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6 01:57:00

導語:網絡時代德育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德育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網絡,德育教育,對策

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時曾反復強調:“時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同了。”在網絡時代德育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怎樣開展和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成為全新的課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認清網絡的危害,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網絡的危害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互聯網在我國已極快的速度迅速普及,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引發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對人們的行為模式、道德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價值觀念產生了嚴重影響,主要表現在

1、自控能力下降:

過度使用網絡使青少年對網絡產生依賴,游戲中的刺激、交友的輕松自由、不健康內容的誘惑,產生“網絡成癮癥”,簡稱IAD。主要表現為上網時間長且難以控制,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犯罪行為發生。有研究表明,我國上網人群中有IAD癥狀的比例為6%。在青少年中這個數字高達14%。

2、促進網絡性格的形成:

對互聯網虛擬世界的依戀,人機對話和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脫離現實社會而產生異化,產生孤獨、緊張、恐懼、

冷漠和非社會化等網絡性格。嚴重損害了學生心理健康。

3、價值觀念的模糊和道德觀念的淡化

網絡既是一個信息的寶庫,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信息混雜,極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傾斜,網上暴力、色情、欺詐等使青少年的道德觀念淡化,更為甚者走上犯罪道路。北京兩名中學生因與‘藍極速’網吧服務員發生糾紛,縱火將網吧燒毀,造成25人死亡,多人受傷。令人觸目驚心。

二、采取相應的對策

1、轉變教育者的思想

方興未艾的網絡不僅連接著世界而且形成了一種全新的人類社會生活方式,而這種新的環境對于青少年道德發展以及學校德育的影響不容小看的,回避忽視網絡的教育是短視的,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網聊不必禁,引導更重要。

2、積極引導,注重家校教育的結合

以學校為龍頭,學校主動與家庭聯系,互相配合,幫助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提高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如辨別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家長要注意設防。在家庭電腦上安裝綠色上網軟件,過濾有黃色和暴力傾向的內容,控制上網時間和地點,檢查上網內容,教會識別網絡黃毒和網絡陷阱。教師要加強情感教育,真心關愛學生,教育學生克制自己的好奇心理,區分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不要一相情愿地對網絡抱有不切實際,混淆虛實的幻想。

3、轉變教育形式,走出新路子

建立內容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網,引導學生的興趣,各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引入道德體驗,道德養成,心理輔導,集體教育,主題教育,自我教育形式。尤其重視行為訓練,象日本舉辦的‘田間學校’‘森林學校’‘孤島學校’讓孩子們經風雨,見世面,培養勤勞節儉的精神那樣,打破徳育常規說教模式,建構生活徳育,主體德育,體驗德育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關鴻羽著《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新世界出版社2003

2.鞠文燦主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問題與對策》東北師范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