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微探

時間:2022-06-02 09:16:27

導語: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微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微探

摘要:在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中,“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是將“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實踐”三個階段和“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實踐升華”六個步驟緊密結合的過程,以此來真正的做到將德育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德育過程與德育課堂相結合、知識分享與學生實踐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搭建德育提升的平臺,真正發揮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程;“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

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現階段正處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中職學校就是要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為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學校順應社會發展要求,自然而然的肩負起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中職學生的重任,努力提高中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養。發揮德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創設高效德育課堂迫在眉睫,為了實現這一任務目標,對德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進而更好的實現德育課程的育人價值是德育課程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解析

中職德育課程“三階段六步驟”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德育素養培養順序為依據,將德育課程分成“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實踐”三個階段和“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實踐升華”六個步驟,目的在于真正的做到將德育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德育過程與德育課堂相結合、知識分享與學生實踐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搭建素養提升的平臺,真正發揮德育的主陣地作用。(一)“三階段”的主要內容。“三階段”指的是課前準備階段、課中學習階段和課下實踐階段,三個階段的設置確保了德育課程的高效性,更好的結合了學生的成長過程,構筑起了學生道德成長的階梯。1.課前準備階段。課前準備階段顧名思義是發生在學生上課之前,包括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兩個步驟。教師會提前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學習主題,提示學習方法,確定學習步驟,要求最終呈現形式,并告知具體評價方式。課前準備階段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理解和明白自己應該去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同時,這個階段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清楚知識的認知過程、增強學生對德育課程學習的興趣。2.課中學習階段。課中學習階段是發生在課堂過程中,包括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三個步驟。這個階段是由每個小組的組長結合的主題和組內成員實際搜集的材料,按照教師要求的最終呈現形式,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和解說,并結合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二次信息的重新整理,進而形成書面報告。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完成該知識點的梳理工作,并對該組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重點在于對學習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方法的指導。通過這一階段的實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整理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謹慎、謙虛、公平、寬容的良好品格。3.課后實踐階段。課后實踐階段主要指的是實踐升華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形成的道德領悟落實到生活實踐中,確實做到學生由他律向自律方向的轉變,實現德育由外化向內化過程的過渡,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最終實現德育課程的教育目的。這一階段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抽查跟蹤訪談以及小組組長的及時督促。在課后實踐階段,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完成對自我的自我管理、自我德育以及自我教育,這是“三階段六步驟”德育課程教育新模式的關鍵環節。課前準備階段、課中學習階段和課后實踐階段是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彼此缺一不可、無法替代,通過將每個階段制定的相應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形成階梯,并自成一個學習單元,完成每一個學習單元后又將接受新的主題,如此循環往復幫助學生實現道德信念的確立、道德習慣的逐漸培養,最終實現道德修養的提升。(二)“六步驟”的主要內容。1.設定主題。教師在授課前結合教學大綱和授課標準中的授課三維目標,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道德基礎將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確定德育課程的教學主題。這些教學主題的確定要嚴格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生活、貼近職業和貼近社會,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2.搜集資料。小組內的每位學生利用教材、課外讀物、網絡資源等手段根據教師布置的主題進行信息的搜集,在搜集過程中要注意查證資料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通過個人搜集和小組信息匯總兩個環節,完成搜集資料的步驟。組長將作為這個環節的評價者根據成員的參與度和信息貢獻度對每個組員進行打分,幫助學生學會和養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從而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3.分享交流。在教師的組織下,各組長作為代表分享自己小組的資料搜集結果,分享可以采用PPT、微視頻或WORD文檔等方式。在資料分享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接受教師和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匯報小組要進行答疑和解釋,教師將記錄展現過程,并以過程中學習小組的臨場表現力為依據對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并完成相應的評價解釋工作。這個步驟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及時應對能力、提升學生的展示自我的意識,還有利于形成學生團結互助、勇敢質疑的品格。4.形成報告。在前三個步驟的基礎上,由各組的組長將匯報材料和質疑內容進行整理和匯總,形成書面報告。這個步驟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整理意識,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總結提升。教師將每個小組形成的總結報告公布展示,梳理、整合出該主題的具體知識要點、能力發展以及學生的品格培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并對各組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和肯定,對于存在的問題要給出相應的改進方法。這個階段不僅要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和發展需求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后期的道德提升奠定基礎。6.實踐升華。這是“三階段六步驟”中的實踐階段,也是發展提升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道德水平從道德認知階段過渡到道德習慣階段,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管理,構成學生道德自覺的關鍵。

二、“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

(一)以小組化學習方式為基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三步驟六階段”需要教師將授課班級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組3-5人,要求是:積極的學生和相對不太積極的學生要平均分開,選定組內協調、組織、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確立起由教師、組長和組員共同組成的學習共同體,進而完成學習任務。“三步驟六階段”教學模式需要明確組長的職責應包括以下方面:結合教學主題,根據組員特長完成組內分工,并結合組員搜集到的材料進行信息的匯總,并做好課堂上的匯報工作;做好教師與組員之間溝通的工作;記錄組員的特長和特點以及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未來的教學改進工作提供依據;做好組內成員的過程評價記錄。“三步驟六階段”教學模式同時也需要明確組員的職責,具體包括以下方面: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學習任務,記錄課堂有效信息,為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奠定基礎;接受組長的安排,為團隊的共同學習任務貢獻自己的智慧。“三步驟六階段”教學模式對于小組中組長和組員的分工和職責有著很高的要求和標準,這就要求德育課堂的小組教學的有效性。(二)以模塊化教學內容為前提,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社會的道德要求將教材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使其系統化、模塊化,確保其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便于“三步驟六階段”教學模式的展開,實現學生德育素養提升的目的。(三)以增值性評價方式為機制,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增值性評價是國際上最為前沿的教育評價方式,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引導學校多元發展。簡單來說就是看學生的進步。“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認真觀察每位學生在“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發展特點,積極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成長和日常進步,不斷提升學生在道德培養過程中的認知和能力水平,通過關注學生在學習成績的變化和在觀察力、思考力、表達力、實踐力方面的成長以及學生在品格優勢發展、小組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實現在德育課堂中培養學生道德自覺的德育目標。

三、“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效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以及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提出之后,更為重要的是要放到中職德育教育的課堂中進行實踐,接受時間的檢驗。中職德育課包括四門基本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和《哲學與人生》。根據學校課程設置以及學生身心和智力發展規律,我們最終選擇在學生入學之初的第一門德育課《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展開。到目前為止,“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已經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實施,無論是教師方面還是學生方面均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學習提升了學習意識,更新了學習理念,調整了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實現了從專業技能到道德素養的綜合提升,并且在每學期期末班級課堂都會組織“我在成長”為主題的總結活動,通過學期總結,每位學生都會對自己的成長過程形成了解和認知,逐步確立起熱情積極的德育課堂教學氛圍。德育課堂是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只有真正落實“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將枯燥的德育理念通過實踐落實到學生心中,否則一切都將會成為一紙空談。我們通過“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行和實施,通過對其理論的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我們得出了一個普遍性的實施方法和實踐效果。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做到舉一反三,將“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全面鋪開運用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三門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正是這樣的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不僅體現出了教師眼中將德育課堂視作學生生命成長場所的教育理念,更加幫助學生完成了從行動體驗到感受成長的全過程,從而確保了德育課堂的高效高質。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喬伊斯,等著.教學模式(第八版)[M].蘭英,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彼格斯,科利斯,著.學習質量評價[M].高凌飚,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白國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視角下的中職德育課改革探索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0).

[5]丁哲學,路艷嬌,劉彥,王冰.中職職業學校德育現狀調查研究———以黑龍江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3).

[6]胡馨心.技工學校德育課教學探析[J].現代德育,2017,(12).

作者:吳雪瑩 單位: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