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網絡育人的主動權綜述
時間:2022-04-06 08:29:00
導語:掌握網絡育人的主動權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網絡使德育信息國際化,使德育手段現代化,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德育主體。但是網絡也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西方影響、黃色信息等消極因素。全社會應當聯合起來積極采取應對策略,充分發揮網絡的育人優勢,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信息的管理與監控,運用立法手段保證網絡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網絡;機遇與挑戰;育人;主動權
一、網絡使學校德育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于網絡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利弊問題,我們必須用全面的、歷史的和辯證的觀點來加以科學分析。總的來說,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一樣,網絡也像一把雙刃劍,既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一)網絡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使德育信息國際化。由于網絡沒有地理空間上的界限,學校的“圍墻”概念將逐步消失,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不同學校、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國家的德育資源。特別是對于教育者,便捷獲取國外德育思想、理論、方法創造了條件。
使德育手段現代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快速傳播、同步交流、信息檢索、網上學校等功能的廣泛應用,給德育手段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新的拓展。
有利于學生現代觀念的形成。互聯網連通了地球任意一個可以連通的角落。“鼠標一點,世界在你面前展開”。網絡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們可以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并且,這種交往具有雙向平等和非常便捷的特點。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開放意識、效率觀念和全球的眼光。
有利于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德育主體。新的道德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的道德教育,以培養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的個體,形成健康強大人格為終極目標。在網絡社會,學生面對的雖然是一種虛擬世界,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獲取信息的主動性、自由性和參考性,而且此時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無人監督的時空當中,對學生的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的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德育主體。
(二)網絡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西方勢力的挑戰。網絡產生于信息化大國,發展于發達的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積極輸出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美國的“強權政治”在互聯網上正演變為一種“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就語言來說,互聯網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1%,英文的影響力空前巨大。就內容來說,美國CBS、CNN、ABC等媒體的信息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信息量的100倍。這種由信息內容產生的地域性與信息傳播方式的超地域性所導致的文化滲透,是當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傾斜的一個主要誘因。
道德價值導向能力的挑戰。網絡拓寬了人類的交往空間。網絡技術形成的“虛擬社會”深刻地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由于人與人的溝通和交往完全依賴網絡,學生面對的不是父母、老師而是屏幕,與之交往的是隱藏在屏幕背后的“不在場”的人,導致人與人道德情感的冷漠。在網絡社會,行為主體的道德規范已很難再用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和檢驗了,動搖了傳統社會的道德基礎和行為準則。
黃色信息的挑戰。由于在網絡內傳播者與觀眾可雙向交流,信息量大,又魚龍混雜,瑕瑜并存,黃色信息也在網絡內泛濫。據美國的一次調查顯示,網絡上一年有45萬個色情圖片和文件,這些材料被查閱過600萬次,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232個色情信息。學生正處在青春前期或青春期,對黃惑的抵抗力較弱,一旦墮入“黃海”,后果不堪設想。
二、對策與思考
(一)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育人優勢
作為教師,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積極制作各種課件,使德育教育生動活潑;作為學校,可運用校園網絡,設立師生聯系電子信箱;作為縣以上的教育網絡,有關部門盡力建立有教育意義的網站,如建立一些適合學生瀏覽的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網站,讓學生在網上消遣就受到教育;可以組織專家抓緊開發學校德育工作軟件,積極推進學校德育工作信息資源建設。
(二)加強學生人文精神和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免疫力
面對網絡泥沙俱下、洶涌而來的信息潮流,不讓學生上網,不讓學生接觸的堵的辦法是注定要失敗的。惟一的選擇是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一是有針對性地在網下加強青少年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文化自省、選擇、判斷能力和批判意識。二是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強化學生的國家觀念,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鑒別力,粉碎西方國家西化、分化、弱化中國的美夢。三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加強對學生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價值觀和腐朽生活方式、黃色信息面前,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
(三)切實加強對輸出信息的管理和監控
可以借鑒國外的互聯網管制經驗,抵制信息源頭,嚴密監控和檢測互聯網入口,對進入的信息嚴格“過濾”和防范;建立“網絡警察”,規范網絡行為,懲治網絡犯罪,最大限度地阻止各類不健康的信息與青少年的接觸。對此,目前不少國家采用的“過濾技術”,有效地將與色情有關的網站或搜尋關鍵字自動鎖住。同時,加強對公共網吧的管理和對不良現象的打擊力度,杜絕公共場所不良信息的傳播。
(四)運用立法手段保證網絡道德教育
為了根本解決由于網絡不良對學生引起的誘惑,必須盡快制定和完善網絡法規,用以規范網絡行為。由于我國的網絡正在發展中,有關網絡立法還沒有納入日程。1996年國務院曾發出通知要求對進入互聯網絡的計算機用戶進行登記,以便加強管理。相信我國網絡立法工作即將全面展開,運用法律手段避免網絡犯罪行為,為學校創設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凈化網絡空間。
- 上一篇:小議中學化學多媒體教學技術
- 下一篇:談論學生自己審查作文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