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際交往及人際關系論文

時間:2022-08-31 05:08:00

導語:初中生人際交往及人際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人際交往及人際關系論文

初中生的人際關系可分為兩大類,其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可以認為是縱向人際關系;與同伴的關系是橫向人際關系。初中生的人際關系比小學階段更加復雜和多元。在人際交往中,可以鍛煉初中生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們善良、正直、寬厚、樂觀等良好性格,使他們成為社會、家庭、學校所悅納的人,尤其異性交往能力的鍛煉,對于他們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極大影響。缺少人際交往這一課,他們成人后,費很大的勁也未必能彌補這種缺失,因為已經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會遭到集體的排斥”。在人際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過不斷體驗和感受他人評價及不斷調整自我評價,從而逐漸走出幼稚、依賴、偏激、封閉的狀態,并逐漸使自己更加成熟、獨立、理性和開放。最終,初中生學會積極參與各種交往活動,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縱向人際關系

初中生的縱向人際關系出現了新的轉型,處在轉折期:由小學時期的“兒童—成人”關系逐漸轉變為“成人—成人”型關系。正如有的心理學家所描述的,在少年與成年的關系上,少年正處在從“聽話”向“平等”過渡時期。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初中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長,有強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時的心理還不成熟,還存在著心理發展的另一面——依賴性。這表現為,初中生想獨立,但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惱時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家長和教師也因此對兒童的成長總放心不下,不敢放手,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教,采取封閉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兒童的交往和活動,有時甚至采取指責等方式對待他們的獨立或“反抗”。家長和教師的不信任、過分關心、過多干擾或無謂的指責,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產生抵觸、消極情緒,甚至出現對抗家長和教師的現象,或者自我閉鎖,并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到拒絕成人的關心和幫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際關系,在下面的數據中已清楚的表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人際關系方面,有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其中,有3.8%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是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另據調查顯示,“約有69%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和問題,42%的學生認為難以與父母交流,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可以說,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是困擾初中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他們不能正確處理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尤其是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常令她們煩惱。這必須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并不是說初中生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爭,只要方法得當,家長和教師在幫助初中生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方面是大有作為的。進一步講,作為父母和教師,只要充分認識到他們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滿足他們需要一個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間和時間的需求,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積極引導,不斷提高他們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

二、橫向人際關系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如果能很好地處理同學間的人際關系,那么也就有了社會交往的基礎,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對于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相對于與家長和教師關系比較緊張而言,初中生與同學及同齡人間橫向關系就相對融洽和活躍,絕大多數初中生樂意和同齡人交談而不愿意同父母談心,在同齡人中間,他們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觀念容易一致,沒有心理上的壓抑感。需要注意的是,零點調查公司在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學生的社會交往關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組群間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與否,與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關聯。而且,通過考察中學生與他們的好朋友在一起時的重要活動內容可以了解到,他們主要的活動內容屬于溝通性的、娛樂性的,而做作業相對所占比重較小,而且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可能是中學生覺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時間段了。[1]另據研究發現,兒童愿意待在學校的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有朋友、有友誼,這是學校吸引他們的關鍵因素。比如,有些學習落后的學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師(當然,這些教師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師)的喜歡,甚至經常招致批評。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愿意到學校來,如果教師提出讓他們回家,不要再來上學了,他們就會感到恐慌和失望,因為他們不想離開同學和朋友。可見,同學、朋友間的交往對初中生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同時,也應注意到,校園人際關系困難的學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據研究,受等級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敗之風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初中生人際關系趨向成人化,這也是導致有些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此外,還有許多因素影響初中生的人際關系。

橫向人際交往及關系具體到同性交往和異性交往則各有不同特點,下面分別探討。

1.同性交往:交友范圍擴大,內容復雜,質量提高,友誼加深,但容易出現交友不當現象,還不能很好地處理競爭、合作、責任、分享的關系

初中生的交友范圍進一步擴大,關系更加復雜。中學生所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認識事物越來越早,從而導致他們的交際范圍越來越廣。這些因素導致初中生的人際交往更復雜和困難。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慮問題的方式及自身的需求都產生了變化,也進一步使同學間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強的目的性、選擇性,而不是隨便在一起聊聊、玩玩。

初中生同學及朋友間的關系更加穩定,交友質量有了提高,友誼加深。初中階段,人的性格及品質等相對定型,此時形成的友誼,往往能保持很長時間。所以,這時的人際交往及關系將對兒童有深遠的影響。有關調查發現:“與同學關系是對于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最大的因素(57.9%的學生做此選擇,與老師關系的滿意度僅是36.7%);與朋友聊天是37.5%的人獲得各種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僅次于電視(85.1%)和報紙(53.3%),高于雜志(32.4%)和電臺(21.3%);在性知識的獲得方面,同學及同學外的朋友交往(59.8%)幾乎與通過老師/課堂/教科書方面得到的一樣多(61.2%)。”可見,中學生交際生活中,朋友是占很大的比重的。在當今復雜的社會中,中學生在交際的過程中內心和思想上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出現交友不當現象,則有可能使青少年步入歧途,荒廢學業。再加上現在多了個網絡,許多中學生不懂世事險惡,容易被網絡不良人員欺騙傷害。這種交損友的行為對青少年是很有害的。因此,如何擇友也就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重要的是,初中生要學會明辨是非。

初中生在交往過程中,還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競爭—合作、責任—分享的關系,往往強調競爭而忽視合作,強調分享而推卸所承擔的責任。2.異性交往:以一對一交往為主,出現正常的朦朧愛情,但容易出現偏差,甚至產生一些性罪錯行為

一般而言,異性間的正常交往,是初中生走上社會的必修課,不應因噎廢食,采取極端做法,進行封閉式、隔離式教育,這不利于初中生的正常發展。但也必須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初中階段,學生與異性交往的關系有了變化,已經不同于小學階段男女劃清界限、有“敵對”情緒等情形了,這時,可以說正在由相互“對抗”過渡到相互“吸引”的時期。這是因為,初中生“性生理發育進入高峰,性心理發展迅猛,他們隨著成人感、獨立意識的增強,在開展同性同學交往的同時,也就開始了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嘗試”。他們對異性、對性充滿好奇、羞澀的矛盾心理,渴望交往、交流,又害怕或羞于交往和交流。這使得許多學生面臨著性困惑和迷惘。

對于一些初中生來說,他們往往由集體交往,慢慢發展到一對一的交往,并容易產生朦朧愛情,出現親密的異性關系,這些應該說都是處在此年齡階段的初中生的正常情感和行為。但男女生交往也會出現一些偏差,例如,往往由于強烈的沖動而導致偷嘗“禁果”,并因此給雙方帶來心理負罪感,甚至導致女同學懷孕等。更有甚者,走上性侵犯、性犯罪的道路,此類犯罪低齡化現象已比較嚴重,這不容忽視。

三、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

1.渴望他人肯定,對外界評價比較敏感

初中生雖然身心都有長足發展和進步,但畢竟還處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的判斷和信心有時容易產生動搖,必須借助外在的力量來確證他們的判斷及信心。可以說,這個時期仍沒有完全脫離外在定向階段。他們對于成人,尤其是教師及家長的評價特別在意,朋友的評價往往也能影響他們的言行,他們非常渴望他人的肯定,非常渴望成功。

2.對他人的評價逐漸從評價外部活動到評價內心世界

兒童成長的過程表明,他們對他人的評價先于對自己的評價。到了初中階段,對他人的評價能力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此時,他們對他人的評價逐漸從側重評價外部活動過度到重視評價他人的內心世界。其實,這種轉變從小學高年級就已經開始了,在初中階段又有了很大發展。這使初中生可以更客觀、準確、全面地評價他人,從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

3.自我評價能力相對較弱,但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顯著增長,對自己的評價逐漸由主觀模糊評價轉變為客觀正確評價

總體上講,初中生自我評價能力較弱,自我評價能力常常落后于對他人的評價,而且往往受個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約,因而對自我評價不客觀,常常帶有片面性和不穩定性。雖然如此,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還是有了很大發展。隨著初中生身心的不斷發展,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及評判能力進一步增強,對自己的評價能力也進一步增強,已經開始逐步擺脫依存性評價階段而進入到獨立性評價階段,由主觀模糊評價為主逐漸過渡到客觀公正評價為主。比如,剛上初中的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復別人對他的評價。到了初三開始,對自己就可以進行比較客觀、獨立和正確的評價。

4.在縱橫人際交往中,逐漸學會正確對待他人評價,學會客觀評價他人和自我,從而不斷走向成熟

人際關系對于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人際關系可起到自知、知人的作用,人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中,可增進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達到自我實踐與肯定,可以自我檢定社會心理是否健康,進行自我教育。

縱橫人際交往及形成的縱橫人際關系,是初中生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從而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徑和參照系。相對而言,橫向人際關系對初中生的成長作用更大。因為他們的社會性發展,不是靠成人說教,而是通過他們相互交往發展的,在交往中學會合作、競爭、責任、分享等。對于以獨生子女為主的當代初中生而言尤其如此。因為他們從小優越感強,唯有在與同伴的比較中才能充分認識自己,離開了交際對象或可供比較對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鑒自己的鏡子。一個中學生如果終日獨來獨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對自己的認識就缺乏了“參照系”,也發現不了別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東西,也就無法調整和改進自己。初中生就是在正確評價他人、接受他人評價以及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了解他人,關心他人,接納他人,通過他人認識自我,準確地評價自我,不斷尋求自己學習的對象和奮斗的目標,從而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同樣,初中生在與家長和教師的交往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心、愛護及鼓勵,同時也能體驗到對他們的嚴格要求、殷切期望和客觀評價,并在這種嚴愛相濟的教育中,正確把握自己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