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尚師德桃李滿天下

時間:2022-03-20 03:50:00

導語:建立高尚師德桃李滿天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引言:教師是播撒知識的種子,是傳遞文明火炬的使者。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古之圣賢將教師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聯(lián);歷代文人也將“立德、立功、立言”視為人生“三不朽”。當今21世紀,人類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道德經濟,各行各業(yè)都將在法律和道德的軌道上進步。教師是人之師表,這個職業(yè)崗位更需要從業(yè)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才能不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美譽。面對花花綠綠的世界,面對飛躍發(fā)展的時代,有的教師跟不上經濟的發(fā)展,更趕不上時代的發(fā)展,社會上有許多流行的詞語他們不懂,一些電腦網絡名詞也不懂;甚至有極少數教師經不起金錢與物欲的誘惑,以職謀私,職錢交易,甚至出賣道德,出賣靈魂,做出違背教師道德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即師德,在潛移默化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學生對他的看法,師德體現在方方面面。教學活動中對師德的界定是多角度的,一般認為其內涵包括:一個基本原則和四個基本規(guī)范,即:獻身教育、教書育人原則;學而不厭、勇于創(chuàng)新;熱愛學生、誨人不倦;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舉止文明、為人師表等規(guī)范。那么怎樣才能建設高尚的師德,獲得桃李滿園香呢?我認為建設高尚的師德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教師自身應該發(fā)奮努力積極進取

人民教師是師德建設中的主體,也是師德建設成敗的關鍵,因此只有教師發(fā)奮努力、積極進取,師德建設才能順利進行、顯現成效。

1、努力學習教師道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

人民教師道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的思想領域里戰(zhàn)勝那些錯誤的、落后的道德觀念。學習教師道德理論,主要是個人自學和教育行政部門或教育機構組織的教師道德學習。個人自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靈活性、機動性。樹立教師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確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想。我們應該清楚,在師德建設中只有以教師道德的先進典型作為自己思想行為的楷模,鼓勵自己;在思想意識中凝聚著教師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自己行為的目標,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不會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師德的人民教師。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

教師為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也要注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師自身嚴謹的治學精神、扎實的學術功底、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是良好師德的表現,就會對學生具有感召力。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師德水平,是建設高尚的師德的根本辦法。在師德建設的過程中,從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白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完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中,才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才能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如果只是“閉門思過”“、坐而論道”,脫離實踐去修養(yǎng),那么師德建設就要成為一句空話。

二、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機構要建立健全的師德培育與激勵機制

師德概括地說應該是指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質和專業(yè)技術素質兩大方面。學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門就必須從這兩方面著手來進行師德建設。建立長效的健全的師德培育與激勵機制,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德建設環(huán)境。

1、堅持思想品德教育與政治理論培訓是前提

教育機構每月利用適當的時機可以對全體教師進行一定時間(如2-6小時)的思想品德教育與政治理論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與政治理論水平,以便于教師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yè)精神、關心學生、熱愛集體的精神在工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至。進步倡導教師師德自身完善形式,使每位教師準確把握師德內涵的規(guī)范要求,為師德建設打好基礎。我認為新世紀的師德規(guī)范的要求,在原有的“一個基本原則、四個基本規(guī)范”的基礎上,要突出新的時代特點,現在尤其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針。師德建設要強調教師學風建設、學習精神、教學內容都要朝著體現“最先進生產力、最先進文化和廣大人民利益”的高度去努力。強化知識與時展相適應、知識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

2、加強專業(yè)技術教育與培訓是核心內容

加強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的培訓,以改善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術技能的可能性,良好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使學生迅速地、愉快地接受知識與技術技能;否則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抗拒意識。教師要練就自身扎實的專業(yè)內功,努力成為本專業(yè)的學術骨干。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機構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的專業(yè)技術與技能培訓。我認為一般的做法有兩種:一是以教研室(組)為基本單位組織教師學習相關專業(yè)技術與技能;二是有選擇地集中有關專業(yè)的教師培訓或派送有關專業(yè)的優(yōu)秀教師參加高層次的進修與培訓。通過進修或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與技能,達到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素質、增強其人格魅力的目的。

3、搭建合理平臺提高教師的知名度是關鍵

教育行政部門或教育機構應該給教師提供比較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講座或技術指導等),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或專業(yè)技術水平,又可以提高教師的自信心、成就感和知名度;應該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促進科研活動的開展,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又可以擴大教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4、創(chuàng)設良好的激勵與宣傳表彰機制是保障

根據實際狀況,設立良好的師德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的積極性、自覺性與主動性,可以促進師德建設。根據不同的情況在適當的范圍和場合對優(yōu)秀人才給予宣傳與表彰,樹立典型和榜樣,既可以提高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的積極性、自覺性與主動性,又可以提高教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教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直接影響其人格魅力,當然影響學生對老師的接受程度,這是我們進行師德建設的關鍵所在。因為我認為師德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定位在師德價值的接受層面,因為師德建設是教育活動中教育行為與接受教育行為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僅有教育者一方的主動性,受教育者不積極響應,那么,教育效果是不會好的。

王安石在《原教》中講“:善教者,浹于民心;不善教者施之于民之耳。”(浹:浸透、滋潤)《。禮記.學記》也談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如果我們的教師在師德建設上重視自身涵養(yǎng)的同時,能夠重視師德接受,形成“浹于民心”,并使人“繼其志”的局面,相信我們定能實現“以高尚師德回報社會”的愿望,唯此我們才能實現建設高尚師德、贏得桃李滿園香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