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5 09:20:08
導語:中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為主要切入點,從美術欣賞、美術繪畫、美術活動三個環節重點探討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旨在為中學美術一線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鑒,更好地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水平,實現學生美術綜合能力與思想道德品質的協同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青少年所具備需要的兩大素質分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兩者的協同培養,可以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重視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給予高度關注,并將其納入到中學美術課程教學任務當中,引導學生通過美術作品的學習、欣賞及實踐,使得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養奠定基礎。對此,本文以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如何在其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做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是貫徹和落實新課改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迎合人教版中學美術課程教學大綱內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學美術在素質教育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中蘊含眾多的德育教育資源,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揚、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將時代內容與中學美術相融合,使得學生在感受美術與生活聯系的同時,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由此可見,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則顯得極為必要。
二、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處理美術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尊重學生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善于利用中學美術教材中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為學生呈現一個真善美的世界,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提高中學生的思想境界,熏陶中學生的心靈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同時,中學美術教師要善于將現實生活中的時事熱點與美術課程相結合,與時俱進,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正確梳理中學美術教學與德育教育關系的基礎上,具體還應該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一)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中學美術課程中所包含的美術資源豐富且眾多,涵蓋我國古代眾多的優秀美術作品,如秦兵馬俑、漢畫像石、版畫、彩陶、青銅器等,在對這些作品進行欣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對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學習效率提升、中學美術教學任務完成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品內涵的同時,更是會在無形之中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于無形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美術作品的深層次意蘊》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大屏幕為學生呈現“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群雕”的圖片,引導學生對這一雕像進行賞析評價,通過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女干部、報童、女學生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受,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九位先烈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二)在美術繪畫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繪畫課程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將所學習的美術知識應用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通過自身思想觀念、抽象思維在紙張中的落實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中學美術課程的理解,在具體的繪畫活動當中感受美術的美好,體會美術的獨特魅力,從而通過筆觸的感悟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順利實現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滲透之間的有機融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筆墨丹青》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為學生講解中國畫獨特創作方法、審美理念、筆墨情趣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在色彩運用方面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將抽象思維落實在筆觸當中,借助不同顏色的色彩組合來表達自身的內心情感。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發展歷史,使得學生了解到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三)在美術實踐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藝術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所服務。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各項美術課程教學方案的生成及落實要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進行。對此,中學美術教師要以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切入點,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當前學生能力發展、興趣強化的客觀需求,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美術實踐活動,借助具體的活動載體在加深學生的對美術知識點理解的同時,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例如,在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舉辦以“匯聚經典,展望未來”的美術實踐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搜集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資料,以多媒體播放的形式為其他同學及老師展示自我搜集成果。同時,教師可以建議學校在藝術節等節日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展示其中,以班級為評選單位,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或者班級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榮譽感的強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四)在美術手工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手工課程是中學美術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美術教師要將手中課程教學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中,給予學生展示自我能力,學生通過具體的動手活動,更好地感受中學美術教材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中學美術課程教學目標。例如,在剪紙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與剪紙有關的圖片,為學生播放剪紙藝術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頻資料,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更好的感受中華民族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手工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手工主題,各組學生需要在協助之下共同完成一個手工主題,對于手工課程結束后所產生的垃圾,教師要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打掃,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自食其力的精神品質。
三、總結
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眾多的德育教育資源,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中學美術教學育人功能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講德育教育貫穿并滲透在于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始終,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欣賞課、繪畫課、實踐課、手工課等環節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實現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滲透的有效融合,充分落實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完成學生審美意識提升、藝術修養強化、思想道德修養培養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任可心.芻議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德育滲透與整合[J].文學教育,2017,(11):166.
[2]李麗.融德育于美術教學,讓課堂更精彩[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96.
[3]張莉麗.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332.
[4]蔣軍初.初中美術課教學中實施欣賞型德育的策略[J].讀與寫,2013,(09):171.
作者:周毅 單位:蘭州市第八十四中學
- 上一篇:藝術院校教師在德育的作用
- 下一篇:農村中學體育深入陽光體育運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