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思愛是教育的永恒

時間:2022-05-20 06:07:00

導語:淺思愛是教育的永恒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思愛是教育的永恒

【摘要】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愛的教育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養(yǎng),有愛的教育是永恒的。教師用自己的愛去創(chuàng)造愛的氛圍,在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培養(yǎng)學生愛的意識,愛的行為,使愛得以延伸,使愛成為永恒。

【關鍵詞】愛的語言;愛的眼神;愛的舉動;愛的意識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愛的教育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養(yǎng),有愛的教育是永恒的。愛的教育就是對學生尊重、理解、信任,與他們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與學生交往中,教師用自己的愛去創(chuàng)造愛的氛圍,在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培養(yǎng)他們愛的意識,愛的行為,使愛得以延伸,使愛成為永恒。

前蘇聯(lián)大教育家馬柯連卡曾經(jīng)說過:“當你對某個學生用盡了所有的辦法,還不見效,感到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愛。當發(fā)覺愛也不行時,說明愛的不真,愛的不夠?!?/p>

愛學生并非要轟轟烈烈,有偉大創(chuàng)舉。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輝,教師的點滴言行也可以體現(xiàn)出愛的思想境界。愛學生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教師應具備“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廉潔從教,團結協(xié)作”的道德規(guī)范,應有不貪圖富貴,不嫌棄貧窮,淡泊名利的境界。教師是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師以美好的職業(yè)形象吸引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敬愛之情,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真善美,學會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

一、教師愛學生要有愛的語言

我們往往推崇孔子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他的教育態(tài)度。孔子教育學生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用和緩的、循循善誘的,跟人商榷的語氣,把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愛的語言很平常,但給予學生溫暖。當學生有困難時,“我能幫你嗎”;當學生回答問題緊張時,“不要慌,慢慢說”;當學生為集體爭光時,“真了不起,謝謝你為班集體爭得了榮譽”;當學生犯錯誤時,“認識錯誤能改正,就是好學生”……這些愛的語言很簡單,但簡單的語言中充滿了愛的熱情和關懷,老師這包含熱愛、尊重、信任、期待和鼓勵的語言,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愛班集體的熱情和改正缺點的勇氣,讓他們變得一天比一天可愛。

二、教師愛學生要有愛的眼神

學生犯錯誤時,急躁的老師往往聲色俱厲,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反而會增加師生之間矛盾。有一位老教育者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在幾十年后,都回憶起這位老師,無一例外地談到這位老師的眼神。有人認為,老師的眼神在嚴肅中傳遞著愛意;有人認為老師的眼神在安寧中透著溫和;有人認為,老師的眼神中充滿父親般的慈祥;有人認為,他的眼神就是一條汩汩流淌的暖流,在不斷蕩滌著人的心靈。有時,一次次富有感情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能夠傳遞這樣美的眼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必須有一個充滿人間大愛的靈魂。

三、老師愛學生要有愛的舉動

一位學者在日記中寫道,老師撫摸著我的頭,關切地問:“你怎么了?”老師的手如同媽媽的的手一樣溫暖柔和,一股暖流沖上心頭……是呀,“撫摸”的動作可謂舉手之勞,但對學生來說老師的這一舉動是如此崇高。這樣簡單的動作對老師來說很平常,但對學生來說則是忘不掉的愛。當學生劇烈活動過后,汗流浹背地走進教室,在享受電扇帶來的涼爽時,老師把它關住,一句“小心著涼”;在寒冷的冬天,當學生衣著單薄時,撫摸一下“冷嗎?”;當學生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時,雙手擺正他們的頭,“小心近視”……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舉動都寄托了老師的愛,無數(shù)次愛使學生心中有無數(shù)次感動。

四、善于當好學生的“心理醫(yī)生”

老師愛學生不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次愛的舉動,老師愛學生更要走進學生的心中,理解學生的心理,善于當好學生的“心理醫(yī)生”。青春期的孩子,隨著生理、心理的變化,產(chǎn)生眾多的心理矛盾:渴望獨立,有“成人感”,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處理人際關系,但未能擺脫依賴和完全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富有進取心,好勝心強,但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眾多的心理矛盾能成為學生向前發(fā)展的動力,也會成為其發(fā)展的阻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使學生在挫折面前學會堅強,,在求知過程中學會進取,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愛會使學生永生受益。

成才先成人,作為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意識,使愛得以延伸。

珍愛生命。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給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給學校帶來了生機,給社會帶了希望,生命是可貴的。但是,青春期的少年往往對“自重”很看重,而漠視生命的存在,當他們在學業(yè)上遇到挫折,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隔閡時,易采取極端的做法:自殘或自殺,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傷痛和負擔。老師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學會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悅納生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延伸生命價值。

關愛他人。當代中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嚴重,缺乏尊重、理解與寬容的道德品質(zhì),這將成為他們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障礙。教師關愛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需的“營養(yǎng)品”。敬老愛老先從關愛父母開始,關愛父母不僅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時道一聲“父母辛苦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與父母溝通,尊重理解父母,減少與父母間的隔閡,使父母在精神上享有更多的愉悅。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師生交往是學校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教會學生愛師、敬師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愛同學,對同伴學會寬容、理解與尊重。與同學正常交往有利于他們?nèi)¢L補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分享更多的幸福與快樂;有利于他們減少閉鎖心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他們在同伴交往中健康成長。

關愛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法律意識、團隊精神、奉獻精神等。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離不開社會作為強大的后盾,就像雷鋒同志所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最有力量。”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學會關愛”,這種有愛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永恒的教育,讓我們用愛滋潤學生的心田,照亮學生的胸膛,指明學生的征程,讓每一個學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