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強工程道德建設的必要性論文

時間:2022-02-10 04:56:00

導語:探索加強工程道德建設的必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加強工程道德建設的必要性論文

摘要:工程建設中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行為,給社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惡劣影響和嚴重后果。目前,加強工程道德建設尤為迫切和重要。

關鍵詞:工程道德;建設;重要性;緊迫性

1.工程道德概述

造橋修路不偷工減料,自然是工程建設最起碼的要求,不僅如此,工程建設過程中有沒有考慮到施工對居民的生活和周邊環境的影響、有沒有考慮到工程質量對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的影響、有沒有考慮到工程項目對我們乃至后代人的生存環境的影響和自然資源的破壞,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使我們不得不考慮到工程道德這一課題。

2.工程建設中的各種“不道德”、“不文明”行為

工程建設項目的迅猛發展在給我們帶來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就業難題的同時,又無時無刻不讓我們擔憂。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種種不道德的現象和行為已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和生存環境。

2.1野蠻施工隨處可見。野蠻施工早已是一個擾民的字眼,種種惡劣現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隨處可見:修公路的破壞了沿線的農田和灌渠;建樓房的不設圍擋、塵土飛揚污染環境;夜間施工噪音擾民;違法占道施工不設便道、過往司機叫苦連天;開發商趕工期無保溫措施冬季強行施工、忽視工程質量。綜上所述,野蠻施工的現象不勝枚舉,人們似乎早已司空見慣,這又怎么不讓我們擔憂呢。

2.2工程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工程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橋梁跨塌、隧道塌方、山體護坡體剝落、樓房倒塌,一樁樁慘劇目不忍睹。令人揪心的煤礦安全事故暫且不說,單就近年來在建項目發生的一件件特大安全事故就已經令人觸目驚心。2007年12月16日,在福建龍巖梅花山保護區腹地內,一座在建的約23米高的石拱橋坍塌,造成數人傷亡。2008年11月15日,杭州市蕭山區蕭山風情大地道鐵一號線工地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事故,塌陷面積20米寬100米長,深10米,十幾輛車陷在其中,多人傷亡。

2.3只顧眼前利益,忽略了資源和環境。經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大型項目在陸續開工,不時又會傳來消息,為了某個特大型能源項目上馬,我們不得不拆這個遷那個,用文化遺產和環境的破壞去換取能源等項目值得的嗎?由此看來,工程道德對于人類的文明、后代的發展是何等之重要。

2.4新技術帶來更多風險。現在很多國家又都在建設核電站、高速列車,但我們卻很擔憂新技術帶來的風險。核電站的建設使我們不得不為我們的生存環境緊捏一把汗。核電站自身潛在的高危特性是不能允許工作人員有絲毫失誤的,這與世界本身的不確定性是嚴重背離的,因此也就預示著核電站隱含了不可避免的危險。核電站在運行時不能出半點差池。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就是最好不過的前車之鑒。同樣,高速列車帶來的風險也不例外。

3.加強工程道德建設勢在必行

3.1從學校的課程教育開始抓起。有關專家呼吁:大學的工科院系要有風險與道德的課程,在工程教育中道德課也要列入課程表。如美國的耶魯大學就給在職工程師講授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課程。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也應迅速增設諸如工程道德、工程建設風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課程,特別是工程道德課程。

3.2從培養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做起。“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認為,工程師的職業道德首先就是做人的原則,“就是造橋、造路要保證工程質量,不能偷工減料”;其次,是要用最好的技術來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她認為,以前做工程想到的都是新產品、新功能、新利潤,“這并沒有錯,但卻忽略了資源、環境。比如冰箱的氟利昂技術曾是最新的,卻對臭氧層造成了破壞”。早在2004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日本工程院院長希澤潤一、韓國工程院院長李基俊聯合發出了“關于工程道德的倡議”,3位院長還推薦了《亞洲工程師道德指導意見》。這個文本充滿“責任”的字眼。他們希望工程師“在涉及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方面,在各自的業務活動中憑良心行事”;并要求工程師“作出保證,遵守高尚的道德標準,使工程技術對社會福祉作出貢獻,改善人們的生活。”

3.3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加強管理。首先要完善工程設計(從源頭控制)。堅持“誰設計誰負責、誰施工誰負責”的客觀規律,從源頭開始控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最大程度地完善設計,才能使建成后的工程使用起來更安全。高速公路上的“隆聲警示帶”,是高速公路上完善設計后推廣的一種新工藝,有了這種“隆聲警示帶”,每當駕駛員疲勞乃至瞌睡、汽車偏離正常的行車道,巨大的“隆聲”就會把駕駛員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高速公路上的這種“隆聲警示帶”,其本身雖然投資不大,但卻能使駕駛員因疲勞駕駛的事故率降低90%。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過程控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原因之一,還在于有關從業人員對《建筑法》和《條例》的學習不夠,責任心不強所致。無數工程實踐證明,施工中的質量安全事故,直接責任應當是施工單位,間接責任有監理不嚴、或建設單位違法分包、暗示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材料、逼施工單位壓縮合理工期等。建設工程是產品,施工單位是產品的生產者,監理單位是生產過程的監督者,一般情況下,工程質量和安全的主要責任人都應當是施工單位,這是在建筑法、質量管理條例、安全管理條例和施工現場的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都已經明確了的。

3.4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工程道德問題已經滲入到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道德問題已經不是那種行業哪個政府部門所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全社會和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要正確面對的大事,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利用現代科技、新聞媒體、信息網絡等渠道,建起有一個反應工程道德問題的社會平臺,激勵弘揚先進與文明、鞭撻遏制落后和“不道德”,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我們的工程道德建設體制。

4.結束語

2008年11月5日,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利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對宏觀調控政策作出重大調整,推出了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安排了高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隨著一項項拉動內需措施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特別是大型工程項目相繼開工,工程道德對于社會和人民生活、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人類的文明及后代的發展更顯得尤其重要,同醫學道德、商業道德和法律道德這些學科一樣,工程道德無疑也將確立起自己的地位,并越來越顯現其重要性和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