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讀教學透析與實踐

時間:2022-04-13 04:25:00

導語:泛讀教學透析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泛讀教學透析與實踐

一、泛讀教學的必要性

閱讀教學的要求日益提高。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閱讀的“二級目標和要求”是能以每分鐘70-80個詞的速度,讀懂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和有關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等不同體裁的材料……除了教材以外,課外閱讀量應達到23萬詞左右。同時還指出:“閱讀是理解和吸收語言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豐富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和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

其二:高考試題對閱讀要求的提高。高考試卷中的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在整個試卷中的分值占80分之多,如果沒有很強的閱讀能力作為基礎,想在高考中獲得高分顯然不易。縱觀近年來高考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可以發現對其要求明顯地愈來愈高,閱讀量逐漸加大,閱讀速度連續幾年“提速”,而且突出了英語國家的文化,考查學生在語篇層次上的整體把握能力及思維創新能力。

二、現狀與問題

1、中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普遍以精讀為主

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多通過精讀來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鞏固和學習語言知識。閱讀教學多限于對課文的“精耕細作”,學生通常只注重教材上的那些文章,很少涉獵課外讀物,閱讀量普遍較少,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弱,基本的閱讀技巧掌握很差,閱讀速度也慢,詞匯量較少。學生閱讀時又往往較多地注重語言形式,過多地注意細節,過分地依賴視覺信息,導致不能正確理解語言,對語言本身不敏感,對英語國家人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相關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很難適應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即使如此,有的學校也很少對泛讀給予足夠的重視,從高一起只是給學生做大量的語法方面的練習,到了高三,所謂的“模擬試題”更是充斥于課堂,泛讀教學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2、學生存在不良的閱讀習慣

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訓練,所以他們的閱讀技能較差,還有不良的閱讀習慣。他們在閱讀時容易把文章割裂成獨立的單詞、句型和語法規則,使文章信息支離破碎,導致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文章內容把握不準確、答題準確率不高、考試時失分較多。

綜上所述,目前的這種英語教學方式顯然很難滿足社會及高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因此在高中開設泛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泛讀課的安排及選材

泛讀課的開設應當正規化、課程化。其內容包括:配置專業的閱讀材料;占有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規定教學目標和指標,對閱讀量、讀速、難度、閱讀技巧等項目做出具體的規定。為此,在泛讀課的開設上作出如下安排:

1、課時安排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專門開設了泛讀課。其中高一二每周一課時,高三為每周兩課時。

2、選材的基本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材料的選材決定泛讀課開設的成功與否。材料的語言要真實地道,難度要適中,體裁及題材要多樣化。由于書面材料極為豐富,選材更要講究科學。作為高中階段的泛讀課,選材時要考慮學生即將參加高考的現實,尤其在高三下學期,應盡可能與高考接軌。具體做法如下:

(1)語言閱讀材料語言應以當代書面語為主,盡量采用英文原版作品。

(2)題材與體裁閱讀題材要廣泛,除了思想內容健康外,還應注意一定的知識面和外圍文化內涵,但不要超出學生的背景知識范圍,并要兼顧趣味性與實用性;體裁要多樣化,不但要有故事、寓言,還要有新聞報道、科普小品、人物傳記、社會讀物及通知、廣告、各類圖標等。

(3)難度閱讀材料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分級讀物較好。生詞率應控制在3%以內。材料太難或太易都不好。

3、材料來源

目前可供選擇的有關材料較多,市場上有關閱讀的書籍也多,水平參差不齊。但仍有不少質量好的讀物,如人教版的同步閱讀材料,北師大的《高中英語閱讀能力訓練》,中國日報社主辦的《21世紀報》,LearningEnglish,NewConceptEnglish及《英語閱讀》,網上下載的材料等。

四、泛讀課的教學實踐

在高中開設泛讀課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教學安排。泛讀課可分為三個階段,各個解讀的訓練方法各異,訓練重點各有側重。

第一階段時間安排在高一,每周一課時,共有40個課時。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訓練,同時存在著不良的閱讀習慣。所以這一階段一般不提供綜合性訓練的檢測性題目,重點在引導學生使用某一項或幾項閱讀技能。所以文章篇幅可長可短,但要控制難度。可采用“三讀法”(threereading)即“引導閱讀法”(GuidedReading)。閱讀前讓學生明確訓練目的及要求,做一些讀前活動(介紹相關知識背景,給出必要的生詞詞義等),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提出閱讀任務并介紹閱讀方法,并觀摩學生有無不良的閱讀行為;閱讀后的活動很多,可做一些習題,如多選題、正誤判斷題及Wh-問題等。同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階段時間安排在高二,每周也是一課時,約為40個課時。由于有了第一階段的技巧訓練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這一階段以擴大輸入量、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和增強理解力為訓練重點。這一階段要在確保準確率70%以上的基礎上,有步驟地“提速”,力求在單位時間內加大輸入量。這一階段的訓練采用限時讀法(TimedReading)的方式,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教師分發活頁閱讀材料若干篇;

(2)教師提出速度以時間要求;

(3)教師計時,學生開始閱讀;

(4)學生閱讀結果,教師給出答案,學生檢查閱讀情況;

(5)教師對閱讀情況進行小結,并對文章中的語言中的語言點,難句長句加以解釋,亦可補充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第三階段時間為高三學年,約為80個課時,此階段的訓練緊扣高考。可據以下原則選材:

(1)每篇不少于1000詞,篇數不少于3篇;

(2)題材多樣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普等;

(3)體裁避免單一化。應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具體做法如下:把活頁文章分給學生(5篇為一個單元),讓學生用30-40分鐘進行閱讀,時間一到,要求學生停止閱讀,核對答案,分析文章的重難點,使學生明白何處出錯,錯在哪里。

以上三個階段為高中泛讀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一環一環,環環緊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五、泛讀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1.閱讀策略的選擇及應用

學生的閱讀效果與閱讀策略的使用密切相關。選擇適當的閱讀策略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效率十分重要。泛讀課的開設和教學實踐應有整體的規劃,應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目的和應完成的教學任務。要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策略,若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應找出其弱點,然后采用適當的方法來加強這些技能。通過三個階段有針對性的訓練來提高閱讀能力。

2.詞匯的處理方法

“閱讀理解的主要問題在于詞匯量及其意義。詞匯量小就不能擴大閱讀,對詞匯意義認識狹隘就難以領會后者的真意。閱讀是一個不斷擴大量和不斷加深對詞匯意義的認識過程。”雖然學了高中五冊課本,許多單詞也學過,但并不等于他們已掌握了這些單詞,學過的這些單詞需要大量的閱讀去鞏固。而且在高考試題中會出現一定量的生詞,還有一些熟詞有了新的意義。這些都需要大量地閱讀去學習和領悟,所以閱讀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鞏固原有詞匯,進一步擴大詞匯量。閱讀前教給學生一些擴大詞匯量和猜測詞義的方法,但切不可對所有的詞都給予講解,而應把那些在文章中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出詞義的詞,留到閱讀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適當進行綜合訓練

聽、說、讀、寫作為言語行為是相互聯系和制約的,應進行綜合訓練,但由于他們具有各自的語言特點和心理特點,又可以進行單項或專項訓練,兩者應結合在一起。閱讀能力也依賴于綜合訓練,例如,聽、說訓練扎實,學生的語言結構意識就強,就能在短時間內理解文章的意義。基本詞匯是較強的閱讀理解的先決條件。牢固掌握基本詞匯,較好掌握基本詞匯,較好掌握構詞法,遇到一些派生詞和合成詞等所謂的“超綱詞”就可猜出其意義,從而擴大詞匯量,減少閱讀障礙,提高速度。當然在閱讀訓練中不要喧賓奪主,還應以培養閱讀能力為主要任務。

4.擴大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對所讀材料的理解,減少閱讀障礙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NMET2001閱讀理解中有一篇關于英語語言發展的問題,若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歷史知識,理解并不難。但很多學生都沒完全讀懂。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從閱讀過程的微觀來看,英語的文化背景屬于語篇中的非語言知識,它可以填補語篇中沒明確表達出來的細節,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相關的知識網絡,引入話題。因此,教師可在閱讀訓練中不斷地擴大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跨文化意識,從而減少閱讀困難,更快地培養閱讀能力。

以上筆者簡單談了從高一年級開設泛讀課,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得到系統而充分的訓練,學生將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及高考對學生的要求。另外,開設泛讀課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準備,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選用適當的閱讀策略,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