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德育規范推動學生自主發展

時間:2022-09-03 08:24:00

導語:抓好德育規范推動學生自主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抓好德育規范推動學生自主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由此可見,高中教育一方面必須加強德育規范管理,另一方面必須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所謂“德育規范管理”是指抓好學生道德行為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并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嚴格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所謂“學生自主發展”是指學校通過學生“自我定向、自我規劃、自我反思”等方式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使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進而成為主體性的社會成員。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德育規范管理是學生自主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學生自主發展則進一步促進了德育規范管理的實施。

一用常規管理制度規范學生行為,促使學生由他律變為自律

眾所周知,德育的基礎是人格教育,需要努力把外部灌輸和開發人的自覺性結合起來,從細節抓起,強調先在認知,重在體驗,才能變他律為自律,從而使之養成促進人格發展的習慣。

德育管理無小事,我們每天都應要求并監督學生一切按制度辦事,用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以正確的榮辱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明是非,辨美丑,使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不允許任何違規行為發生,一旦發生則嚴肅處理;通過多種形式的評比活動,進一步鞏固、加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和培養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努力提高文明素養水平,使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更完善,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發展。

通過制定和執行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德育的內容除了日常行為規范以外,還有倫理道德、原則和信仰價值的追求,故德育不能僅局限于行為規范的訓練。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必須在嚴抓德育規范管理的同時,提高學生自我修養、自我批評、自我反省、克己自制的思想意識,變他律為自律,這是中學生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教育效果的體現方式之一。

二實施“學生自我管理工程”促使學生自主發展得以實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和行為上已經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獨立思考和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不斷提高。我們必須正確引導,使他們“自我定向、自我規劃、自我反思”,并為之努力奮斗,最終實現自主發展。從學生高一入學開始就應讓他們自己確立高中三年的奮斗目標,并緊緊圍繞目標制定分年級的階段性目標及措施;高二年級緊緊圍繞既定的總目標努力完成子目標;高三年級對照總目標尋找差距,全力沖刺、實現高中階段的總目標。

學校應當努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搭建充分發揮聰明才干的平臺。一方面,在各科教學中,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其創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環境和條件,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德育規范管理,讓他們在其中挑大梁,同時也使他們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再者,讓學生在學校重大活動中擔任主角,在活動中增長才干。如“校運會”、“藝體文化節”、“辯論比賽”、“志愿者服務”等重大活動,學校有關部門都應當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無論是在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活動過程的管理或是活動內容的安排,都讓學生發揮其主人翁的作用,真正放手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安排學生來辦學生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綜合素質。

三正確處理“德育規范管理”與“學生自主發展”的關系

我們發現,雖然一些學校的德育規范越來越多,可學生的行為卻越來越不合“規范”,許多學生過分強調自己的“個性發展”而不顧學校的德育規范,將“自我發展”理解為另一個極端,即我行我素,天馬行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單從德育管理的角度看,主要在于管理者對德育規范的錯誤理解和運用不當造成的,另一方面在于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將“德育規范管理”與“學生自主發展”這看似矛盾的對立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我們必須長期不懈地嚴抓德育規范管理;在一定程度讓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學生自我管理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群體意識得到增強、人格修養得到升華、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過程。

我們提倡發揮學生的自由和個性,力促學生自主發展,但個性的發展離不開規則,學生的自主發展離不開德育規范管理。讓我們正確認識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德育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力促學生自主發展,讓學生的自主發展進一步促進德育規范管理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