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論文
時間:2022-09-18 09:32:53
導語: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需要
自新課程教育改革后,考入高等院校的高中畢業生所使用的都是教改之后的新教材。基礎教育為高等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高等數學課程而言,基礎性的數學教育課程對其內容進行了適當刪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課程的深度與難度,尤其在高考改革后,牽動高等院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二)以能力為關鍵的素質觀的需要
要想改變以知識多寡與學問深淺為教育質量評價指標的唯一知識質量觀,就一定要提倡與知識經濟相適應,以能力為最終衡量標準的本科院校學生素質觀。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必須將培養重點置于學生通過高等數學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與素養方面,并將其放在學生把握學習高等數學的思想、方法、精神等層面。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的需要
要實現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培養,就必須改革以下幾點:①適當增加數學素質課程訓練,將高等數學思想文化充分突出出來;②降低高等數學內容難度,相應減少學科課程;③適當增加高等數學課程教育比重,加強教育理論和技能;④在所增加的實驗課中,對實踐環節進一步加強;⑤增加素質選修課程,使人文素養得以提高;⑥進一步增加課程選擇性,與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相適應。
(四)現代化教學現狀的需要
就認識角度而言,很多教師對學生后續專業課與基礎課和高等數學之間的聯系比較陌生,而且也不了解后續專業課與專業基礎課中高等數學的作用,他們只懂得就數學課本傳授知識,這會讓學生無法從中體會數學課對后續專業課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就內容而言。新建本科院校中所用教材有過多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應用內容,而且高等院校教師也比較偏重向學生傳授知識,這就忽略了實際所傳授的內容與實際問題、專業學習的有效結合,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高等數學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這就與新建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不適應;就方法而言,習慣沿用滿堂灌、注入式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思維出現惰性,對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造成抑制,對學生探究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就實踐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存在非常薄弱的實踐教學環節,多學少用的現象比較多,其中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相對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就是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
二、改革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路徑選擇
(一)依照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對高等數學教育教學目標進行優化
作為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嚴格遵循“實基礎、適口徑、重應用以及強素能”的教學理念,以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目標,適當調整課程教學要求,制定周密的教學大綱。①高等數學課程多維目標的構建。在保證能夠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前提下,對高等數學課程知識和技能、價值觀與情感態度、方法與過程三維度高等數學教學目標進行確立。②調整高等數學教學要求。不需要過分強調高等數學理論完整性,降低計算與證明的難度,降低高等數學理論要求,進一步淡化運算訓練,以掌握數學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據處理與數值計算能力,突出數學理念,要求學生學會以數學方式解決軟件實際問題。③利用分類方式制定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大綱。對培養應用型人才與高等數學教學內容要求的差異性,通過分類的方式制定適應于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高等數學課程教育教學大綱。
(二)依照培養應用型人才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優化
在固定總課時的前提下,必須依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按照“以應用為目的,實現兩個轉變,形成三個層面,全面把握四大關系”的教學思路。“以應用為目的”指的是依照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的需求,以問題為導入,以數學方法為主線,同時以數學知識產出過程為具體教育平臺,凸顯高等數學整體框架,以此形成高等數學知識整體框架結構。“實現兩個轉變”指的是以注重專業需求的應用導向替代注重數學理論的應試導向。此外,“形成三個層面”指的是將本科院校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基本、深化及應用三層面的劃分。
(三)依照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優化
一是教學過程互動化。建立對話式課堂文化,視課堂為一種互動與對話的過程,通過“對話”取代“獨白”,開辟一種教學新模式。二是抽象問題直觀化。在數學中,必須依照教材內容對教學媒體進行重新組合,通過對新穎教學設計進行創設,使高等數學問題更為直觀化。三是枯燥問題趣味化。枯燥的數學問題通常是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大障礙。四是復雜問題簡單化。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最為簡單的教學方式來系統性處理復雜高等數學問題,采用最簡單語言來具體說明深奧的理論。
(四)依照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策略進行優化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學習最好的老師是興趣,然而,相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學生普遍從小就對數學缺乏興趣,而數學教師忽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或者無法將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出來是導致學生數學興趣淡薄的關鍵性因素。所以,數學教師必須對自身教學藝術進行研究與提高,恰到好處地包裝高等數學知識,采用最佳呈現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其認真品味數學之趣、領略數學之奇、欣賞數學之美、展現數學之魅力、感受數學之妙,使其對知識的期待和好奇充分激發出來,讓其在學習高等數學的過程中體現高等數學文化的魅力與思考高等數學的樂趣。
2.摒棄嚴密數學。
通常情況下,之所以數學教師無法將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有效激發出來,其根本因素就是教師一味倡導高等數學嚴密性,并未將數學教學生動性與數學本身嚴密性之間的矛盾處理好。從另一種角度而言,數學本身的嚴密性是相對而言的,在新建本科院校中,高等數學教育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并非一步到位的,由此可見,高等數學教師必須善于將深奧思想形象化、抽象概念具體化、陌生內容生活化、枯燥理論趣味化,這種教學方式可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3.高等數學情境問題的驅動。
我們通常所說的任務驅動法,指的是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延伸的一種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法著重強調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與任務,通過問題探索方式里維持與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高等數學教師可以問題驅動法將教學內容逐步展開,將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學習,以此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與能力。
(五)依照培養應用型人才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評價進行優化
就本質而言,教學考核評價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也被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鞭策與強化手段。在考核評價中,教師能夠對高等數學教學效果進行檢驗,以便對后續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學生也可由此對所學技能與知識情況進行了解與掌握,改進學習方法。通過結合隨堂測驗、平時成績以及期末考試的多元化方法來考評高等數學學習成績,對學生應用高等數學進行引導,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平時高等數學成績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平時作業、課堂練習、課堂提問、課堂出勤、分析資料、查閱資料以及應用舉例等;高等數學隨堂測驗的內容主要有:數學實驗、教材中的練習以及單元測驗等。此外,教學指導委員會試題庫組共同制定出期末考試試卷,其所占的比例可以依照學生自身情況具體確定,此外,如果學生對高等數學某方面內容有創新與研究,教研室可對其進行免考,以此勉勵學生積極創新與應用。此多元化考核評價制度,從本質上走出了傳統的以筆試當作考核評價唯一方式的弊端。
三、結語
數學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藝術進行研究與提高,恰到好處地包裝高等數學知識,通過適當呈現方式,積極引導本科院校學生品味數學之趣、欣賞數學之美、領略數學之奇、感受數學之妙、展現數學之魅力。此外,在全面履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以及社會服務的高等院校中具有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由此才可以實現“在貢獻中求發展、在服務中求支持”的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愿望,最終實現發展學校與地方的雙贏。所以,在辦學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怎樣滿足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求,對人才培養進行準確定位,同時合理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將更多社會所需人才培養出來,到目前已成為對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影響的一項重大課題。
作者:趙世安韋相龍單位:百色學院數學與計算機信息工程系
- 上一篇:地稅局工作總結10篇
- 下一篇: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數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