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操作數學論文
時間:2022-01-23 08:39:12
導語:動手操作數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卡連柯說過:“把活動引入課堂,以給學生一個強刺激,進而把他們愉快的情緒組織起來、推動起來,使它得以發揚。”可見,活動充滿童趣,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可以迅速吸收知識,并能夠進一步激發和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一節中,讓學生拿出統一規格的平行四邊形的紙,想辦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在整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個長方形。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注重探究活動進行指導,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當學生成功的拼出長方形后,我抓住時機,讓他們進一步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學生頓時又來了興趣,動起手來,反復對比。對于結論正確的學生,我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能引導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整個學習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參與新知形成的過程,隨著一個個難題的攻克,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樂學、善學。
二、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而變成主動的參與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學生初步掌握角的基礎知識后,我讓學生親自做一個角。大多數學生用兩根木棒組成一個角,有的學生用兩根手指組成一個角,有的用橡皮筋拉成了一個角,有的用吸管折成了一個角……大大小小,不同材料的角出現了,學生們高興地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享受著成功地喜悅。在此,我又進一步提問:“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小?和你們材料的長短有關系嗎?”學生的興趣又高漲起來,動手比起來,最后大家一致得到一個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的大小有關。學生不斷涌現的創新手法,使他們在愉快的心境中輕松地獲得了知識,學得有趣、學得有效。
三、在動手操作中構建學生的空間觀念促使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除了培養觀察能力,還必須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活動,讓他教學動態們自己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量一量。例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親自實踐,親自把物體放入水中,觀察其變化以理解“占空間”“占空間大小”。又如,在體積單位的建立中,每一個體積單位我都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另外,在練習中指導學生的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加深認識,有利于發展空間想象。在一次練習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最少幾個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大的正方形?”開始不管我怎樣講解,有一部分學生總是皺眉頭,想不出來。在語言難以解釋清楚的時候,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答案頓時擺在學生的眼前,經過實踐、動手操作,清晰、準確地把握了圖形的特征,從而形成了穩固而清晰的空間觀念,而且培養了學生周密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教育作為工具的價值在于應用實踐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在數學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學生的動手操作,動手是實踐的重要形式,低年級要學習長度單位,認識和換算,而這時的學生年齡小,認知面窄,往往對這些單位運用不好,經常鬧笑話,例如,有的學生寫道“黑板長4分米”“我的身高是140米”。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在于學生對事物沒有具體的感知和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體會不同單位的含義,從而恰當地選擇單位。二年級“圖形的拼組”一節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選小棒,搭正方體和長方體,讓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整節課,讓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完成選小棒擺的過程,使學生在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實踐能力。實踐證明,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很有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利用已有的知識去嘗試解決新的問題,力求做到凡事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主動參與,在操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到了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作者:孟祥榮單位:河北省黃驊市黃驊鎮沈莊小學
- 上一篇:住建局防汛工作方案
- 下一篇:小學體驗教學數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