帶時,按地下室結構后澆帶實際情況調整支撐布置。中心支撐桿分布在后澆帶兩側(圖3)。e)工程全過程中定期對鋼管回撐的頂撐與架構進行頂緊處理。f)定期觀察鋼管回撐的變形情況,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3.3構造柱加固施工要點地下室頂板加固構造柱施工工藝同結構框架樁的施工要求。若受地下室施工工況影響,結構加固構造柱需待地下室結構完成后施工,則鋼筋施工、混凝土澆搗均較困難。鋼筋施工可考慮采取植筋工藝,避免剝離鋼筋時對原有結構的損傷。模板施工時設置門子孔,待混凝土澆搗至孔口時再封嚴振搗。
3.4鋼結構結構施工要點a)施工流程為:φ609mm的鋼管設備配制→進入現場拼裝→安裝準備→立柱吊裝就位→施加預應力焊接連接槽鋼→質量驗收。b)鋼立柱通常可采用2節φ609mm×12mm的鋼管,每節一端有法蘭片。下節鋼管高300mm,上節鋼管根據實際尺寸定。上節鋼管下端的2個側面設置2個鋼牛腿供施加預應力用。c)鋼管立柱安裝采用人工搭設排架。其具體做法為:先用神仙葫蘆吊起上節鋼管,測量鋼管垂直度,并采用千斤頂施加預應力;然后采用槽鋼將上、下鋼管對稱焊接成一體。由于地下室鋼支撐施工相對復雜,故也可考慮采用定制鋼架進行結構加固(圖4)。
3.5結構加強施工要點若采取地下室頂板結構加強措施,施工單位需與結構設計及時溝通、協調并由結構設計參考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荷載數據,以最終確定地下室頂板結構加強方案。
3.6對后澆帶部位的加固要求因地下室后澆帶區域的梁、板在空間上呈懸臂結構形態,地下室頂板上設置了施工道路,故在跨越后澆帶區域時,需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防止后澆帶區域結構受損。
3.6.1優化后澆帶設計后澆帶按其設計功能,一般可分為溫度后澆帶、伸縮后澆帶、沉降后澆帶等。在工程總施組編制階段,進行現場總平面布置時,對于施工道路需跨越地下室頂板后澆帶的情況,可視不同的后澆帶與設計協商優化;對于溫度后澆帶、伸縮后澆帶,可建議優化為膨脹加強帶,這樣可避免后澆帶區域出現懸臂結構情況,這有利于地下室梁、板及時達到結構受力工況;對于沉降后澆帶,可視其布置位置與結構設計協商進行適當調整,盡量避開施工道路所利用的消防通道位置。
3.6.2后澆帶兩側臨時支撐加固對于無優化余地的后澆帶,可采用臨時支撐加固措施(通常采用與大面積地下室結構加固措施相同的鋼管排架加固,見圖5),也可通過結構計算后,設置臨時構造柱。后澆帶兩側設置臨時支撐后,宜在地下室頂板面加蓋走道板,以保證后澆帶不受損傷。
4結語
目前,眾多的大面積地下室結構工程均遇到了需在地下室頂板面設置施工道路的問題。雖然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可滿足工程中施工材料水平運輸的需要,保證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但絕不能因為在地下室頂板面設置施工道路后,而造成地下室結構的損害,以至于造成地下室結構滲漏水,影響地下室結構的使用功能,甚至危及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如何合理的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并盡最大可能的避免對地下室結構的影響,是施工總平面布置中須仔細考慮的重要問題。
- 上一篇:區體育局年終工作小結
- 下一篇:區委辦農民健身情況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