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09 06:04:00
導語: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明確衛生部門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的與現實意義
衛生部門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是一種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模式,其核心是對衛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以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為基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推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現實意義。
1.是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衛生事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前基本實現衛生事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結合當前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發展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提高衛生資源利用率,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醫療衛生。
2.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能和諧醫患關系,促進醫療衛生與社會生活、社會經濟的科學、健康、和諧發展,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環境友好型醫療衛生服務建設。
3.是提高衛生事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強衛生行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能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我國衛生資源利用率,解決衛生資源相對匱乏,緩解資源瓶頸制約,降低辦醫成本,增加就診人數,可以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使衛生單位的競爭力得到增強。
4.是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衛生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污染物,從源頭上治污,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護環境的主要措施。
5.是人類健康的需要。衛生事業應以積極促進人民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減少藥物治療,尤其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為行業特點。
二、采取措施穩步推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1.完善醫療單位服務功能,實現衛生資源的重新整合,創建“綠色醫院”、“綠色機關”,打造資源節約型單位,全面提升醫療衛生單位的整體綜合實力。立足實際落實“綠色醫院”、“綠色機關”標準,圍繞“環境、技術、質量、服務”指導方針,按“凈化、綠化、美化、亮化”要求,加快創建步伐,增加綠化面積,增加花草樹木品種等,確保單位環境整潔優美。切實提高對建設節約型單位重要性的認識,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節約型的消耗管理模式,增強全員勤儉節約意識和綠色環保觀念,堅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加大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宣傳,加強節能降耗,減少材料消耗,加強廢棄物回用,加強水資源保護和節約;進行科學規劃、環保建設、垃圾分類回收、生物、醫藥垃圾安全處置、采取節水措施、太陽能利用等;加大對醫院服務流程再造,對一些布局不太合理的就醫程序,重新設計,改善診療環境。對新建的門急診大樓、數字化醫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環境優雅、快捷舒適,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質優價廉的服務。認真組織落實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及時掌握動態,密切協調配合,切實把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抓出成效,努力打造現代化環保型醫療衛生單位。
嚴格控制行政成本,采取有效措施節約水、電、氣、油等資源,減少辦公經費、差旅費等開支。切實做到“五個一”。即:節約每一度電,辦公室場所盡量采用自然光,杜絕長明燈,倡導綠色照明,空調不低于26。C,適當減少電梯運行;推廣使用太陽能供熱水、供電設施,控制使用電話,降低耗能;節約每一滴水,避免長流水現象,提倡水的重復利用,養成人走關水的良好習慣;節約每一張紙,提倡使用電子政務,辦公用品重復使用,鼓勵回收報廢辦公用品;減少行政報刊的訂閱任務,推廣網上查看,按需訂閱,減少浪費。節約每一滴油,加強公車管理,合理安排公務用車,科學核定單車油耗定額;節約每一分錢,精簡會議,從簡接待,減少“白色污染”和一次性制品使用;盡量節約人力物力資源。
2.充分發揮衛生行政職能,加大對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督查工作。要以營造和諧的生產環境為重點,加強對廠礦企業的衛生行政監督檢查,同時加強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醫療消毒、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等監管。
監督和指導餐飲業、賓招業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購物袋,嚴格消毒殺菌標準,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樹立環保意識,減少白色污染。加強對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和監管工作,落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科學處置和改進完善醫療廢水廢物處理流程,做到全程監控,特別要重視對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療廢物、廢水的處置。加強對藥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加強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力度,高度關注藥物與人體平衡的問題,建立臨床藥師和處方點評制度,倡導合理用藥,杜絕濫用抗生素,減少耐藥性的發生。提倡使用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3.要大力推進管理體制創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衛生政策體系,使循環利用衛生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受到激勵。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適度推廣運用先進的醫療技術,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充分考慮老百姓經濟承受能力,逐步構建合理
的節約型、健康型醫藥消費結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衛生事業特色的、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道路。
三、積極構建和實施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
可持續發展是對傳統環境保護觀念的拓展和創新,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主要從組織領導、制度保障、技術支撐和道德文化建設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正確把握長遠與當前、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加強對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快研究制定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協調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可持續發展知識培訓,大力宣傳循環經濟衛生科普宣傳活動,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實現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各級衛生系統要切實轉變觀念,注重思路創新、規劃銜接和推進落實,明確“十一五”期間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目標、發展主線、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結合實際,圍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改革、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衛生信息化建設等影響衛生事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和重大發展戰略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和辦法
2.加強制度建設。要以國家法律為指導,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依法推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快制定衛生部門可持續發展戰略,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衛生事業發展的思路、目標、步驟和政策措施等,指導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二在政策層面上,要建立政府采購、政策激勵的循環經濟發展政策體系。三是建立適應各單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關制度和規定,內容涉及財務管理、后勤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等方面,使單位員工在開展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3.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實行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單位,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要從政策、立法、教育、宣傳、管理等各環節入手,灌輸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引導醫療衛生單位乃至全社會樹立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一要圍繞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覺行動,在實踐中培育和弘揚先進的生態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人有為、人人受益的共識,逐步建立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二把可持續發展與“八榮八恥”觀和愛國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在醫務人員和患者中進行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宣傳教育工作,倡導人人積極參與,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觀念。三是不斷加強宣傳教育,通過開展可持續發展知識培訓、舉辦講座、組織宣傳活動、發放調查問卷及宣傳資料、出版墻報等方式,提高認識,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消費觀。
四、科學研究和確立節約型衛生單位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評價指標體系
百元衛生材料效益、百元低值易耗品效益。資源消耗:萬元產值水耗、萬元產值電耗、萬元產值電信費用。辦公消耗:職工人均辦公費、百元辦公費效益、職工人均差旅費、百元差旅費效益。擬采用RSR法、Ridit法、Logistic回歸等方法進行效能評價。同時,在醫院開展臨床抗生素藥物合理性應用研究,控制藥物比例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為群眾提供一個“安全、便利、適宜”的就醫環境。主要利用數字化信息平臺,動態對臨床抗生素應用進行監測,高度關注藥物與機體平衡的問題,合理應用抗生素,杜絕濫用抗生素,減少耐藥性的發生;加強對臨床應用抗生素控制,有效降低藥物比例;控制運營成本。目前初步建立了抗生素藥物使用、臨床合理使用、醫院感染率、藥控指標等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
醫療衛生單位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醫療衛生單位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個體醫療服務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層次。
在單位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中,包含組織管理、節約資源、污染預防、工作環境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評分標準。如在醫院開展專項課題研究,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遴選出抗生素使用、材料消耗、資源消耗、辦公消耗等設計指標,即:抗生素的使用: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門診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人藥敏檢查比率、抗生素占藥品比例、二線以上抗生素用量占抗生素總量比例。
[摘要]文章結合衛生工作實際,對衛生部門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了一些思考,從衛生部門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的與現實意義、目標與任務、措施、保障體系、評價指標體系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提出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創建“綠色醫院”、“綠色機關”,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單位;充分發揮衛生行政職能;推進管理體制創新等四條穩步推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思考
- 上一篇:知識產權戰略探析論文
- 下一篇: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