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中英語借詞探析論文
時間:2022-03-11 08:40:00
導語:現代漢語中英語借詞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透過漢語中英語借詞的現象,總結出當前英語外來借詞的三個發展特點,并對其進行社會文化心理分析,指出英語外來借詞所攜帶的社會文化心理含義,并預測漢語中外來借詞的數量將會持續上升。
Abstract:ByanalyzingEnglishloadwordsinChinese,thepaperpointsout3featuresofloanwordsandundertakesculturalandsocialanalyses.ItfindsoutthatEnglishloadwordsbearculturalmeaningsandpredictsthatthenumberofloanwordsinChinesekeepsincreasing.
Keywords:modernChinese;loanwords;socio-culturalpsychology
一、前言
外來借詞又叫外來詞。現代漢語大量吸收外來詞語,豐富了自身。而英語作為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其大量涌入和廣泛流行構成了現代漢語最龐大的外來詞陣容。它們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匯,其蘊涵著的社會文化心理意義,已經成為語言現象中引人關注的一個熱點。國內學者對外來借詞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對外來借詞的分類及其發展的研究見多,如張錦文從英漢借詞對比的角度[1]、謝曉虹從其引入的翻譯的方法探討漢語借詞的分類問題;莫秀蘭[2]、黎昌友[3]、習強毅[4]等均對漢語中的外來借詞的發展趨勢做了有益的探索。英語外來借詞既是一種語言現象,又是一種社會文化和心理現象,是特定時代大眾文化心理的體現。本文將就現代漢語中英語外來借詞的特點探討分析其所蘊涵的社會文化心理,同時預測漢語中的英語詞匯將會持續上升。
二、現代漢語中英語借詞的特點
現代漢語中的英語借詞具有數量多、涉及面廣的特點:既有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政治經濟類,也有生活娛樂、飲食穿著、藝術體育類,呈現出詞匯的多方位滲透多層次引進的態勢。且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這類詞匯呈現出流行與發展的趨勢。從當前流行的詞匯來看,當前英語外來詞呈現出如下特點:
1.音譯形式和外文縮寫形式大量增多,在各種形式的外來詞中占優勢
現代漢語的英語外來詞中,音譯詞量出現了增大的趨勢。董秀梅認為,人們對音譯詞的興趣和接受能力已逐漸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因而引起音譯詞的數量劇增[5]。除了人名、地名、國名外,其他詞也用音譯的形式,如基因(gene)、伊妹兒(E-mail)、納米(nanometer)等等。不但新產生的詞多用音譯的方式,已經意譯的詞有的又變成了音譯。如:carton,早期曾被音譯為“卡通”,后代之以意譯的“動畫片”,一直流行了幾十年,而近年來,卻又以“卡通”一詞取而代之。又如:Taxi一詞,最初傳入我國時,其音譯為“的士”,后人們根據其用途及性質譯為“出租車”,總想把前者打入不規范之列,結果“的士”一詞不但沒有隱逸,反而在口語中十分流行,還衍生出了與之相關的“打的”、“貨的”、“面的”、“轎的”、“摩的”、“板的”、“的票”等說法。
為了使語言簡練而對詞語加以簡化、縮略成了新詞語產生的途徑之一。將一個詞縮短是現代英語的一種普遍構詞現象,其簡縮的途徑是把各種詞語的關鍵性詞素抽取出來簡縮而成,如音樂電視MTV(MusicTelevision);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碟片CD(CompactDisc)、托福TOEFL(Testof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CT(CellTherapy)、VCD(VideoCompactDisc)等。
漢語外來詞的縮寫形式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大致保留原有的信息,而且出現頻率越高,簡縮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流行方式愈烈。如: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當高科技走入千家萬戶普及之際,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因特網協議IP(InternetProtocol)、集成電路IC(IntegratedCircuit)等已成人們的日常話題。在科技信息發達,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形式簡單而表意豐富的字母化外來詞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尤其是以縮略詞方式引進的字母化外來詞極顯其表意之能,應積極合理地加以運用。從目前的趨勢看,音譯形式有可能成為漢語大量、便捷地吸收外來詞的主要形式,而縮寫形式將會長期存在。
2.外來詞的吸收和引進不再限于科技等專業領域,在生活和娛樂方面呈現增長的態勢,許多是商品名稱和商標
語言是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時期的新詞新語是一定時期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我們都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領域的交流日趨頻繁,為了更直接、更快捷地進行交流,科技領域里有大量的外來詞,如CPU(計算機中央處理器)、DNA(脫氧核糖核酸)、ISO(國際標準化組織)、ABS(汽車剎車防抱死裝置)等;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有關計算機的詞匯產生速度之快,讓我們根本無暇統一譯法,于是干脆直接借用,例如Windows95/98/Me/2000/XP、Excel、Word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急劇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品不斷涌入國內市場,新外來詞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在生活和娛樂方面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態勢。
如娛樂休閑方面有:卡拉OK、KTV包房、保齡球(Bowling)、迪斯科(Disco)、蹦極(Bungee)、舍賓(Shaping)、粉絲(Fans)、瑜伽(Yoga)、熱狗(Hotdog)、桑拿(Sauna)等。
生活方面有:丁克(DINK)家庭、AA制,PC(個人電腦),ATM(自動取款機),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DIY(自己動手制作的)等。
商品、商標方面有:比薩餅(Pizza)、蘋果派(Applepie)、漢堡包(Hamburger)、布丁(Pudding)、XO、耐克(Nike)、雪碧(Sprite)、飄柔(Rejoice)、奔馳(Benz)等一大批外國商品名稱。
3.外來詞的派生和組合能力都很強,呈現詞素化、口語化的趨勢
英語外來詞一旦被人們接受,便迅速流行開來,并被用于派生或組合其他詞語。如:由E-mail派生出E時代、我的E家等;由Talkshow派生出服裝show、我型我show、汽車show、婚紗show等。
現代漢語中有的詞本來是純粹的音譯詞,不含任何意,但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音譯詞中的某個音譯字逐漸取得了獨立性,不表意的成分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或單獨使用或派生組成新詞,成為一個音義結合的漢語語素。如:
由bar(酒吧)產生“吧”,派生出吧女、吧臺、吧柜、吧椅等“吧”;“吧”現在有廣泛使用的趨勢,語義也發展了,例如琴吧、陶吧、瓷吧、畫吧、布吧、網吧、氧吧,甚至于出現了書吧、迪吧、水吧。
由beer(啤酒)派生出生啤、熟啤、冰啤、黑啤、扎啤等。
由bus(巴士)派生出空中巴士、巴姐、豪華巴士、旅游巴士、巴士公司、巴士專線、大巴、小巴、快巴等。
由pie(派)派生出蛋黃派、草莓派、藍莓派等。
三、現代漢語英語借詞所攜帶的社會文化心理
現代漢語中的英語借詞既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文化和心理現象。它們的廣泛傳播與流行,隱藏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底蘊和深層的大眾心理因素。一些詞語之所以流行,在于它們所攜帶的社會文化含義,即人們對所指現象的社會觀念、文化心態、審美趣味以及懷有的某種心理偏見等。它們的產生與發展體現特定的社會文化條件,是特定時代大眾心理條件的特殊體現。
1.音譯形式和縮寫形式的大量流行是當前漢民族文化在英語借詞的選用中求新尚簡的語用心理的體現
當今社會是個開放性社會,高效率是時代的特點與要求,對語言來說,最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證準確無誤的前提下,用最簡潔明快易懂的手段,達到交際的目的。英語音譯形式和縮寫形式的大量出現,就是現代社會要求經濟、省力、高效率的產物,也體現了在語言選用上的一種求簡的原則,也與今天的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生活有關。如APEC這一縮略詞被直接運用到漢語中就經歷了一段步步簡化的過程。APEC的漢語全稱是“亞洲和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在該組織成立的十多年里,我國媒體都使用其漢語簡稱“亞太經合組織”,直到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各媒體才開始使用該組織的英語縮略形式APEC來報道。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每年各大媒體都會報道亞太經合組織的年會,所以前提條件是人們對這個組織已經非常熟悉,這就為APEC的這一英語縮略形式的借入創造了條件。該組織的名稱在我國經歷了這樣一個演變的過程:漢語全稱——漢語簡稱——英語縮略語,相比之下,APEC要比漢語簡稱更簡單。
當然,順應時代的發展,也有很多縮略詞沒有經歷這一過程,直接進入了漢語的使用。如2005年隨著超女大賽的火爆,“PK”頻繁進入人們視線。這個詞源自英語短語“PlayKiller”,本來是足球賽中表示罰點球的術語,后來又被網絡游戲和媒體廣泛使用。現在的“PK”,綜合了“淘汰、勝利、打擂、競爭、二選一”等含義。“PK”被收入2005年十大網絡流行語言之一。這再次印證了:在并存的語言形式中,人們往往習慣于選擇音節簡短的表達。
2.現代漢語中外來借詞在生活和娛樂方面呈現增長的態勢體現了人們在語言運用中追求個性、求新求異的心理
語言心理和其他文化心理一樣,有追求時髦的傾向[6]。改革開放以來,在大量吸收和引進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等物質文明成果的過程中,代表著西方文明的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對我國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國城市人群,特別是知識青年對西方文化普遍抱有好感,多持認同和崇尚的態度。而英語作為西方文化的載體,也就自然引起人們的興趣,得到很多人的喜愛。現代漢語外來借詞流行的人群,多數為年輕人。年輕人喜歡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因此,他們喜歡用新奇有趣的語言來張揚個性,引人注意。如粉絲(fans),這是一個正在流行的音譯英語借詞,它是“fans”的戲謔音譯,意思是崇拜或崇拜者。我們平時所說的“迷”,如歌迷、球迷等等都可以稱為“粉絲”。粉絲這種食品是和其他菜類一起煮食的,和什么菜煮在一起,就會有什么菜的味道。用“粉絲”來戲謔那些瘋狂的歌迷、球迷等形象地表現了他們在偶像面前喪失自我的狀態。另外,“粉絲”的使用也體現了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求新求異的心理。青年一代對歌迷、追星族、發燒友等詞語已經司空見慣,對英語的fans也不以為奇,于是用音譯造出粉絲一詞,試圖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它的使用為文章或娛樂節目、新聞報道增添了戲謔效果,因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一個高頻使用的英語借詞。
再如,構詞詞素bar(吧)最初指西餐館或旅館中賣酒的地方,即酒吧,而后在相關行業領域中就延伸出了吧臺、泡吧等詞;后來語義進一步發展引申出網吧、氧吧、書吧等,用以標榜自己的經營場所具有較高品味或休閑意味,都可以冠以“吧”的名號。
3.外來英語借詞詞素化、口語化趨勢體現了中華民族自信、包容的社會文化心理
漢語言及其文化在引進外來詞的時候,經過不斷地融合與調整,不但豐富了自己的語言,而且迅速地普及。其詞素化與口語化的態勢說明:現在的中國已不再是過去閉關自守、盲目自大的中國。中國人越來越能夠坦然地面對外來的新鮮事物,變得越來越自信,同時也表現了中華民族對新思想、新概念的巨大的包容性、創新精神和對外來文化的融匯能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與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代表著西方國家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新產品的新詞匯大量進入現代漢語。來源于英語的借詞將越來越多地為大眾所接受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
英語外來借詞的發展是中國同國際交往的結果,它們已經滲透到我國城鄉的每一角落,人們正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地球村的意識,積極吸收與接受這些新詞匯。如今的時代對外語學習高度重視,全社會的外語水平普遍提高,人們對外語日益熟悉和了解。這為英語外來借詞的流行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促進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
四、結語
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任何語言的發展都需要從別的語言吸取營養來取長補短。從一種語言中的外來詞,我們往往可以看出這一民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歷史關系和文化交流情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借詞的多少是一個國家開放程度高低的標志。英語借詞給當前的漢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異域的文化風情和科技發展,豐富了漢語的表達功能。當前在外來詞的引進高潮中確實存在濫用外文、盲目洋化等傾向,這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盡快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的。不過從整體上看,外來詞大量引進,積極作用要大于消極影響。當然,由于漢語自身的篩選機制,我們相信,吸收外來詞和否定傳統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關系,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吸收消化外來新詞。漢語外來詞已滲透到漢語的各層面,成為漢語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預測,漢語中的英語詞匯數量將會持續上升。
[參考文獻]
[1]張錦文.關于漢語借詞的分類問題[J].辭書研究,2003,(3):69-75.
[2]莫秀蘭.漢語外來借詞的新趨勢[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S1):49-50.
[3]黎昌友.新時期新詞的來源及發展趨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22):74-76.
[4]習強毅.新時期外來詞的引入及其發展趨勢[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3,(1):114-115.
[5]董秀梅.關于改革開放以來漢語吸收外來詞的思考[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2001,(2):120-122.
[6]鄒嘉產.當代漢語新詞的多元化趨向和地區競爭[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2):12-21.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 下一篇:德育思想資源開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