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符號下大學生德育探索

時間:2022-04-01 01:38:47

導語:“逗”符號下大學生德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逗”符號下大學生德育探索

內容摘要:在對90后大學生QQ空間發(fā)表內容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學生普遍具有“逗”的特質。因此,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內容呈現(xiàn),運用個案分析法,選取大一到大四4男4女共8位大學生,分析他們一年中發(fā)表于QQ空間的“逗”內容。第二部分為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意義解讀,結合羅蘭•巴爾特符號學理論中符號的象征意義,解讀“逗”符號是90后身份認同的象征、“逗”是智慧的象征、“逗”是無奈的象征,并探索象征意義背后的成因。第三部分為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德育啟示:第一,用“逗”的溝通方式拉近師生心理距離;第二,應全面提高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第三,當今大學教育應注重學有所用。

關鍵詞:大學生德育;逗;QQ空間;符號學;意義

QQ是騰訊公司開發(fā)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軟件,在大學生中使用非常廣泛,經(jīng)常觀察學生QQ空間發(fā)表的內容,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學生普遍都具有“逗”的特質。然而,大部分網(wǎng)上表現(xiàn)有“逗”特質的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卻不“逗”,仿佛“逗”更加普遍存在于網(wǎng)絡。那么,大學生的“逗”有哪些特點?為什么“逗”?“逗”象征著什么?“逗”對大學生德育有什么啟示?因此,本文運用個案分析法,結合符號學理論中符號的意義,解讀大學生QQ空間發(fā)表的“逗”內容,探討“逗”符號的象征意義,試圖圍繞大學生的顯著特點,為大學生德育增強針對性提供方向。

一.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內容呈現(xiàn)

現(xiàn)今針對大學生QQ空間的研究方向,一類是將QQ空間作為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輔助平臺,分析其優(yōu)勢和特點。一類是大學生QQ空間使用的優(yōu)劣探討,提議教師的介入。碩博論文則傾向問卷調查法,研究大學生的自我呈現(xiàn)和自我表露的相關因素。還有一類從人性角度指出QQ空間的存在是以虛擬網(wǎng)絡空間來滿足人們空虛和孤獨。因此,現(xiàn)階段大學生QQ空間研究多集中于其網(wǎng)絡特性所帶來的宏觀利弊,對于提出的對策也多基于網(wǎng)絡管理,鮮有研究通過QQ空間挖掘現(xiàn)階段大學生突出的文化特點。

1“.逗”的釋義

“逗”,在《辭海》中解釋有兩層意思,第一種作為動詞意為“引逗”、“招引”,同時在方言中有“逗笑兒”的意思,如這話真逗。第二種作為動詞意為“停留”、同“讀”(dou)。單字的組詞有逗點、逗樂兒、逗弄、逗趣、逗人、逗笑兒、逗引、挑逗、引逗等。《辭海》的組詞特別舉例中,“逗哏”意為用滑稽有趣的話引人發(fā)笑,“逗悶子”指開玩笑:逗樂。筆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逗”是第一種含義的引申,所指的是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中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表達特色以自黑、自嘲、調侃、惡搞、正話反說等技巧,并頻繁使用當下網(wǎng)絡流行語。展現(xiàn)“逗”的常用語為網(wǎng)絡流行詞:逗比、老子、憨逗、苦逼、牛逼、歡樂、碉堡、嘚瑟、亮瞎、然并卵、怎么破等。或者是一些暴力語言的同音字,以展示文化人罵人和吐槽的狠勁。除了幽默有趣,有時隱含炫耀的意味,希望通過分享獲得他人的關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是萌,沒有引人發(fā)笑的呆、傻意味,則不屬于“逗”。

2.研究理論

瑞士的“符號學之父”索緒爾是第一位提出表示成分(能指)和被表示成分(所指)之間是一種任意的關系,而意義是兩者之間僅有的聯(lián)系。他的名著《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認為語言學是符號學的一部分,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tǒng)。羅蘭•巴爾特在《符號學歷險》一書中“意義的調配”篇中提到,世上種類各異之物之間共同的東西:記號。而我們對其施以同一種行動:即某種讀解行為。人們在讀解時,將眾多的社會的、道德的、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等表面混亂現(xiàn)象服從于一種分類原則———意指作用,這讓我們遇見到一種新的現(xiàn)象性質:意義。我們不僅研究信息的內容,還要研究信息的構成(即進入意義調配),而任何信息都可能具有繁雜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第二意義,被稱作“蘊含的意義”。羅蘭•巴爾特認為,意義永遠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種文化的產(chǎn)物。“逗”在網(wǎng)絡中盛行,進入并影響當今大學生生活,本文將“逗”視為符號,歸屬語言的語義系統(tǒng),通過分析“逗”的內容,解讀“逗”符號的意義,探尋當今大學生的文化現(xiàn)象,為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提供現(xiàn)實意義。

3.QQ空間中“逗”符號的內容呈現(xiàn)

筆者運用個案分析法,選取大一到大四4男4女,共8名90后學生。他們的共通點是QQ動態(tài)2天內一定會更新,并且相比其他同學,的內容均有較高瀏覽量、點贊或是評論,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發(fā)表的內容引起了同齡人的共鳴。統(tǒng)計選取這8人一年內發(fā)表的內容。第一,原創(chuàng)的“逗”內容中,評論和點贊多于轉發(fā)。評論占多數(shù)的消息,一般是同學之間的相互調侃。第二,對于文字消息,一般“點贊”的同時會“轉發(fā)”,但通常點贊多于轉發(fā)。純文字消息點贊比較多的,內容為期末考方面的祝福。可見,現(xiàn)如今點贊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對表示共鳴的最方便、簡單的方式。另外,點贊較多的內容有以下特點,第一,在特殊時間段,如臨近情人節(jié)、學校運動會、國際會議、期末考、世界杯、寒假期間等。通常這些“逗”內容是圍繞熟悉的同學或者寢室,或能引起共鳴的新鮮事物。第二,原創(chuàng)的點贊多,而其中以與學校生活相關為甚,特別是與室友或同學的相關信息則點贊很多(點贊多為認識的同學)。比如宿舍homeparty、男生送女生食物、暑假結束金工實習(34贊)、返老家“XX帝國”(25贊)、調侃老師上課很萌(39、59贊)。因此,從上述文本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大學生QQ空間里,“逗”內容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逗”經(jīng)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xiàn);點贊成了同學對“逗”內容有共鳴的普遍做法;最能引起共鳴的“逗”內容圍繞著大學生學習、寢室、交友、放假、就業(yè)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情。“逗”仿佛成為了一種文化流行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

二.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意義解讀

1“.逗”是90后身份認同的象征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這8位同學中有7位同學認為,自己下了網(wǎng)絡,其實并不“逗”,另外1位則認為自己生活中的狀態(tài)同樣“逗”,只是程度相比網(wǎng)絡較弱。仿佛網(wǎng)絡為“逗”塑造了一個適合生長的大環(huán)境。因為大家都是這么“逗”,不“逗”的話,感覺怪怪的,生活中,一般不會這么“逗”,不然,也感覺怪怪的。除了這8位學生,筆者采訪了其他學生,大部分學生想法都如此。細細推敲,“逗”符號有其意義,它是90后身份認同的象征,大學生為了維持或凸顯自己90后的身份,在網(wǎng)絡發(fā)表內容中頻繁使用“逗”。學生普遍自稱“逗比”,的內容引人發(fā)笑,一種是出乎意料、差強人意,以自黑、自嘲的表達方式,隱含博得他人同情或是吐槽的意味。另一種是形容自己呆萌、正話反說,通常除了引人發(fā)笑,還含有炫耀的意味。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主體為90后,他們是網(wǎng)絡主力軍,QQ空間相當于一個同學圈。當周圍很多同齡90后同學在網(wǎng)絡表達上都比較“逗”的時候,為了融入群體以證明自己也是90后的一員,很多對“逗”原本并不鐘情但也不反感的學生開始加入,并認為自己發(fā)表的內容也應該“逗”。德國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在其著作《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中提到,通過德國大選及系列輿論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并且受到廣泛的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擴散和傳播。“逗”作為一種被90后認可的文化潮流,在網(wǎng)絡中迅速滋生蔓延,并帶入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

2“.逗”是智慧的象征

“逗”是引人發(fā)笑,兩層意思:引人、發(fā)笑。對于發(fā)送源(即“逗”信息的人)來說,“逗”象征著該人的智慧,因為“逗”內容引出接收者快樂的情緒。同樣,“逗”也象征著接收者的“智慧”,因為這代表接收者明白了者的“智慧”,“逗”讓接收者輕松愉悅。在QQ空間中,大學生通過點贊、轉發(fā)、評論來展示對某則“逗”內容有共鳴。比如,學校組織了一次獻血活動,一個學生了一則“逗”內容獲得35個贊。其配圖是獻血的贈品———餅干,配圖的文字是“高大上的補品”。下面有學生回復:這么多,小心補過頭,分我點!顯然,接收到信息的學生明白了同學的“智慧”。然而,為什么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并沒有網(wǎng)絡上這么“逗”?第一,在上文的統(tǒng)計中顯示,“逗”消息通常是以圖文結合形式出現(xiàn),原創(chuàng)、與大學生活聯(lián)系越緊密,就越能引起共鳴、獲得越多的關注。現(xiàn)實中的“逗”內容,不像網(wǎng)絡圖文結合這么直觀、形象,現(xiàn)實中的干擾太多,面對同一場景,聽到、看到同一則“逗”內容的兩個人,不一定都能發(fā)現(xiàn)“逗”,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同的事物。比如,兩人同行看到前面一個人覺得好笑,一個人覺得那人的穿著很怪很好笑,另一個人可能并不覺得穿著好笑,反而覺得那人的走路姿勢好笑。因此,能發(fā)現(xiàn)“逗”并表述出來的人,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象征。第二,接收“逗”內容的人是輕松愉悅的。然而,“逗”內容的人是需要費力思考的,生活中人們很少能保持這種取悅他人的狀態(tài)。所以,如果生活中很“逗”的人,他會是善于搜集、整理、表達的人,是為別人帶來快樂的人,這是“智慧”的象征。

3“.逗”是無奈的象征

“逗”內容的表達方式以自黑、自嘲、調侃、惡搞、正話反說等為主,使用的網(wǎng)絡流行詞也多帶有貶義或者暴力的色彩。比如:“每次看到窮游日志的時候,感受都是,那么窮就別出去浪了。”“現(xiàn)在沒錢算什么,以后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不要以為世界拋棄了你,世界根本沒空搭理你。”“雖然你矮,但是你胖呀。”“雖然失敗99次,我也要努力湊個整。”環(huán)境和時代的影響,物質生活的過度渲染,讓中國大部分經(jīng)濟不太富裕的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大學生普遍表示對今后的發(fā)展方向迷茫,對畢業(yè)后將面臨的經(jīng)濟壓力無可奈何。此外,精神生活的空虛,不知道目標為何?信念為何?夢想為何?社會的浮躁影響著90后大學生,似乎他們反思的本能被壓抑、否定、遺忘了。徐滬生在復旦哲學學院2015年畢業(yè)典禮上的發(fā)言中提及,我們這一代人在這幾年經(jīng)歷的變化:我看到對平凡事物的贊美,變成了對崇高之物的嘲笑,最后變成對卑賤之物的偏好。今天,這種偏好還很流行,甚至變本加厲了。看來,事事都要“逗”一下,自嘲、自黑表面上看起來是思想豁達,實則透露著對現(xiàn)狀和未來的無奈,“逗”成為了釋放壓力的一種渠道。

三.大學生QQ空間中“逗”符號的德育啟示

如羅蘭•巴爾特所言,任何符號都有其意義,意義永遠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種文化的產(chǎn)物。筆者結合大學生QQ空間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解讀“逗”符號的意義———90后身份認同的象征、智慧的象征、無奈的象征。這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文化現(xiàn)象,隱含著什么問題,并對大學生德育有什么啟示呢?第一,用“逗”的溝通方式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或者做思想工作時,往往引起不了學生的重視或者效果不理想,那是因為表達方式引起不了學生的共鳴、表達內容也引起不了學生的認同。“逗”,是90后大學生的文化特點,當教師在線上線下溝通中加入“逗”符號,往往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彼此的共同語言。筆者通過實踐證明,如此一來學生會更容易聽進去,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聲。在表達內容上,應強調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方面,當學生察覺到自身的不足會影響到自己今后發(fā)展并產(chǎn)生不良后果時,學生會從被動轉為主動關注。第二,當今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弱。學生發(fā)表的“逗”內容引人發(fā)笑,或含有炫耀意味,或為博得點贊率。而在現(xiàn)實中,頻頻出現(xiàn)的寢室問題,路遇時裝沒看見,而他們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普遍較弱。在校園里,我們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平時不愛說話、性格內向的學生,網(wǎng)絡上非常活躍、非常“逗”。這類學生在現(xiàn)實中被忽視,轉而向網(wǎng)絡中尋求關注,“逗”成了吸引他人注意的一種有效形式。因此,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我們應該重視將網(wǎng)絡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搜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全面提高大學生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第三,當今大學教育應注重學有所用。著名營銷顧問西蒙斯.涅克提出了一個“黃金圈”理論:三個同心圓,最里面的一個是Why(目的、理念),中間一層是how(具體操作方法和措施),面一層是Wha(t現(xiàn)象、成果)。如果將教學第一層次比作wha(t即教授我們:它是什么),第二層次比作how(即教授我們:它是怎么來的),第三層次比作why(即教授我們:為什么要學它),現(xiàn)在大學生所學的基本上是what,很少會學到how的層次,課堂或考試,仿佛只要記住“是什么”就可以了。問及學生:你學的專業(yè)內容你喜歡嗎?你為什么要學習?你的目標是什么?你的夢想是什么?回答往往是茫然。因為所學的知識并不能直接為他們帶來實際的用處,他們也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是為了什么,他們對當今社會壓力的無奈,和對自身能力的無奈,而“逗”只是剛好成了他們宣泄的一種渠道。因此,當今大學教育應更注重how和what,將學習和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學有所用。

作者:王木子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參考文獻:

[1]羅蘭•巴爾特.符號學歷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65-167.

[2]劉振鐸.現(xiàn)代漢語辭海[M].延吉:延邊教育出版社,20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