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師與學生角色論文
時間:2022-07-31 12:00:00
導語:數學課堂教師與學生角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上這個課之前,我們數學組的老師在一塊先進行了教研,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在導入部分,我一開始設計的是讓學生到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呈現出一大一小兩艘船和幾個人物,然后我出示“可乘44人”、“可乘26人”、“92人”這些信息,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可是在教研時大家提出數學課上的時間有限,導入一定要簡潔明了,所以便以“五一期間,淘氣和笑笑一行人乘船到海濱游玩,我們來看一看他們在乘船時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這樣簡單明了的語言開始了本課。老師在課堂上就是一個引導者,數學老師就要求語言更加簡煉。
緊接著,這節課的重點部分:探討兩艘船夠么?還有多少人不能上船?我們進行了種種設想。A、學生先提簡單的問題,比如:大船和小船共坐多少人?老師緊接著就問:“誰能解決它?”讓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后估算一下。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本節課的重點問題;B、有學生直接提出“還有多少人不能上船”時,先把它寫在黑板上,再問:“還有別的問題么?”學生也會很自然地提到兩艘船一共坐多少人這個問題,在這里進行列式、估算,轉折“剛才有同學提到這個問題(手指黑板上的問題),你們能夠解決它么”。在這一塊兒,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體現出來,不管學生先出現哪種情況都是可以的,老師在這里要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
在探討算法部分,學生可能出現三種算法:A、92-44-26=22(人);B、92-44=48(人)48-26=22(人);C、44+26=70(人)92-70=22(人)。這三種方法都可以,要讓學生試著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A和B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把兩個算式合成了一個算式,更簡單一些,并且他們兩個的豎式也可以一樣,分成兩個豎式或者合成一個豎式都可以,在下邊進行算法優化時,可以有選擇地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展示可以通過上臺板演、展示臺展示,甚至可以用說一說的方法。數學課堂上要體現計算的算法多樣化,但是算法優化也必不可少。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重點掌握100以內連減式題筆算豎式的寫法。
老師語言的簡練很重要,同樣,每一個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言也是很重要的。在這節課中,導入部分用的是創設情境的形式,觀察動畫時采用的時提前提要求的形式,鞏固練習時采用了承上啟下的形式(如“剛剛我們不僅幫淘氣和笑笑解決了乘船的問題,并且還學會了用連減的方法解決問題。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連減的題,請你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出來。”)
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關系如何更好地把握,如何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在這次教研的時候很注意這個問題,并且我們今后會努力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探討、研究、實踐下去。
- 上一篇:城市戶外政治性社會宣傳管理的意見
- 下一篇:影評價值聲音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