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自立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23 10:56:05

導語:中職德育自立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德育自立教育論文

就業意味著自食其力,獨立生活、工作及處理各種社會關系。職業教育階段是學生就業前的準備階段,因此,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自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自立教育應成為中職德育的重要內容,并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正文中再次指出:“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長。”中等職業學校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遵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社會改革發展的要求,著力加強中職生的自立教育。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自立教育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課堂滲透,二是通過德育活動開展養成教育。

一、加強中職生自立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課堂

德育課堂教學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就應該包含自立教育。中職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相關知識點,滲透自立教育,并在過程與方法上,培養自立能力。(一)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加強自立教育。自立離不開職業,沒有職業,自立便是一句空話。當然,想要找到理想的職業也離不開自立教育和自立能力的培養。“職業生涯規劃”開篇第一單元就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做好人生規劃,確立發展目標,搭建發展階梯,學習就業與創業、管理與評價等內容。每單元的課后都設立了“學以致用”欄目,便于教師開展自立教育。學生能夠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習,培養自立自主的良好習慣,為將來的就業、創業、成人、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二)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加強自立教育。第一,一個人的自立首先表現為經濟獨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中職生的正確消費觀,引導學生充分思考“誰消費、靠什么消費、消費什么、消費多少、怎樣消費”等一系列問題,認識到消費觀的最基本理念是靠自己勞動,忌不勞而獲。第二,教師應引導中職生認識到勞動是自立的根本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講,自立教育和勞動觀念教育是高度統一的,自立不能沒有勞動,勞動使自立成為可能。第三,在“參與經濟生活”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具備相應的素質,才能成為合格的勞動者,才有可能自立。第四,在進行“建設和諧社會”知識點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因為自立是作為一個合格社會人的基本要求。(三)在“哲學與人生”課程中加強自立教育。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科學的人生觀必然包含自立自強的價值追求,這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哲學與人生”課程內容結構簡單明了,每一單元、每一章節都是先談哲學原理,后講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部分是進行自立教育最好的切入點。如“堅持從實際出發,走好人生路”,這條路是一條自立之路,是自強不息之路,是自覺能動的人生歷程;再比如“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態度首先是樂于自立的態度,不論順境逆境都能辯證地看待問題,坦然面對。合理的課程結構為教師站在哲學高度恰當地融入自立教育做了很好的預設。(四)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加強自立教育。自立是一種健康的心理需求,是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自立教育。在“心理健康”課程結構中,每一部分內容都可與自立教育融合相通。比如,悅納自我是自立的前提和基礎,尋找自我、發展自我是走向自立的第一步,在悅納自我教學中開展自立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各項德育活動中注重加強自立教育

陶行知先生認為:“智育注重自學,體育注重自強,德育注重自治”。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大部分介于15~18歲之間,正是從未成年過渡到成年的時期,雖然尚不能完全自食其力,但只要加強引導和教育培養,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完全可以做到自理個人生活。所以德育活動中的自立養成教育很有必要,能夠實現成長教育和自立能力的雙重培養。(一)在感恩教育中滲透自立教育。學校要求學生幫助父母做家務,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學校在節假日要定期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寫成心得體會進行班級交流。勞動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學生在參與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既學會了自立,又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二)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學生自立能力。不論是學校層面的活動還是班級活動,學校管理部門和班主任都要學會當“旁觀者”,盡量讓學生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當然,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和管理者要對活動的標準、目的、安全注意事項提出要求,不能讓學生沒有標準、沒有目的地組織開展活動。(三)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國家教育方針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要經常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或各級部門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活動。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獨立能力。(四)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自立教育。本文所說的社會資源泛指學校以外具有顯著德育功能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組織機構,如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革命先烈博物館、德育教育基地等。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是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社會資源的教育功能在學校德育中也應得到充分體現。如利用社會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五)鼓勵學生運用專業技能參加對口實、三年級的中職學生,他們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應該通過不同渠道,在自己的業余時間,走進工廠和車間,培養動手能力,了解專業發展前景,掌握領域最新技能,為將來就業奠定基礎。在校學生的專業對口實習不必太計較報酬的多少,要把重點放在學習上,為將來的自立做好準備工作。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教育教學中加強自立教育,除了找準內容切入點,還要立足中職學生年齡特征、生活環境、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點,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堅持“知情意行”統一,推行啟發式、討論式、情景模擬法、角色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各類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把自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中職生的思想信念,使中職生真正成為一個自立的人。

作者:高勤華 單位: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