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6 01:57:00

導語: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探究論文

【摘要】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要做好他們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須先從審視和探討當前社會道德狀況和職校生道德心理因素對其道德品質的影響入手,采取灌輸教育和教師示范相結合,以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根據(jù)職校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等對策,尋找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達到培養(yǎng)更多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接班人。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德育工作思考與對策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必然引發(fā)社會道德的深刻變化;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以下簡稱職校生)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在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職校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要做好職校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我們得先從審視和探討當前社會道德狀況和職校生道德心理因素對其道德品質的影響入手,尋求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出更多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

一、社會道德因素存在的負面影響

社會經濟體制的轉軌,作用于社會道德,有其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從總體上講,目前我國道德風氣中最深刻、最明顯的變化,是人們的道德心理和行為特征逐步由封閉向開放、由單一向多元、由“依賴順從型”向“獨立自主型”轉變。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其阻礙道德進步的消極因素的一面。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存在著“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紅包現(xiàn)象”“公款揮霍”“有償救人”“欺詐行騙”“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等違背社會公德的現(xiàn)象。職校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成長和世界觀的逐步形成階段,他們的可塑性很強,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容易造成其道德認知的困惑和道德規(guī)范選擇的無所適從。

二、職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問題

職校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而職校生中的大多數(shù)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因此,普遍存在著以下道德心理方面的問題:

1.缺乏應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職校生絕大部分是沒能考入高中的“差生”,因而在他(她)們心里普遍存在著自己是“失敗者”和“被遺棄者”的心理;認為自己將來是沒有出息、事業(yè)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求上進,生活上自由散漫,抱著混日子的心態(tài)消磨人生。

2.自卑自賤心理嚴重。不少職校生的人格尊嚴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因而產生自卑自賤心理。它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看輕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與品質做出不符合實際的偏低評價,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等消極表現(xiàn)。3.社會性情感表現(xiàn)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職校生對他人懷有戒心或敵意,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冷淡,漠不關心,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于外,給人一種“看破紅塵”的感覺。

4.自私自利心理比較普遍。在職校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她)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慮甚至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很少去考慮尊重別人;希望索取別人對自己的關心,但又不愿意去真誠地關心幫助別人;希望得到集體的溫暖,卻又很少去關心維護集體的利益和榮譽。

三、做好職校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對策

社會道德和職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問題,對職校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職校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1.灌輸教育和教師示范相結合,以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

各種優(yōu)秀道德觀念的內化,都不具有自發(fā)性,而是通過系統(tǒng)的、科學的外部灌輸教育的結果。通過外部灌輸教育,將代表社會優(yōu)秀的道德觀念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信念,外顯為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作為職校教育工作者,要下大力氣、發(fā)大功夫開展理想信念、革命傳統(tǒng)和社會公德教育,以豐富的內容、多種多樣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優(yōu)秀道德知識的灌輸教育,要隨時幫助學生校正人生方向。同時要以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道德現(xiàn)象和行為為反面教材,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對其進行科學、辯證的分析和識別,解開學生道德認知上的疑惑,使之明辨道德是非。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不但要具有較高的道德理論修養(yǎng)和很好的道德品質,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使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良好道德的驅動力,而且要為人師表,以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表率,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從而避免一些學生一聽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厭煩的現(xiàn)象。

總之,要將灌輸教育和教師示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才能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產生“教育共鳴”,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目標。

2.根據(jù)職校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1)要傾注以愛心,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大部分職校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歧視、指責較多,得到的關愛較少。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多給予其關愛才能使其缺少愛心的天平恢復平衡,喚醒其對社會的熱情和對他人的關心,也才能使其以愛心回報社會。為使每一個學生能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愛,在加強對職校生德育教育的實踐中,我校在學生中開展了“四個一活動”。即在學生生日的當天,向學生贈一張生日賀卡,拍一張生日照片,點一首生日歌,送一張生日餐券。在教師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即要求教師每天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找一個學生談話。在傳統(tǒng)節(jié)日,給這些遠離父母的孩子一些禮品。這些人性化的教育活動,使這個特殊的群體受到關注和重視,極大地滿足了其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學雷鋒”“希望工程”“愛心助殘”“義務照顧孤寡老人”等社會公益活動,以愛心回報社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2)要教之以耐心。這個群體存在的毛病較多,心理素質比較脆弱,容易出現(xiàn)反復,想在短時間內塑造好其道德人格是相當困難的。必須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要教育他(她)們時時以“公民道德規(guī)范”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好的典范引導他(她)們見賢思齊,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出糾正。只有常抓不懈,時時處處保持這種教育的氛圍,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3)還其自尊和自信。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fā)掘這個群體的閃光點,幫助其找回自尊和自信。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能充分展示其才華的平臺,使之在學習和活動中受到重視和尊重,從而不斷增強其自信心。要根據(jù)學生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每個學生的愛好和專長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在學生中開展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內容的“三自教育”,鼓勵其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