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交流

時間:2022-05-23 10:27:00

導語: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交流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必須把師生的雙向交流貫穿于教學始終,在英語教學中尤其如此。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內容活化給學生,根據英語這門學科的特點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指導他們怎么說、怎么應答。

在整個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害羞的心理,要求學生在發言或答問時聲音要大,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能鍛煉全班同學的聽力和分析能力。一個人在發言時,全班動耳、動腦、動口,要求全班同學用“Yes”或“No”給予發言的同學以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師生雙向交流的:

一、課堂雙向交流活動要從第一堂課抓起,形成一定的規范。開始時組織工作要花一些時間,只要持之以恒,經過一段過程,學生習慣了,形成了風氣,掌握了教師的思路,教師一點撥,學生就可以動起來。如:

Teacher:“Whoisthetalestinyourclass?”立即會有人站起來說:“I'mthetalestone。”Teacher:“Ready,go!”全班會齊說:“She(orHe)isthetalestoneinourclass。

“在學習感嘆句時,教師以“Itisabighospital”為例進行講解后,馬上給出替換詞,如:“beautifulflowers”,Teacher:“What…”,students:“Whatbeau-tifulflowerstheyare!”Teacher:“How…”學生自然會接著說:“Howbeautifultheflowersare!”這樣做學生練習的機會多,效果好,速度快,而且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很少有人分散注意力。

二、在拼讀新單詞時,首先要求學生試拼讀,然后再跟老師拼讀。這樣學生一下就可以找出自己拼讀方面的失誤。經過比較之后自己糾正過來,往往印象深刻。

三、在分析難句時,不要教師一味地講解,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下面的例句,許多學生一開始總感到茫然。

Theincreasedresistancetocoldscomesfrombetterskincirculation。

這時,教師可不斷地提出問題,大家一起來分析:首先找主語。學生自然會去找名詞,有的學生認為是“colds”,這就需要接著問“to”在這里是什么詞性,“come”加“s”說明什么?這時學生會清楚“tocolds是介詞短語,不能作主語,它和“increasde”一樣,在句中作“resistance”的定語,主語當然就是“resistance”。接著請學生譯成漢語:對感冒的增強了的抵抗力來自于良好的皮下循環。教師將它漢化成:對感冒抗力的增強來自于良好的皮膚循環。并指出英文句子的主語是“抵抗力”譯成“增強”那就錯了。

又如:Peoplewhoareusedtotakingdrugsormedicinewhentheyareilfindtheideaofacupunc-turestrange。

對這句話,大多數學生往往搞不清“when…”這個從句是修飾哪個詞,所以怎么也譯不通。這時教師應先講beusedto的用法以及與usedto的區別,然后提問:1.請找主語——people;2.who引起的定語從句應劃至何處?這是大多數學生容易糊涂的地方,他們往往不把when引起的從句包含進去。這時教師不急于解釋,可繼續往后;3.找謂語——find;4.找賓語——theidea(ofacupuncture);5.strange這個詞起什么作用?部分學生不很清楚。這就需要提醒:如果去掉strange,原話會是什么意思?“習慣于吃藥的人們發現了針刺療法這個主意”,這是不合原意的。因此,學生明白了,strange應當是賓補。最后反過來問;6.when引起的從句修飾哪個動詞?許多學生答:“find”。那么可以反問:人們生病的時候覺得它不可思議,難道不生病時就可以理解了嗎?學生會自己更正,應當是修飾areusedto的,然后請一位學生完整地把這句話譯出來:“生病的時候習慣于吃藥的人們覺得針刺療法很奇怪。"這樣一步一步提問,使學生對原句的理解逐步深入,他們在參與教學活動中經過對問題的分析,就會覺得原來很復雜的東西已變得簡單明了。把這句話漢化成:“生病時慣于吃藥的人們覺得針刺療法不可思議。”這就通順了,合于漢語習慣了,也就譯得準確了。選詞意“很奇怪”是不當的。

四、在學習新的語法知識方面也要重視學生的參與,而且要盡量使語法這個比較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味性。

如在講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的區別時,先請學生記住從兩個方面來區別:從語態上看,現在分詞具有主動意義,過去分詞具有被動意義;從時間上看,現在分詞具有正在進行的意義,過去分詞具有已經完成的意義。然后舉例說明,接著馬上問:“Ismyexplanationconfusing?”如回答:“No”,再問:“Areyouconfused?”如回答:“No”,說明學生搞懂了。如果相反,則立即以這兩個問題為例,再講解。然后請學生填詞:“Englishisvery——(interest)。Iam——(interest)inEnglish。”答對后,請譯:theboilingwa-ter(沸騰的水),問:“Canyouputyourhandin?”(不能,正開著呢!)。theboiledwater(開了的水),問:“Canyouputyourhandinnow?”有人答“Yes”,也有人答“No”。這時教師告訴他們答案都正確,但是要小心:這水開過了,也許還燙著呢,也許早涼了。如果再問:“Areyoustilconfused?”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會是“No”。

五、在背誦課文方面則教師要在學生參與下,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熟悉課文。1.就課文提問。可由教師問學生,也可分小組互相提問,尤其是由學生向教師提問,這樣學生必須自己熟悉課文,還要掌握用英語提問的能力;2.教師說前半句,學生接著說后半句。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句型,記憶情節;3.讓學生聽。要求學生不看書,教師正確流利地背誦一遍,第二遍則在一些學生容易錯漏的地方,有意出錯,請全班找錯。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然后教師再示范背誦一遍,最后請學生自己背就不很困難了。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著重策劃這堂課應該進行一些什么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以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學生的達標率。與此同時,英語課堂教學必須以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活動,安排好教學雙向交流的每一個步驟,教師就會對班級的情況一目了然,對學生的差異心中有數。課堂雙向交流的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學生學習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會顯露出來,當教師看到學生積極參與,學有成效,不斷進步時,會感到欣慰,從而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