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反思

時間:2022-05-31 04:33:00

導語:師德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德反思

師德,人們都愿意將它解釋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種所有為師者均應遵守的行業規范,行為準則。筆者以為,這種約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盡管不很規范、嚴密,是一種樸素的解說,但卻是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

我認為,師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符合社會規范,又具有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行業公德。它是教師群體的道德觀念、道德準則、道德行為的總和。師德的內涵,也是經過長期的積淀而被人提煉而成的。但是,作為社會公德的一部分,它又必然是與時俱進的,反映出各個時代的特征。同理,不同時代的教師就應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精神風貌。

一、對新時期師德內涵的理解。

首先,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以對學生愛為核心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師之愛不同于父母的親情之愛,這種愛要著眼于對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其次,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包括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系觀,代表先進的文化。必須要反映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教師來說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有人將教師喻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以先進文化為底蘊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教師是先進科學文化傳播的使者,所以,他首先必須是一個“文化人”,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思考:

1、人文關懷,精神建構。

我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展。為學生的成功作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獲得愛、懂得愛、學會愛。

同樣,加強師德建設時,我們對廣大教師也應該改注重人文關懷和精神建構,我們不能僅僅只關注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知識結構的改善,還應充分重視他們人文精神的充實,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長城。使廣大教師不僅成為科學文化知識的使者,更要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說法,師德建設就是“建筑人格長城”!

2、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新時期的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自我的思想、道德建設。現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教學同樣處于與時俱進的狀態,所以,教師要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必須終身學習,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師德建設要加強政治修養,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道德素養。提高業務修養,不斷學習,改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能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鼓勵教師敢于創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始終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3、注重小節,修煉人格。

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關注的方面,往往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因為學生眼中的教師都是具體的,而教師又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式人物”。所以,現代師德建設必須注重從小節抓起,重視人格的修煉。要求教師要以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影響學生。作為學生的榜樣,引路人,要做到為人師表,要銘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教師要以自身良好的師德形象帶動更多的具有高素質人的誕生,培養學生現代人具有的素養。

4、樂于奉獻,實現自我。

教師的工作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利他性的工作,它不可能獲得直接的財富改變自己的物質生活;同時,工作的質與量也很難數字化,除了講臺上的顯性工作外,還有不少隱性的努力,都是無法一一計量而給予酬勞的。因此,教師需要一種奉獻精神。教師要有創新意識、進取精神。要制定個人的奮斗目標,不斷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務育人的理念。為教育事業,為學校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新時期師德的建構方法。

1、優秀道德的繼承和發揚: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許多美德,積淀了許許多多不應拋棄的道德標準與道德觀念。如“熱愛學生、先人后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人無信而不立、教學相長、言行一致、尊老愛幼”等。這些傳統美德經過揚棄后應該成為新時期師德內容之一。對這些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可以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我們學校通過政治學習,使教師懂得: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教師熱愛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生沒有感情,就談不上熱愛教育事業,也就做不好教育工作。要把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項事業,全身心地投入,明白:愚昧的懲罰是更嚴重的愚昧。學習于漪、何金娣、查文紅等先進的教師事跡,從她們高尚的師德風范中看到“人梯精神”和“紅燭精神”,知道教育責任,任重道遠。

2、運用群體準則框正個人行為。

師德建設也需要一種良好的環境。每一位教師都有給人以良好的個人形象的愿望,假若我們能充分運用這種積極的心理,形成一種良好的群體規范,它對個體的行為就得以起到很好的引導、示范和框正的作用。但是利用群體準則要把握好度。要樹立教師職業風范,建立規范、條例、辦法、紀律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是在于引導教師自覺地以這些群體規范來檢查、矯正、自己的行為,要求自己。師德隊伍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反思、規范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我校組織教師學習了《上海市教師師德規范》,制定了《泗塘新村小學教師師德規范》和《泗塘新村小學時的考核條例》,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通過這樣的群體認同的規則的制定,規范教師的言行。學校還通過改革分配制度,明確“做多做少不一樣”,“做好做壞不一樣”,通過群體的輿論導向,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師人格,成為符合新時期需要的人民教師。

3、目標引導,變外在規范為內在需求。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渴望,都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對道德的追求只有成為廣大教師自我的需求時,才能成為一種信念,轉化為實際的行為。而這一點離不開目標的積極引導。我們學校的師德建設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正氣、正派,講團結、善合作,有愛心、求奉獻;善于反思、嚴于律己、積極進取;和衷共濟、團結奮進。學校還要求每個教師確立個人的發展計劃,真實地分析自己,明察自己的得失長短,制訂改進措施,明確前進的方向。學校則充分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優化環境,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智,讓每一位教師都有發展的機會。

4、升華自我認識,倡導自我建設

升華自我認識,倡導自我建設是師德建構很重要的一環。其意義在于使教師確立人生目標,實現自身價值。對新時期師德重要性的認同,能使教師從理念化為自覺的行動,細小之處顯師德。如:我校六年級學生赴“東方綠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用自己的行動體現出濃濃的師生情誼。學生沒有傘,教師自始自終為學生打傘,顧不得淋濕自己的衣裳。學生不會鋪床疊被,老師手把手教,動手一起干。洗漱用品要歸位,既要放到指定的地點,又要擺放整齊,老師又深入學生中。共同的活動,使師生感情更加深厚。服務于學生,正是師德的具體的表現。我們的教師都認為這是應該的,是最基本的。

師德建設是與時俱進的,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堅持以自覺的育人精神引導自我,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師德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我們要努力成為“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師。只要我們能夠把德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堅持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必定能夠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反映出師德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