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教師在德育的作用

時間:2022-10-25 09:15:35

導語:藝術院校教師在德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院校教師在德育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藝術院校專業授課的特殊性和學生的獨特個性特點,闡述了專業教師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充分發揮德育作用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藝術院校;教書育人;德育滲透

在藝術院校中,由于不同專業授課的特殊性及學生的獨特個性,專業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如何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在藝術院校中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而行,發揮協同效應,構建“大思政”格局,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藝術生的個性特質需要專業教師發揮德育作用

(一)個性特征多樣化,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缺乏。藝術類的大學生一般都注重“自我設計”和“自我發展”,創新思維較強,集體主義觀念不強,往往更關注自我而容易忽視同學及身邊人的感受。在藝術生的日常生活中,大手大腳、盲目消費、追求時尚以及超前消費等現象時有發生。(二)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人文素養不高。藝術院校學生大多從小接受藝術教育,專業課學習與觀摩文藝演出、舞臺實踐占有很大比重,而對于包括德育課在內的文化課則存在“坐不住”“靜不下心”的現象,對文化課的學習缺乏熱情[1]。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藝術作品的意識形態多種多樣,藝術院校學生本身人文素養不高,缺乏足夠的審美與鑒別能力,而藝術界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和沖擊,他們更容易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學習藝術的宗旨產生迷茫。(三)情感豐富,但情緒容易偏激。藝術本身要求人要有激情,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的藝術元素。藝術類大學生的感性思維在長期藝術教育中得到強化,但理性思考不足。情緒偏激、情感豐富現象在藝術生中廣泛存在,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必要的教育與引導。

二、藝術專業的教學特點為專業教師發揮德育作用提供有利條件

(一)專業教師與學生相處時間長。高校藝術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授課形式有較大的區別。藝術類專業的授課形式多數為小班(小組)上課,而有的專業是個別上課,即一節課由一個教師面對一個或幾個學生,甚至是一對一上課[2]。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中,專業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多、相處時間長,無論是技藝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或者是思想的溝通、情感的交流都最為直接、真切。(二)教學方式具有突出的示范性與引領性。與理工科院校和其他文科院校不同,藝術院校的課堂講授多為專業技能訓練與藝術創作示范,其專業教學要求用準確形象的語言比喻和準確形象的示范動作,啟發學生形象思維,使其感受到藝術的陶冶與教化,從而具有突出的示范性與引領性[3]。藝術院校的學生,往往花大量時間學習和實踐藝術專業技能。在學生的心目中,專業教師往往直接地成為學生的形象楷模,對專業教師的認同感與敬畏感是其他非專業教師所無法比擬也無法替代的。(三)教學內容影響著藝術修養與人格成長。稱職的藝術教師不僅是一個藝術工作者,還應該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甚至可以說,就高校藝術教師而言,做教育工作者是第一位的,做藝術工作者是第二位的,藝術教學的內容同樣也體現著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4]。藝術專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選取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內涵與意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和表達的主題思想,陶冶著學生的性情和品格,影響著其藝術修養與人格成長,使其在接受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同時,塑造與形成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一)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思想認識。育人者,當以自律始。藝術專業教師在育人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從深刻領會與把握師德的內涵入手。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培養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最好,要充分認識德育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在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做好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以自己的道德情操與理想信念影響和教育學生。將言傳與身教、教藝與育人完美地結合起來,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塑造學生的健康個性與健全人格。(二)重視課堂教學,提升專業技能。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專業教師要秉承“技高為師”的理念,弘揚學習老一輩藝術家們對藝術堅持不懈地追求,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繼續提升,加強基本功與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與學習。同時要拓展藝術修養和藝術理論知識,在以技能為重的藝術教育中,用綜合的知識使學生理解藝術的人文精神、藝術的雅俗之分、藝術的歷史和傳統以及藝術中蘊含和面臨的倫理和道德問題等。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應始終充滿啟迪與關愛,把傳授專業技能與文化知識思想教育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進一步傳達藝術作品所富有的積極內涵,傳遞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從而通過有序的課堂教學,豐富學生對藝術生活的積累,提高藝術修養,引導學生啟悟人生,砥礪品行,樹立健康的審美意識[5]。(三)開展實踐教學,師生共同成長。經常性地組織一些大型的集體活動和比賽,把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德育滲透的必要延伸。專業教師依據自己的專業特長以指導教師的身份積極參與,有針對性地策劃方案、建立社團、組織活動等。第二課堂的開辟是專業教師影響力和權威效應從課堂到校園、到社會的延伸[6]。(四)多方聯動,搭建德育滲透的網狀體系。藝術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以外,還需要學校的規章制度加以保障,構建教師教書育人的良好機制,以激發專業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有效性。[7]學院以專業教師為主導,協調輔導員、文化教師及學生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生活學習動態,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多方聯動的動態網狀管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專業成長保駕護航。(五)提供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藝術院校探索專業教師育人的內容與途徑正是“全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專業教師育人工作的展開與深入,需要理論科研的支撐與專項經費保障。學院可設立專項經費用以支持和獎勵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專業教師。與此同時,建立積極的獎懲導向機制,將學生的專業獲獎、文化課成績、德育表現作為專業教師的評優評獎、評定職稱的重要指標,與各項考核直接掛鉤。學生的突出表現、專業獲獎,也應給予專業教師以相應的加分與鼓勵。學生出現了重大事故,專業教師也需承擔相應的責任甚至處罰[8]。《禮記•學記》中曾提出:“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書和育人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這是教育的基本規律。教師既是專業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正確價值取向的引導者,還是高尚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以育人為己任,全面發揮專業教師、輔導員、文化教師、思政教師以及其他教職員工育人優勢,連同互動,共同打造“全員育人”的德育環境,使藝術院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潔.淺談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70-72.

[2]朱月華.任課教師在高校藝術類學生德育工作中的特殊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12):59-61.

[3]王運.藝術院校德育工作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背景教育,2017,(2):87-89.

[4]陳艷姣,陳家友.高校藝術專業教師角色定位探索[J].歌海,2009,(9):70-72.

[5]張志祥.淺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美與時代(下),2011,(7):118-119.

[6]蔡秀萍.高校專業教師的教書育人途徑[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2(12):3-4.

[7]劉衛星.師德、教書與育人———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6):76-79.

[8]宋陽.淺談藝術院校輔導員與專業教師的關系處理[J].高等教育.2013,(1):163-164.

作者:延鳳宇 單位:河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