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學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和轉變

時間:2022-05-06 04:47:00

導語:小議中學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和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中學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和轉變

我們所說的學習困難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差生”,也不是殘疾學生,更不是弱智學生,所以我們把它定義為:“智力正常但學習狀況異常.完成學習任務有困難”的學生。我們考察分析了學習困難學生的現狀,依據他們的用難程度、形成原因及外在表現,具體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基礎薄弱型

學習基礎差是這類學生學習上的主要障礙。據我們調查測試,發現學習困難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方面,不同項目內容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并不是所有的方面基礎都差。問題較大的如;語文學科中認識常用字失分率為44.5%,基礎閱讀失分率為41.6%;數學學科中基礎運算和代換失分率均超過50%;英語學科中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的掌握情況極差,聽說水平接近于零特別是隨著教育環境的改變、教學內容的擴展與加深,以及課業負擔的逐步加重,這些學生難以適應新的要求,日積月暴厭學情緒有增無減.從而成為穩定性學習困難學生。

(二)動力缺失型

這類學生在學習動機、態度、意志及自我意識等方面處于弱勢。他們在學習上動力不足,常常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目過。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利有意注意的穩定性為例,觀察表明.學習困難學生課內大多數時間未進人學習角色.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根本無意于學習活動。數字劃消法的調研結果表明,學習困難學生的有意注意穩定性水平過低于普通學生的平均發展水平,相差兩個標準差。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國內外研究資料都已證實,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其有意注意穩定性的相關程度達到0.5以上。再以學習習慣為例,據我們問卷調查,學習困難學生中有預習習慣的只占14.9%,有復習習慣的只占16.2%,有獨立完成作業習慣的只占11.%。

(三)能力低下型

這類學生的動機、意志、自我意識水平都不低,但學習能力有限,基本的學習技能沒有掌握,制約了他們的學習活動,盡管百般努力,然而收效甚微。我們曾用語文、數學學習能力量表測得:語義、數學學習能力低于常模的分別為62.1%、78.75%,與常模平均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轉變這種類型的困難學生.往往要花較大的力氣。

(四)品德缺陷型

這類學生學習目的不明,自我控制能力差,且受家庭、社會的負面影響較大,道德品行不端.以致演變成為“問題學生”。

那么,形成學習困難學生的原因究說是什么呢?根據我們的研究.從困難學生的視角來看.主要因素不外乎外部和內部兩大方面。

(一)外部因素

1傳統教育的消極影響從封建時代的科舉取仕直至今天的升學考試,本質上體現的是應試式教育和淘汰式教育。長期積淀的“勞心者治人”及教育中“優勝劣汰”的觀念,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導致一部為學生害怕讀書甚至干脆放棄學習:社會上存在的一些負面影響以及某些不良信息的傳播.也使學生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2家庭教育的負面效應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愈加迫切,也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精神負擔,使他們視學習為畏途。一些家長素質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對于女的學習漠不關心,或者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學習的內在需要得不到強化.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其消極作用不言而喻。

3學校教育的不當舉措。一方面,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另一方面,中考指揮棒似教師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偏愛學習上的“尖子生”,而對學習困難學生則關心較少,甚至置他們于不顧,使之幾大翻身之日。

(二)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即學生自身的因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毫無疑問,內部因素是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形成的根本性、關鍵性的因素。

我們在成功教育研究中證明:不管學習困難學生屬于哪一種類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存在心理缺陷。學習困難與心理缺陷往往互為困果,或答是學習困難導致心理缺陷,或者是心理缺陷導致學習困難。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他們的心理狀態都主要表現為:

1抑郁和自卑。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大多表現為厭煩、厭抑,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無可奈何的狀態,對學習無任何興趣可言.在行為上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孤僻自憐。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常常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學習上喪失自信.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與那些成績優良的學生作比較,于是產生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過低地評價自己,長此以往,自卑心理日漸強化。

2迷惘與矛盾。一部分屬于能力型、基礎型的學習困難學生,他們也想學好,但由于學習基礎未打好,或學習技能差、方法不對頭,雖然學習很努力,但結果還是不如人怠。因而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產生了嚴重的受挫心理.對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況束手無策。有些學生內心的成就感與學習的期望值差距較大。他們原本學習成績就比較差,在學習上沒有較大的成就感,但在其內心深處,卻又希望自己也能象學習成績優良的同學那樣,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重視,因而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處于操深的矛盾之中。

3自慰和僥幸。有些學習困難學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他們常常自我安慰.認為自己學習雖不好,但還有其它的長處;自己盡管差勁,但回頭看看還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學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且心安理得。還有的甚至盲目地認為自己平時不行,考試的時候不一定不行,存在著僥幸取勝的思想.因而不思進取,無意改變現狀。

4逆反與嫉妒。由于學習困難學生常常受到種種程度不同的歧視,因而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對他入的嫉妒心理。他們對于別人勝過自己的地方不服氣.耿耿于懷,表現出對對方地不滿、怨恨,甚至諷刺、挖苦;做出一些既不利人又不利己的事,如故意搗蛋,影響他人學習。散布讀書無用的言論等。

5焦慮和放縱。實際上,許多學習困難學生也想在學習上能有“翻身”之日,于是在無形中給白己加壓,

整天憂心忡忡,生怕自己趕不上人家,導致心種不寧,甚至心中時常充滿無名之火,學習狀況非但未能好轉,反而呈下降趨勢、于是反向發展、原諒并放縱自己,聽大由命,自甘落后,甚至走上邪道,真可謂水行舟,不進則退。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形成學習困難學生的決定性因素是其內部因素,而內部因素的主要方面則是心理因素。

學習困難學生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一些外部的問題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現有條件下我們無法給予更多的干預,而對那些屬于教育自身內部的問題,包括教育教學內部的問題,特別是屬于教師、學生主體的內部機制問題,則是可以改造和轉換的,因此,必須將轉變學習困難學生的視角轉向主體內部以尋求出路。

(一)塑造積極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塑造積極、健全的人格,是轉變學習困難學生的策一位的任務.其根本點就在于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建立和恢復自信。

自信心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之源。成功教育在轉化學習困難學生的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三個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爭取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強化了他們的成功心理。但是,自信心的建立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和誠心予以配合,需要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進行,操作上可運用以下方法:

一是目標激勵法。用切合實際的目標激發其自身積極因素,按照“目標——成功——新的目標——新的成功”的發展思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形成積極人格。首先,目標的確立要得當;既不能過高,否則不易達到;也不宜過低,否則沒有動力作用。其次,目標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學生在平時檢查對照和及時進行目標調控。

二是歸因訓練法。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歸因,提高其自我歸因能力。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學習困難并不是只由某一個因素造成的。若將學習成績差只歸因于相對穩定的能力因素.則必然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因此,對成績差要具體分析,多從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找原因,使學生感到其“差”可變,調動學生改變自我、奮發向上的積極性。曾有這樣一部分學生.由于以往在學習上經歷了多次失敗,情緒低落,信心不足,將失敗歸因于自己智力差、能力低。心理老師在對他們實施心理矯正的同時專門進行歸因訓練,幫助他們將失敗歸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與智力、能力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因素,改善其情緒,提高其抱負水平.使之自信心逐步增強積極性不斷提高,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三是情感溝通法。教師要有“偏愛‘差生’”的胸懷,全方位地關心、理解和支持學習困難學生,多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達到情感“共鳴”,使自己的教育行為得到他們的“認同”。

(二)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注重培養能力

學習困難學生因常常受到冷落、歧視,在學業上,人際交往中處于心理失衡狀態。他們不僅自信心弱,而且耐挫力低。為了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耐挫力,在他們當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過讓學生省察、尋找自身的優點(包括既有的和潛在的優點),或者通過引導大家評價其優點,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從而提高自信心,增強耐挫力,找到新的生長點,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成功教育在改革實踐中,創造了“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等多種成功途徑。開展豐富多采的教育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比如:根據學習困難學生意志薄弱的特點,組織他們參加以班級為單位的對抗賽,讓他們在集體力量的作用下,增強意志;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中的怕苦畏難情緒,組織他們參加戶外的遠足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磨煉毅力。增強耐挫能力,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學科教學中,盡可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適合其年齡特征、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活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中提高其自學、自治、自主能力。

(三)講究教育教學方法,啟迪學生智慧

學習困難學生自尊心比較脆弱,如果沒有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就可能使這些學生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為了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教育方式,又要講究教學方法。堅持正面鼓勵為主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保護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性.做到講場合、講時機,設計好善后工作;再比如將尖銳的批評軟化處理.將敏感的問題含蓄處理,將正向沖突迂回處理,將非原則矛盾淡化處理等。

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我們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教育,以百倍的熱情關心學習困難學生,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創造燦爛人生,走向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