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策略

時間:2022-09-28 09:44:50

導語: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策略

摘要:在開展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開展人文素養教學,運用綜合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素質發展需求,以高職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育為研究對象,探討提高人文素質的相關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漢語言文學;人文素質

一、前言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側重建設學生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文明。但是隨著當前高職院校就業環境日益復雜,高職學生在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社會和單位越來越需求復合型的人才,這就使得漢語言文學教育必須要進行一場深刻的教學改革。高職院校只有在成功建立好學生管理體系、完善學生理論基礎的前提之下,才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貫徹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使用價值,側重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漢語言文學自身的專業價值不止于經濟效益,而在于更多無法用數字統計的社會效益。

二、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能夠促進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提升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悠久文化的精髓體現,文學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對個體終身發展來說有重要影響。高職階段的個體正處于個人發展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把握好這一時期,運用人文素養教育影響個體的行為養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高職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網絡負面信息的引導,出現認知偏差,基于漢語言文學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能夠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榜樣作用,讓學生體會漢語言之美的同時得到精神熏陶。

(二)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提升漢語言文學教育水平

在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能夠有效加深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深度,讓漢語言文學教育發揮出更強的個體素質引領作用。在文學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人文素養的要求需要配合其他教育手段,為學生營造人文學習氛圍,這對學生語文學習來說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對語文中人文要素的挖掘,也能夠讓漢語言文學教育更加妙趣橫生。漢語言文學中的國學部分,也是讓學生接觸語文不同學習維度的重要內容,國學經典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言魅力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得到的不僅是語言能力的塑造,也包括心理層面的促進,良好的人文環境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會更加事半功倍,對于高職階段的語文學習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一些高職教育當下正面臨發展的困境,強調人文素養教育更有利于塑造高職教學的特點。

三、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實施人文素質培養的現狀

(一)缺乏完善的人格品質

經過實際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當前有部分學生沒有對社會中是非善惡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并且缺乏一定的獨立思想,更多的心理是追求自我的利益。近些年,隨著經濟、文化等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部分學生會受到一些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為舉止出現在校園中,嚴重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阻礙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除此之外,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意志相對薄弱,當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萎靡不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一些墮落的思想讓原本自制力較差的高職學生誤入歧途,為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部分院校忽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實施,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傳統重理論講解、忽視實踐操作的教學背景下,也同樣忽略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當下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側重將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與新媒體相融合,增強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頻率,側重激發、培養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要將實際生活與漢語言文學教學密切結合,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全方位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教師在專業能力上存在欠缺

一些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聘用的都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這些教師本身教學經驗有限,也缺乏人文素養教育教學方法的培養,存在專業素養積累不足的問題。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缺乏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知,也沒有與時俱進地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更新,刻板的教學以及缺乏經驗開展教學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語言文學教育的質量以及深度。從教師本身的資質上看,數據顯示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擁有教授及以上頭銜的教師僅占教師總人數的20%左右,說明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明顯存在專業素養較低的問題,需要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從人員優化的角度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有效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的落地。

(四)缺乏人生信念教育

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經常感到從高職院校畢業之后非常迷茫、心煩意亂,這反映出學生缺乏人生信念感,一些學生來到高職院校只是為了獲得文憑,并不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教師在學校缺乏人生信念教育的引導,導致學生對未來較為悲觀、消極。實際上,漢語言教育應當擔負起思想引導的重要作用,教師要通過挖掘漢語言文學中與時俱進的一面,讓學生能夠對自我有更清晰的認知,走出碌碌無為的困境,找到奮斗的方向。然而一些漢語言教育中對人生觀的引導只是流于表面,并沒有觸達深層的內核,學生能夠得到的信念引導不夠,導致學生迷茫心理的出現。

四、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策略

(一)強化學生的人格素養

針對當下高職學生存在人生信念、心理素質差等缺陷問題,教師要在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加強理論以及實踐教育,讓學生通過漢語言學習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更能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強化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增強挫折抵抗力,從而在進入社會之后以更加平穩的心態面對生活以及就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業技能。對此,教師要注重對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人文素養挖掘,通過對經典文本的解讀以及名人軼事的分享,讓學生能夠跳出課本,站在更高的高度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及成功必備的品質。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考慮到高職階段個體的心理特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表達的機會,例如舉辦辯論賽、寫作大賽或者組織朗讀等,讓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強化人文素養學習。人格教育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挖掘漢語言文學中的一些生動案例,如岳飛精忠報國、屈原不屈的精神等,通過案例解讀讓學生受到高潔人格的熏陶。

(二)優化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

由于一些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內容較為陳舊,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滯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要針對當下階段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現狀進行全面剖析,優化和調整課堂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專業特征以及教學目標,刪減一些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內容,要讓漢語言文學教育更加和學生的專業“對口”,或者通過增加一些和學生專業相關的內容,調動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轉變傳統語文教育中教師經常采用的說教式教學方法,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手段,例如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融入微課或慕課等,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情境創設以及角色扮演的方法,加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探索活動中掌握漢語言中的人文內涵,強化感悟以及文化底蘊。例如,當教師在教學小說節選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將文本的內容課本表演出來,學生會在揣摩角色和臺詞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心理的理解,從而領受作者在創作時的情感以及思想,得到人文底蘊的豐富。

(三)創設教學情境,以景化人

在高職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高職學生的人文知識素養參差不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尤為重要。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切體驗中提高人文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講到中國古詩詞時,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朗誦會,利用《朗讀者》這一模式進行教學,鼓勵每個學生進行古詩詞才藝展示,學會“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緒,用發自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養成正確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局限于理論學習,指導學生組織成立漢語言文學社團、詩詞或者成語社團,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交流中將課堂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設一些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活動,如詩詞朗誦比賽、文學創作比賽、書法比賽等。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重新認識漢語言文學,感受它內在的魅力。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人文學習環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結語

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個體終身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師要能夠增強對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視,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人文的熏陶以及思想品行的塑造,從而在進入社會之后更好地適應社會,以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人生。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強化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人文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安排教學內容,采用人文精神實踐活動,讓學生得到更多維度的人文熏陶,推動我國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上升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潔絮.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9(5).

[2]李佩霖.漢語言文學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語文課內外,2019(20).

[3]何譙.漢語言文學教學在高職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消費導刊,2018(32).

[4]陳淑芳.審美教育在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7).

[5]姚靜.我國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語文建設,2016(33).

[6]賈曉霞.人文素質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J].高校論壇,2018(33).

[7]王燕.論人文素質教學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融合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9(7).

[8]劉潔絮.人文素質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結合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29).

[9]林志堅.論人文素質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及對策[J].漢字文化,2019(6).

作者: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