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3 09:15:00
導語: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經濟全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進行教育機制、內容、方法等的創新,同時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只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建設者。
經濟全球化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經濟全球化最直觀地從經濟領域表現出來,并滲透到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諸多領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我國加入WTO后,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參與全球競爭的領域更廣、層次更高、交流更頻繁,這大大刺激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沖動,從而使我國的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這必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在并將繼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不斷改進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實效性和針對性,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的課題。
1經濟全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1.1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價值取向多元的、開放的信息環境中,而且大學生受到的影響是全方位、多渠道的。面對新的情況,傳統的單一“說教式”的灌輸模式顯然已經變得不合時宜。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教育混同起來,漠視學生的主體性,與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塑造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適應知識經濟的世紀人才相距甚遠,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受影響。
1.2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心智發育高峰期,充滿了對知識和信息的渴求,并且能便捷地獲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一方面,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教條,會因其知識陳舊和信息量小而失去興趣;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所獲得的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感到茫然,憑借他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分析能力無法對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要創新,更新和加大信息量,同時盡可能注重教育內容的科學性與倫理性、政治性與歷史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結合。
1.3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優劣直接影響到教育的質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處于一種信息優勢的地位。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容易樹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這樣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信息爆炸”時代,學生通過網絡隨時都可以查到各種信息。而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受過系統的計算機和英語教育,面對迅猛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科技往往手足無措。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強對經濟全球化特點和規律的研究,不斷提高個人的知識素質和教學技能,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公務員之家
2勇于創新,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人才,必須同時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政治素質。2000年6月,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是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我們應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創新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上的創新,首先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項系統工程,以歷史的、戰略的眼光來思考、設計這一工作,做到學校各部門、各學科齊抓共管,全員育人;其次,要建立相輔相成的他律和自律相結合的教育機制。通過理論灌輸、榜樣引導、文化熏染、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途徑,盡量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參與管理的欲望,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培養其自我實現感和成就感。使學生思想境界在合力的作用下逐步得到升華,逐步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再次,要建立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激勵制度。物質與精神結合、攻心為上的“軟教育”與嚴格紀律制度的“硬管理”相統一,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實效。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
(1)進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大學生要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思想,特別要自覺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必須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的思想陣地,防止和反對指導思想多元化,要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學校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內容。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大學生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
(2)進行全球意識教育。通過教育,既要使學生懂得不借鑒資本主義就不能趕上資本主義、不利用資本主義就不能發展社會主義;又要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培養學生把國家、民族問題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的習慣。
(3)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愛國主義為主體,立足民族性。全球化賦予愛國主義以嶄新的內容,我們要努力謀取國家利益,也要積極參與制定全球化運作規則,以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以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擁抱和接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素質和能力。
(4)要進行道德意識教育。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反對個人主義價值導向。特別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又要進行全球性倫理道德的教育,如環境倫理、科技倫理、網絡道德等的教育,使大學生成為寓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全球意識和全球責任于一體的公民。
(5)進行法律、法規教育。不僅要進行國內各種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育公民意識和守法觀念,增強法制意識和誠信品質,學會正確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而且要進行國際經濟法規和各種國際公約的教育,用以保護國家利益。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新
(1)要確立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網絡教育為基礎,突出時代性。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我們既要提高互聯網安全意識,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新型媒體資源來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新的重要陣地。要充分利用網絡,改變以前傳統的說教式的灌輸教育模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方針政策及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網絡提供大量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資料,創辦網上電子刊物,開辦專題講座,針對現實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利用網絡交互性進行信息交流展開討論,力求把嚴肅的宣傳主題編成生動形象的程序、軟件,集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以吸引人們的興趣,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關注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到思想與心理相結合,以形成健康的心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心理教育至關重要,人們的許多思想問題都源于心理問題,如由心理失衡導致的觀念變化和思想扭曲,由心理障礙引發的認知失調和行為偏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高度重視這些思想、心理問題,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充分了解大學生的需要、情感、意志、個性等心理特點,直接抓住思想問題的癥結,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手段,正確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里說的實際問題主要是指的那些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如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社會熱點問題等等。解決實際問題是解決思想問題的鑰匙,思想問題往往是因實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而引起的。如果不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僅僅依靠空洞地講大道理,只會引起大學生的厭煩心理,不可能真正解決思想問題。只有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說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由單純的灌輸向多方滲透發展。灌輸式的方法在一定歷史時期曾是非常有效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拓展,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灌輸是硬性的、單向度的,以強制為主;而滲透是軟性的、互動性的,以說服為主。目前對大學生來說,一般性的灌輸和說教已經難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了。因此,在強調灌輸的同時,還要注重思想滲透,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寓教于學、寓教于美、寓教于樂、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使大學生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濃厚氛圍之中。
2.4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主動性
對如何作一名優秀的教師提出過“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要求。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所以,無論是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上,還是在學識學風上,教師都應該率先垂范、為人師表。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只有成為理論家,才有可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家。同時,只有在廣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創新觀念,確定創新思路。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全球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而且還要有廣博的知識,形成多棱角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終處在時代的前沿,使視野更開闊,思想更活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主動性,成為有真才實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高校肩負著培養大批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接班人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新的思想教育方法,利用新的教育手段,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4)
2顧海良.世紀新階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綱領[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11)
3趙艷.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難題[J].思想理論教育,2002(9)
4何斌.社會轉型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探析[J].高教探索,2001(2)
- 上一篇:新經濟時代的營銷創新論文
- 下一篇:事務所的客戶營銷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