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藝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05:56:00
導語:教學藝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創(chuàng)設真實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開始。在教學小學第一冊藝術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課題一:生活中的聲音時。我把家里的鍋、碗、瓢、盆、水、米、沙子以及學校里的鐘(停電時打鈴的鐘)、鐵鍬等生活中常見到的物品都擺在桌子上。頓時,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問:“老師,今天拿這些東西干什么?”我笑了笑,什么也沒說,拿起手中的筷子依次敲了起來,這時,一(3)班的李小虎站起來說:“我知道今天肯定上《奇妙的聲音》這課”。我說:“對了,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活中的聲音。首先,每個同學找一找自己周圍會有些什么聲音?”這時,你看有的同學用鉛筆敲盆子,有的同學拍自己的手,只見孫佳旺同學把耳朵輕輕放在桌子上,閉上眼睛用手指在桌子上不停的彈著,臉上掛著喜悅的笑容。我輕輕問:“你聽到了什么?”他說:“馬在跑,真好聽!”我立刻對全班學生說:“馬上組合成四人小組的形式,像孫佳旺同學這樣去做,告訴老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老師我們聽到了有許多馬在奔跑。”“老師我也聽到了,我好像已經騎在馬背上了,跟著馬飛馳。”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同學們沉浸在體會、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的幸福當中。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要隨時隨地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調控好教材,能夠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機智靈活地開發(fā)教育資源,整合身邊的教育資源,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活動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天課間,我在操場上與學生一起活動,一〈2〉班的陳瑞同學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天空中那朵云多像我今天早上吃的棉花糖。”我順著他小手指的方向看去,“呀!真美!”他又問:“老師,今天我們上什么課?”這時,我靈機一動說:“畫云。”同學們高興的跳了起來。
鈴聲響后,我先把同學們帶到室外,大家坐在翠綠的草坪上,聞著沁人心脾的泥土氣息,呼吸著清新地空氣,抬頭望著天空中那些時而奔跑,時而對你微笑,時而對你撅起小嘴的云。這時,一陣微風吹過,鮮艷的紅領巾飄拂在他們前胸,美麗的衣裳映襯著可愛的臉頰。同學們就像小鳥一樣,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小嘴巴快速的上下翕動著。有的同學說:“你看它像棉花糖。”還有的同學說:“它像娃娃的臉,多可愛。”還有的同學說:“它像我的腳丫。”楊婷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快看那朵云,多像我家養(yǎng)的那只小白兔。”芮雪又湊過來說:“快看多像小床,我真想睡在上面,和太陽、星星、月亮為伴……整個校園里充滿了他們喜悅的笑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興趣乃是對學習內容發(fā)生興趣。”“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來自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自主學習中獲得的成功。”任何知識乃至情感因素的獲得必須以情感的體驗為前提。皮亞杰認為,“認識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沒有情感的認知是冰冷的、機械的、純理性的,是為了某種功利不得不學的死知識,而情感的體驗也絕不是無目地的體驗,在情感的體驗中必定會有學生對自身、對生活、對文化的認識。”學生參與生活、表現生活,是體驗、也是認知和學習。藝術課程強調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中,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趁著學生興趣正濃,我趕快引導學生拿出圖畫本和美麗的七彩筆,同學們一邊說笑著,一邊畫空中奇妙的,變幻莫測的云。你看,同學們像小鳥一樣,一會兒飛到這邊,一會兒又飛到那兒,一會兒又圍在我的身邊,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同學們臉上充滿了陽光般的燦爛笑容,沉浸在感受、理解與表現的喜悅中。有的畫面,像孩子的臉笑著;有的畫面,像腳丫子,調皮的向你伸腳指頭;有的畫面,像小床,她躺在上面進入了酣酣的夢鄉(xiāng),描繪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大家在輕松、快樂地獲得藝術知識的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關注、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完善與發(fā)展。
3.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在輕松、活潑的游戲中,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均比平時活躍。因此,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玩的個性特點,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設計了一些趣味盎然地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地情趣,活躍學生地思維,陶冶學生地情操。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其他各種能力均有益處。例如導學《請你認識我》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活動,說:“CCC,ABC,大蘿卜頭,小蘿卜頭……”的游戲。再引導大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互拍手,以“CCC,ABC……”為開頭,再填歌詞。(CCC,ABC,媽媽生下我,就有你我他。同在一個藍天下,我們是一家……)頓時,課堂熱鬧起來,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有二人一組,三人一組,還有的四五個人為一組,他們的手相互交織著,還有的小組同學把腳上的動作也加進去了,在歡快的氣氛中,孩子們認識了你、我、他,并且很快記住并理解了歌詞。同時,學生了解了自我,也關注了他人,體驗了合作的樂趣,他們開始與同學交流,并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養(yǎng)成了對聽到、看到、感到的外界事物用情感和行為表現出來。這時老師因勢利導,讓同學們一邊“玩”一邊按節(jié)拍讀歌詞。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聽會記,看能記住,做才會。這樣,同學們在玩中情感充分得到了表達,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大膽實踐、探索的能力。這樣,教師上的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教師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解難答疑,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索知識,課堂上出現的不是“教”而是“學”的場景,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孩子們在活動中、游戲中感知、體驗、學習藝術知識。同時,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質的飛躍
4.在表演中培養(yǎng)同學們團結協(xié)作地精神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感性地事物,他們有著強烈地表演欲望,常常為自己能干什么,或者干好什么而感到自豪。在藝術課地導學活動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地合作意識和協(xié)調能力。例如:在學習《音樂里的聲音》這一課時,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表現欲望,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敏銳的聽辨能力。我特意在學生欣賞配樂故事《金色的小提琴》前,先安排學生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根據同學們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且百聽不厭的特點,我將它排成音樂劇的形式表演。課前,請同學們每人做一個自己喜歡的頭飾。上課時,先請同學們戴上頭飾欣賞一遍,熟悉音樂和調動他們的情緒。這時老師順勢說:“誰扮演小兔子、小烏龜,還有森林里的大樹、花兒、小鳥……”音樂響起后,“小兔”和“小烏龜”分別亮相,其它“花兒”、“草兒”、“小動物”等都圍成一個圓,靜靜的躺在地上,手不停的上下抖動著。預示著一個祥和、寧靜、陽光明媚的早晨。當得知“兔子”和“烏龜”賽跑時,大家都隨著音樂歡快的跳著,奔走相告……。就這樣,隨著音樂的起伏,同學們不但努力的表演好自己的角色,他們還注意協(xié)調整個臺上氛圍,大家配合的相當默契。這樣一組一組上臺表演,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參與表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面向全體的同時,在活動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表現意識。
5.賞識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分角色表演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體驗,更是學生獲得藝術經驗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礎。只有在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發(fā)現、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才能表現他們的獨創(chuàng)性和個性,他們才能積累經驗,他們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得以發(fā)展。例如在欣賞配樂故事《金色的小提琴》一課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爭取人人都能參與,分成不同角色進行表演,并設立最佳表演獎、優(yōu)秀表現獎和文明觀眾獎,分別獎勵金色小提琴、小紅花和小紅旗。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利用聽覺器官與視覺器官接受信息,形體器官與言語器官輸出信息。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聲音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聲音的世界充滿了情感,充滿了故事。
6.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意因素,都需要經過主體內化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在一年級藝術《我喜歡的玩具》這一課時,請同學們每個人帶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上課后,老師把同學們帶的玩具全集中在講桌上,請學生閉上眼睛,老師用一塊布把這些玩具遮住,然后學生再睜開眼睛。教師問:“現在大家看著桌上遮住的這堆玩具最想做什么?”生說:“想找回自己的玩具。”師說:“可以,但必須有秩序的摸一摸,看誰又快又準的找到自己心愛的玩具,老師給你們記時。”你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都想第一個上來快速的摸到自己的玩具。這時教師積極組織學生有序的進行活動,整個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室里每個角落都洋溢著孩子們陽光般的笑容。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善于隨時隨地捕捉身邊的教育資源,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發(fā)揮學生的“好動”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動腦,樂于學習的精神。教師要精心設計每堂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做中學,從合作中學,在學中合作,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摸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前進,在前進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是課改的核心。
【摘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在表演中培養(yǎng)同學們團結協(xié)作地精神;賞識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分角色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欲望;感知;體驗;面向全體;團結協(xié)作;關注;賞識學生
-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理念分析論文
- 下一篇:胡適治學方法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