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農遠工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9:19:00
導語:農村小學農遠工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年齡老化、觀念陳舊落后、培訓不到位、制度措施不到位”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至少是我們學校及我們周邊學校在實施農遠工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我想,大多數農村小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只有一種方法:對癥下藥——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強化措施、嚴格制度;加強培訓,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能力;實行獎勵。
【關鍵詞】農遠工程;現狀調查;對策研究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是指為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從2003年起開展的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采取教學光盤播放點、衛星教學收視點、計算機教室等三種模式將優質教育資源傳輸到農村的教學方法試點工程。我校自2004年開始實施這個工程,到現在已經有些年頭了。我們采用的是計算機教室加多媒體教室這種模式。就目前我校的實施狀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教師年齡老化。我們學校是一所市級電化教育示范學校,在我們這樣一所有130多位教師的學校中,40歲以上年齡的教師熟悉并能使用電腦的人幾乎沒有,40歲以下年齡的教師所占教師比例不超過五分之一,而在這不超過占教師總數五分之一的教師中,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電腦的教師不足二分之一,這還是經過了這么些年培訓后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我們這樣一所有130多位教師的市級電化教育示范學校中,僅有10多個教師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電腦!可想而知我們學校目前實施農遠工程的現狀了。
觀念陳舊落后。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教師的層面。現在已經是網絡時代了,網絡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因為受“網絡詐騙”、“網絡情變”等惡性網絡事件的影響,再加上網吧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不良影響等等諸方面的不利因素,讓大多數教師“談網色變”。打著“網絡害人”的幌子,掩蓋自己不會使用計算機的事實。不僅自己不會上網、不能上網,更深惡痛絕上網的學生,反復宣傳上網的危害,堅決阻止學生上網。正是基于對“計算機――網絡”的這種偏面的認識,我們學校的教師比較“趕潮流”的人、年輕的人能夠到網上“聊天”、“玩游戲”、“查詢資料”,比較保守一點的人就只會到網上“查詢資料”;教師家中家中有電腦的了了無幾,其中還不乏把電腦當作趕時髦的擺設者。想一想,連網絡都不想上、不敢上、不能上,還談什么“實施農遠工程”?二是領導的層面。包含三個方面:(1)領導對農遠工程的意義認識不夠,導致了漠視或不支持農遠工程的實施。雖然面上搞得轟轟烈烈,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設置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上了網絡設備、購置了符合數量要求的計算機、配備了網絡管理員導等,但這些設備和人員基本是閑置的,大多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用的,是做表面文章用的。(2)領導對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價值認識不夠,認為教學中沒有必要使用哪些花里呼俏的東西,推崇的還是像于永正等老教師使用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材或者再加幾塊小黑板”的教學模式,并名其名曰“實實在在的課堂”,導致了不支持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教師也樂得清閑,不用研究計算機、不用研究多媒體、不用研究網絡資源!(3)領導把計算機視為奢侈品,視若寶貝,輕易不允許教師動一動。再加上個別年輕教師利用網絡玩游戲、聊天等“不務正業”的行為,更讓領導惱火。于是,一道“不許上網”的命令,便塵封了本就很少能有教師使用的“計算機-網絡”。
培訓不到位。也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網絡管理員培訓不到位。沒有組織網絡管理員系統地培訓相關的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網絡管理員大多是通過“自學”獲得了相應的知識、能力,沒有形成知識系統。二是網絡管理員對學校教師的培訓不到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打鐵還須自身硬”。由于上級主管部門對網絡管理員的培訓不到位,網絡管理員自身就硬不起來,自然打不出好鐵來;2、還是教師觀念比較陳舊的問題,幾乎是所有教師對農遠資源的先進性認識不夠,從主觀上不愿意參加培訓,即使參加培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這種情況下,能學到多少東西?3、網絡管理員自身也不情愿培訓教師(這其實是制度和措施的問題),培訓了也是白培訓,自己得不到一點點好處,反而讓其他教師學到了知識,威脅自己“網管的地位”和信息技術方面的權威。無得而有可能失,怎么會盡心地培訓教師呢?
制度、措施不到位。主要是使用網絡資源教學的方式、效果等沒有與老師的切身利益掛起鉤來。按照實施農遠工程的要求,每個班級每個周要組織學生看一次電影、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多媒體課8節。但實際情況呢?學生每學期能看一次電影也就不錯了。至于教師上多媒體課,且不說絕大多數教師不會計算機,就是有能力上這種課的教師也很少上。為什么呢?制度措施的問題!教師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上多媒體課的數量和質量,沒有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沒有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
經過調查以上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至少是我們學校及我們周邊學校在實施農遠工程過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可以推測,絕大多數農村小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其實,農村小學在實施農遠工程的過程中遠不止存在這點問題,有待我們繼續調查研究。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只有一種方法:對癥下藥!
1.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這是實施農遠工程的關鍵。不管是領導還是老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充分認識到實施農遠工程的巨大意義。當前,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教育的本質。教育不再僅僅是通過“一支粉筆、一本教材或者再加幾塊小黑板”這種模式實現著文化的傳遞,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包括信息素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我們應當看到:當前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著改變,人才的標準也發生著改變,用人單位更多的考慮你的信息素養、你的協作能力以及你的創新意識。如果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還在死死追求著代表學校、教師、學生榮譽的分數,還在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而不去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網絡意識,那我們就是在槍斃學生!
2.強化措施、嚴格制度
采取措施、制定制度,把學校、教師使用網絡資源教學的方式、效果等與學校、教師的切身利益掛起鉤來。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實施農遠工程的情況真刀真槍地進行檢查。為了摸清真實情況,不妨來一個“冷不丁”地抽查。同時,為了“刺激”學校,也可以在一定的年限內,增大這項工作在考核中的權重。二是學校對教師的檢查考核。
2.1每學期都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能力綜合測試,結果以適當的分數記入教師考核;
2.2按照規定上多媒體課,每少上一節就扣適當的考核分;
2.3按照規定開展電化教學教研活動,每少一次就扣適當的考核分;
2.4按照規定給學生開設信息技術課,每少上一節就扣適當的考核分,同時,學生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成績列入信息技術教師的考核,以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心;
2.5把學校擔負培訓其他教師信息技術的人員的培訓結果納入到該教師的考核。
3.加強培訓,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能力
一是系統地培訓培訓學校的網絡管理員。這由教育行政部門具體操作。但至少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各種辦公軟件的應用和維護、網絡的使用和維護、計算機的使用放維護。當然,這是基本的,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網站的建設與維護、程序的編寫與使用等方面的培訓。
二是對學校教師的培訓。主要由網絡管理員進行,也可選拔有信息技術特長的教師進行。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和校本培訓相結合。
3.1集中培訓: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培訓。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的培訓。
集中培訓既省時省力,又可以讓層次各異的教師們在教育教學觀念以及信息技術的掌握上基本一致。首先培訓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只有讓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徹底更新,教師們學習信息技術的勁頭才會高漲。其次對教師們進行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培訓,教師們學會了信息技術知識,農遠資源才能得到好的運用,甚至創造出新的電化教學成果。
3.2針對教師的個體差異進行培訓。原本會電腦簡單操作的教師,可培訓稍難的課件制做。原本沒摸過電腦的,可從基礎開始培訓,對即將退休的教師可以不培訓等等。
3.3針對不同的崗位進行培訓。包括:信息技術專職教師的培訓,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訓,各任課教師的培訓等等。
3.4結對子培訓:使用行政命令或者自愿結合的方法,讓有信息技術特長的教師幫扶其他教師,達到一帶一或一帶幾的效果。
4.實行獎勵
對做出貢獻的網絡管理人員、培訓教師的人員、在教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而獲得上級部門獎勵的人員、以及對勤學苦練教育信息技術的教師等進行獎勵,不僅對這些人員是一種動力,而且對其它教師也有激勵作用。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可以是精神獎勵,也可以是考核獎勵,還可以這幾方面綜合運用。
綜上所述,在實施農遠工程的過程中,會出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矛盾。只有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農遠工程造福于學生、造福于社會。
- 上一篇:市傳染病醫院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學關工委年終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