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范文
時間:2023-04-11 19:07: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手做做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說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篇2
我們班的張老師,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近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張紙,卻不是這樣,為什么呢?”一個小朋友說:“應為杯子是斜著放的。”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沒有空氣紙掉下來了。”但自己又不想不出結果。
我回家后,我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自己動手手做做看啊”我就找來一團紙和一個杯子還裝滿水的盆子里。哎呀和老師說的不一樣,我想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問老師,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老師聽了,哈哈大笑。老師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老師的話也不是全對的,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我聽懂李老師的話,高興地笑了。
篇3
我懷疑劉強東跟奶茶妹根本就沒有半毛錢的私人關系,純屬代言人關系也不好說,按劉強東這樣的身份和能力,要是想認真找個人過下去,沒有必要弄的這么高調。
我們先來看看這次炒作為京東帶來哪些實質性的效益
先看劉強東的百度指數,從12月26號一直到1月3號前劉強東的百度指數都是在6千左右,3號當天小小的一炒作就到了2萬,直接翻了三倍。額滴神,這砸多少廣告也買不回來的效果撒。這為ceo營銷省了不少廣告費,想當年陳歐拍ceo代言體的時候,那花了多少錢才達到的效果,劉強東輕輕松用一個奶茶妹就開始逆襲了
我們可以來對比下陳歐和劉強東兩人在炒作的時候所帶來的互聯網關注度
陳歐在宣傳陳歐體那陣子,人氣指數挺高的,但也不超過10萬,而且是在電視媒體砸了那么多強。
你看劉強東就靠一個奶茶妹,編造各種故事,最高炒到了18萬的指數,而且你看后面的曲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往上跑,話題都是離不開奶茶妹這個關鍵詞。
所以你想想看,陳歐在帥,也抵不過一個光棍王老五和一個小清新聯合在一起的炒作。
這里基哥可以做個大膽的預測,我懷疑劉強東跟奶茶妹根本就沒有半毛錢的私人關系,純屬代言人關系也不好說,按劉強東這樣的身份和能力,要是想認真找個人過下去,沒有必要弄的這么高調,即便是再為了企業,也沒有必要把你老婆拿出來任人討論吧?
同時上漲的還有哪些關鍵詞的百度指數呢?
先來看看最關心的京東商城或京東兩個關鍵詞是否有上漲
京東商城和京東兩個關鍵詞的指數很安靜,保持平穩,看來京東公關團隊這次的主要營銷目標不是直接指向京東,但基哥預測明天還會有新一輪動作,現在還不好說
但是,lvchabiao.com
這個域名火了,今天被爆料這個域名指向的是京東的首頁,雖然京東官方發文說這個不是他們官方的意思,有人惡搞。我也相信有人惡搞,趁著這件事把這個域名炒火,然后賣給京東。
什么都不說,先來看一組數據,一個八個月前注冊的域名,之前在互聯網上沒有任何的收錄,經過今天這樣一炒,竟然有將近2000個反向鏈接被百度收錄,明天估計還會有更多
了解事情的朋友應該知道,奶茶婊這個詞也是京東特意為奶茶妹造出來的,后來通過各種手段炒火的,京東的公關團隊炒作這個詞事先,肯定會先注冊域名了。如果京東連這個域名意識都沒有,那高價收購jd.com這件事純屬意外懷孕了,你覺得按京東cmo徐雷的風格,可能連這個都不懂嗎?
所以很大概率,naichabiao.com這個域名就在京東手里,我猜測過去接下來新的一輪公關里,就是這個域名的正式上線,這次只是為這個域名的上線做一次宣傳而已。
至于什么奶茶妹獲得了3千萬的分手費,奶茶妹懷孕,都只是為了炒熱本次事件,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因為大家好像都并不是太關注奶茶妹,而且這也不是京東公關團隊的本意。
所以,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京東這輪的分手事件,一個是炒作一下劉強東,讓劉強東保持一個熱度,另外一個點就是為新域名的上線做一輪宣傳。
看了劉強東和奶茶妹的這次分手事件,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首先,炒作的話題要具有全民性
什么樣的話題才具有全面性?娛樂八卦類是其中一種,并且對企業本身又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你說劉強東和奶茶妹分手,劉強東是個男人,而且是鉆石王老五,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奶茶妹正值青春,而且也是單身,雖然兩人的年齡差距很大,但很坦然的公布了戀情,合理巧妙的避開了明星包養,企業老板包養明星這樣的負面新聞。是人就有喜歡和不喜歡,即便是兩人真分手了,大家也能理解,誰沒有過分手呢?
所以忘年戀,大老板,女明星這樣能夠引起關注又能刺瞎人的字眼,通過高調宣布,使得這段戀情合法化,同時也使得劉強東的形象屌絲化,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老板,他也有男歡女愛之情。
關于劉強東屌絲化,他自己在好多視頻里也有提到過,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在接受優米網的采訪時就說過自己是個屌絲,并且還親自送快遞等等,通過這些行為來弱化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形象。
其次,話題要有持續性
還是拿陳歐的陳歐體來舉例,雖然陳歐體非常的勵志,震撼了一幫屌絲,但陳歐不可能天天去講自己的勵志故事吧,而且大家聽了也會厭煩。并且一個人唱戲總是孤獨的,有些話也不太方便自己出來抖,不然就會搞成下一個陳光標。
所以劉強東選擇了雙簧戲,找了一個女明星來做代言人。前面基哥也分析了,奶茶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京東的代言人,而并非劉強東的戀人,這個你用男人的邏輯來判斷就清楚了。
一個有錢的老男人,和一個年輕的女明星之間,只要你肯編,肯定有講不完的故事了,劉強東是企業圈,互聯網圈。奶茶妹是娛樂圈,把最無趣的互聯網圈和娛樂圈通過這段戀情的關系綁定了再一起,這樣通過娛樂的方式講互聯網的故事,就容易讓人接受很多了。
再者,每次的話題不要太大,但要持續
通過劉強東近年來的百度指數我們可以看出,每個月都會有那么一波小,除了有一輪到了將近20萬的指數以外,其他都在一兩萬這樣的頻率,沒有炒作的時候在6千左右。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波段節奏,不定期有亮相,每次又不是弄的特別大,因為弄得特別大首先是公關費吃的緊,而且弄的太大會給人造成不務實的感覺,你花那么多錢去炒作,不好好去管理企業,讓其他人怎么想?
篇4
關鍵詞 怒江地區 演示實驗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1調查情況統計
1.1 在演示實驗中學生的活動及教師表現的調查
(1)在演示實驗過程中,你喜歡?
A、看老師演示 B、看其他同學去做 C、自己動手
A 5.00% B 4.00% C 91.00%
(2)在課堂演示實驗的過程中,你在?
A、觀察老師的演示 B、參與其中 C、只等實驗結論
A 73.00% B 8.50% C 18.50%
(3)在課堂演示實驗過程中,出現過實驗現象與相關知識不符的情況嗎?
A、偶爾出現 B、幾乎沒有出現 C、沒出現過
A 11.25% B 60.25% C 28.50%
(4)出現上述情況時,老師?
A、簡單解釋 B、查找原因,重新演示 C、說是儀器故障
A 24.50% B 54.00% C 21.50%
我們可以看出91.00%的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愿望非常強烈,不滿足于只是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發現物理規律,而是更想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去發現物理規律,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他們都只是“觀看老師演示”,“等待結果”,只有不到10%的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中來。從中也能夠看出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準備、實驗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致使從實驗現象中得不出預期的物理結論時,找不到出現問題的原因,達不到預期效果。
1.2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完成情況及教師的教學情況的調查
(5)初中物理課本上的演示實驗,你的物理老師?
A、基本上都做,且方法、儀器與書中基本相同
B、基本上都做,但方法、儀器有些與書中不同
C、只有少部分能做
D、幾乎不做
A 73.25% B 8.50% C 14.75% D 3.50%
(6)你的初中物理老師跟你說過實驗方法嗎?
A、經常說 B、有時說 C、幾乎不說
A 57.75% B 26.25% C 16.00%
(7)你的初中物理老師使用過日常物品來做演示實驗嗎?
A、經常使用 B、偶爾使用 C、從不使用
A 27.75% B 52.75% C 19.50%
從以上我們可以發現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完成情況比較理想,只有3.50%的教師不做演示實驗,大多數的教師都在實驗的同時把科學方法也傳授給學生,但是只有少數部分教師能利用身邊的物品來設計完成實驗,而且做實驗的方法與書本中不相同。
1.3對學生課外實驗情況的調查
(8)你的學校開放過物理實驗室嗎,準許你們去借實驗器材嗎?
A、可以去做實驗、借器材
B、可以去做實驗,器材不準借走
C、既不開放實驗室,也不準借器材
A 13.25% B 73.25% C 13.50%
(9)在初中物理學習中,課外自己動手做過實驗嗎?
A、經常做 B、偶爾做過 C、從來不做
A 19.50% B 50.25% C 30.25%
通過調查發現物理實驗室很少對學生開放,學生基本借不到實驗器材,學生課外動手做實驗的興趣也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根本沒有自己課外做過物理實驗。
2調查的結論
2.1學生了解演示實驗并知道其重要性
從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64.00%)對于演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充分的。絕大部分學生(61.00%)認為演示實驗教學對于加深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印象和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規律有很大幫助。
2.2學生喜歡演示實驗并知其可以幫助掌握物理知識
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科,很容易被引起很大的興趣,因為這些知識非常的貼近生活,在身邊經常可以看見和感受到物理現象。有83.50%的學生對物理演示實驗感興趣,而僅有11.25%的學生對實驗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就對這些內容感興趣,有了興趣以后就會對物理進行鉆研,從而進一步掌握物理規律。
2.3演示實驗深受學生關注,想自己動手或參與動手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自我能力的發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基礎。91.00%的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愿望是很強烈的,不滿足只是觀看老師做,而是更想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去發現未知的物理世界。
3怒江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學習主動性缺失的原因
(1)教師主體地位。現在部分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學觀念并沒有轉變過來,還是在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夠跟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動,被動的接受知識,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課堂教學平淡乏味。部分教師的課堂(下轉第61頁)(上接第34頁)平淡,乏味,很少采用情景教學,更有大部分老師根本不做物理實驗,學生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主動性逐漸降低。
(3)學生看不到自身的進步。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都是以學生的成績作為標準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又沒有能夠進行分層教育,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成績一日不如一日,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主動性逐漸降低。
(4)學生自身因素。學生在所接受的教育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表現自我,積極主動方面的機會很少,部分學生害羞,不敢主動參與到和教師的合作交流中去。
4 基于怒江地區物理教學自己的一些觀點
4.1將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可以“動手做”的驗證性實驗
演示實驗的功能多限于實驗現象的展示,忽略了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在演示過程中學生是被動的缺少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將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可以動手做的驗證性實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實驗中來,可以讓學生獨立操作,或是教師學生一起實驗,探索問題發生的原因。
4.2將“想想做做”的小實驗改成學生可以“動手做”的探究性實驗
將課本上的部分“想想做做”的實驗加以修改,變為學生可以“動手做” 的探究性實驗。教師可以在講解基本儀器及其操作方法后讓學生熟悉及學會簡單操作,增加了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如在講授升華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不要按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而是增設問題:請大家猜想一下碘蒸汽是固態的碘變為氣態的碘?還是固態的碘,先變為液態的碘,然后再變為氣態的呢?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提供相關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驗證自己的猜想。
4.3將部分抽象概念、規律內容增加為學生可以“動手做”的探索性實驗
我們都知道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大多是比較直觀、感性的,但也有些規律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等是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排出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應用邏輯推理,由想象思維塑造出理想過程,經過輿論、判斷,得出理想條件下科學規律的過程。這對于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完善的初中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但是這些規律雖然比較抽象,但是還是建立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以此為突破口,將這些可行性的實驗安排在課堂中穿行,變身為學生可以“動手做”的探索活動,讓學生從實驗中自己總結出規律性的結論,也就是將抽象概念形象化,效果會好得多。
篇5
關鍵詞:親近英語 動手 發展規律 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在40分鐘的一節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很多教師因為無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而傷透腦筋,費盡心思,往往尋找到的教學方法效率低。若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熟知他們本性特點,好動是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有的一種不自覺行為,在學習英語中強制性的讓課堂中兒童都端端正正的坐著是違背兒童健康成長的軌道的,采取以動制動的方法,滿足了學生想動的天性,又能寓教于樂,在動動手中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分級目標中一級目標中描述道“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動作、做游戲、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一級目標中就已經明確提出小學生動手操作在英語初級階段學習中的重要性。以下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談談如何讓小學生在動手中親近英語。
一、激發動手興趣―樂學
興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凡事都以興趣為內在的動力。教學工作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沒有,是不是把學習視為一種樂趣在享受。學生本身對于動手制作,或是設計、畫圖很感興趣,在這些活動環節中,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以一種思維活躍的接受狀態感知著,并且通過手腦并用,大大提高了對所學英語句式或是單詞的理解與掌握。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著,將原本索然無味、毫無趣味的句型因聯系了動手操作而變得趣味盎然,學生注意力集中了,他們在享受這一有意義的過程。例如在5A unit 9 Shapes中的一節復習課上,讓學生將提前準備的火柴拿出來,利用一根根火柴來拼自己喜歡的圖形,復習圖形類詞與句型How many …are there?There is/are …學生在知道自己的任務之后,埋頭拼了起來,教室里很安靜,學生們都投入到了動手操作的環節中,在巡視中,發現很多學生很擅長于拿小棒拼圖,拼出的房子布局合理,造型獨特,還有拼動物的,栩栩如生,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創造的靈感。許多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了,所以投其所好,告訴學生展示的方式,讓他們以對話的形式來呈現自己的作品,期間學生們都能積極踴躍,自信滿滿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變得喜歡說英語,喜歡與他人交流,喜歡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
二、鼓勵動手探究―能學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實踐在認知中的不可替代性,只有身體力行,才能學到真知。許多學生不自信,在課堂上或是在作業中遇到難題或是他們自己感覺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會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多鼓勵孩子們動手實踐的能力,動手探究的能力,樹立起通過努力能學好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在教5BUnit 6A PE lesson 學習身體器官類的單詞,有些詞音近形似,如head與hand兩個單詞學生在學習中極易混淆。設計了一個Listen and do(聽聽做做)的環節,教師說詞,學生指一指或是展示自己的身體某部位,既能訓練學生反應能力,又能在聽中感知單詞的發音,在做中理解單詞的含義。又在新授finger這個單詞時因單詞較長,有些后進生在跟讀中讀的很吃力,也比較被動,于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手來輔助學習,每位學生跟著老師說唱“one finger,two fingers,three fingers…”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改變了剛開始接觸這兩個單詞挫敗感、失落感、憂郁感,經過動手去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樹立主動學習,能學好的正確的學習觀。
三、提升動手能力―善學
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學生能通過操作去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努力、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也得到了發展。而且學生在主動地參與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設計動手做一做的環節,化靜為動,將語言的抽象具體情境化,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蘇赫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兒童真正的動手做了,他們才能知道如何學習,才能開出絢麗的智慧之花。在教授5B unit6 FGH部分中,學生跟著動畫視屏邊做邊唱邊學,Do some exercise with me,do pushups ,do handstands…,學生對do pushups ,do handstands這兩個詞組理解有困難,但是在看看做做中會說、領悟與理解。在觀看動畫中有趣的動畫人物就身臨其境地跟著做了起來。之后,有學生舉手提問問題,說:“歌詞中出現的left與課文中的lift分不清楚”這位學生說明在動手做中思考了,并且練習之前所學的舊識,發現了形近的單詞,將這兩個詞放在詞組中便于學生識記:turn left;lift up因為都是兩個動詞詞組,所以通過動作記住詞組再來辨析個別單詞的詞義,日積月累,善于將新知識融入舊知識之中,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習者而言是善學的關鍵,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顯著特征之一。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將兒童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根據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多讓他們動手思考,適應發展需求。手腦并用,讓學生動手成為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重要的措施。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英語世界中享受著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動手做”; 素質教育; “Learning to be”(學會生存)
聽會忘記:You hear,you forget;
看能記住:You see, you remember;
做才能學會:You do,you learn。
美國若貝爾獎金獲得者Leon Lederman在十五年前提出了“HANDS—ON”(“動手做”)的學習模式,已經取得了公認的成功,被許多國家列為外語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我國教育部和科學技術協會于2001年5月也共同啟動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動手做”科學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通過該項計劃的實施,“HANDS—ON”目前已在各級各類學校促進外語教學改革、實現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本人在教學中采取“HANDS—ON”學習模式談談個人的體會和做法。
提起“動手做”,總以為只和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相關。其實,“動手做”教育不僅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廣泛使用而且會發揮出令人驚喜的積極作用。
一、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地道英語
英語的學習,主要在于吸收、積累語言和習得、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積淀有兩個心理學前提:一是主體的親歷性,學生主體必須真實參與語言過程;一是環境的“真實性”,即為主體的“真實的”語言活動提供同樣“真實的”語言環境。因此,要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化的”的語言環境。“HANDS—ON”非常好地同時滿足了這兩個前提。
二、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俊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呢個就會積極、主動、充滿熱情的去學習新的東西。所以在英語教研過程中我們必須采用活潑多樣的形式,盡可能的多用情景交融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在中等職業學校,許多學生都有偏科的現象,尤其是一些男同學,電子、機械等專業課程和動手實踐課學的相當不錯,英語方面卻毫無靈氣。他們講英語課視為聽天書,上課時筆也懶得動。但在采用“HANDS—ON”學習模式后,當他們看到別的同學做的精彩紛呈,就再也坐不住了,也興致勃勃的參與進來。一兩次之后,就有同學提前到我這里來拿資料,以便“笨鳥先飛”。“動手做”極大提高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榮譽感,而這又慢慢轉變成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我發現這些同學聽課時注意力明顯比以前集中,也開始主動做做筆記。有了這樣良好的轉變,成績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在“動手動腳”中學習科學知識
職業的英語課程一般在一、二年級開設,此時學生們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還比較匱乏,英語教學中的“動手做”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點,他讓學生有機會親歷探究自然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未出盡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為良好科學素養的未來共鳴打下必要的基礎。比如在“the amazing balloon in the bottle”的“動手做”中,經過fill the balloon with water等幾個步驟之后,學生們訝地看到氣球真的緩慢滑進了瓶子。這時我就要求他們來思考what makes the balloon into the bottle。在這段時間的熱烈討論之后,學生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the difference of air pressure。假如一個“動手做”可以讓學生們人是一種科學現象,那么幾年之后同學們就幾學會了英語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科學知識,這也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
四、在互相合作中實現素質教育
聯合國為21世紀提出的教育口號是:“Learning to be”(學會生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學會與人合作共事”。在“HANDS—ON”教學模式中,很多時候一個“動手做”不是一個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的,或一個人不容易完成。這個時候我會征求學生的意見,把它們分成若干個小組。在活動中發現一段時間之后每個小組都會精誠合作。碰理解的詞他們會互相討論;實驗成功了共同分享勝利的喜悅,失敗了共同找出原因。他們在發揮自己長處的時候,感受到為小集體貢獻自己力量的快樂,同時也了解到別人的長處、興趣愛好等;更意識到只有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才能夠做得更快更好。這樣不僅增加了同學們的互相了解,培養了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更將互相合作的意識滲透到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而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之一。
總之,在“HANDS—ON”學習模式因促及學生的情緒,促及學生的精神需要而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我們要遵循語言的規律,根據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欲望的特點,努力創設輕松高效的英語學習環境,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曉娟.談大學英語課堂中情感教學的實施「J.現代教育科學2004.
[2] 林潔丹.從系統管理學角度談班級的人本化管理[J].衛生職業教育,2008(1).
篇7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教學 素質
我們不僅要重視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還要從多角度去觀察教學的實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學習的平臺,實現《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把如何培養學生的素質貫徹于數學教學中,應用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操作、建立學生自主探索機會、建數學應用平臺,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為此我對這個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可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望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問題情境要能夠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如根據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例題;或用鮮活的問題驅動、模擬前人探究的情景;或設計精彩的數學游戲,給學生提供主動求索的問題情境;或提出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如何利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知識的價值;或在教學中適當引入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知識、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讓課堂充滿時代氣息,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增強他們對社會、對時代的責任感,使他們主動要求學習。如利用多媒體演示實物數數等。
二、建立動手、動腦的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
從心理學來說,動手實驗比耳朵聽、眼睛看感受更深。教師不僅要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還要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習慣,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以“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現代教育學家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僅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課堂上不僅僅要讓學生做做練習,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也要讓學生自己動一動手,去體會數學的原理,這樣學生在做作業時,才能體會得更為深刻。如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認識圖形”主要是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和拼圖,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摸一摸、拼一拼,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摸的是什么圖形,拼出來的又上什么圖形,鼓勵學生描出、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動手做(一)”要先引導學生欣賞“風車”、“萬花筒”、“蜻蜓”等美麗的圖案,再讓學生一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在欣賞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然后再讓學生“涂一涂”,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動手做(二)”主要是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并拼出一些簡單的圖案。“動手做(三)”主要是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圖,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或與眾不同的圖案。總之,教學本單元內容,要給學生足夠的動手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感受與欣賞圖形美,感受圖形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三、構建自主探索機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目標,進行創造性教學,培養創新人才,是時代的需要。在數學教改的探索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教改要真正出成效,不能僅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觸角深入到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中,滲透創造教育思想,從根本上改革當前數學教學現狀,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因素,那么如何利用數學教學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他們具有旺盛的精力、廣泛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這都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發現學生的這些因素,重視這些因素的培養。如:有一次,我看見小朋友在做“錘子、剪刀、布”的游戲,我靈機一動,在黑板上出示15個按白、黑、灰順序排列好的小兔圖片,對學生說:“我不看黑板,你告訴我第幾只,我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經過實際,學生們急于知道其中的奧秘,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誘導學生創新的第一要素,在學生弄明解題方法和答案后,我請學生自己排列順序。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形成創新意識的重要條件,啟發和激勵學生的濃厚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的前提。鐘聲響了,學生們還舍不得下課,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從圖片的排列規律,你想到了什么?”這下教室里更熱鬧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有的學生說數學也可以按規律進行排列,例如2、6、18、54、162、486;還有的學生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都是按規律排列,例如高樓建筑、階梯、時鐘等等。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力為基礎,從以上事例說明,只要我們有心,就能點燃學生的創造之火。
四、建立生活的應用平臺,讓學生實踐數學
篇8
關鍵詞 興趣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關系到教學效率。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通常采用形象生動、有趣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低年級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
1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以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應當在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基礎上,發揮主導作用。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具有極強可激發性,教師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神態、直觀的教具課件,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一年級課文《比尾巴》時,可運用肢體動作表示各種動物尾巴長短各異等不同的特點,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爭相模仿。同時,讓學生跟著老師的肢體動作朗讀課文,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很快進入情境,理解了課文中的語境或意思,很快掌握了“公雞尾巴是彎彎的,松鼠的尾巴像一把傘”等知識,教學效果顯著。
充滿情感的教與學,能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情感激發、陶冶的氛圍中。從而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好奇與興趣,進而全身心投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找春天》一文時,通過抓住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特點,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導讀,激發學生對春天美麗景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再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動植物生長的情況,探索無窮的奧秘。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昂,更好地領會了課文內容。
2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良好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夸美紐斯說過:如果學生不愿學習,不會學習,那是教師的錯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習產生興趣。例如上課提問時,有的學生緊張,可先用欣賞的目光和啟發式語言鼓勵他們,并微笑地贊許孩子能夠主動發言。這樣做能極大地鼓勵膽怯的孩子,緩解緊張的心情。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中,逐步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主動相互探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中常會遇到學生因某事被老師批評后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對該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學情緒。反之,如果學生常常獲得老師的肯定、贊賞,他會很喜歡這位老師,進而對該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把對老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科學習上,由喜歡老師到喜歡學習。
3應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學會、學好的過程。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情、景、視、聽結合起來,集聲、形、光、色于一體,使微觀可以變得可視,歷史萬象變遷得以回放,使大自然奇觀可以展現在眼前,對學生產生全方位、立體感知,飽含信息量,讓學生充滿聽說讀寫的愿望,進而優化語文課堂,提高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動畫、音樂類多媒體課件情有獨鐘。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把一些較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而且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我在教二年級課文《北京亮起來》時,文中有許多成語:華燈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等,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些困難,有了多媒體課件的幫忙,學生就很快理解了文意并積累了豐富的詞匯。
4鼓勵質疑問難,拓寬知識引發學生興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內容,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例如,二年級課文《數星星的孩子》,學生感到很疑惑,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這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最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解開這一疑惑。讓學生在疑惑中吊足胃口體會學習的樂趣。在課外閱讀時間用講故事的形式給介紹一些淺顯易懂的宇宙知識:星座、恒星、行星等。推薦《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等科普讀物給學生,在班級里掀起了“宇宙知識熱”。
篇9
一、作為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點撥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現在的教師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評論者、欣賞者,也可以是顧問和朋友。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
讓他們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首先,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需要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教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能適時地給以贊同表揚或指正他們的觀點。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予啟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如不這樣,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計算的原理,說出概念的形成,說出公式的推導,說出解題的思路。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獨特的想法不要輕易否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學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其次,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在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由于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通過交流和討論知道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時的缺陷。
最后,要鼓勵學生善于動手實驗。數學實驗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張景中認為數學實驗就是動手算一算、畫一畫、量一量。一個題目光想不動手,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動手做做常會有啟發。代數問題把字母化成數試一試,幾何問題多畫幾個圖看一看,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顯著得多。例如,上“軸對稱圖形”時,組織學生進行折紙實驗,學生能折出多種多樣的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看著自己的作品,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富有成就感,進而產生一種求知欲,從而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時,組織學生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實驗,學生常常能拼出如課本的兩個圖形,而這些圖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因此,學生通過數學實驗,手腦并用,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10
fù jìn cǎi hónɡ tǎo yàn chuán rǎn
zhēn zhū ní nìnɡ hū huàn kuā jiǎnɡ
二、我是背書小高手。我還能默寫,每個字都能寫正確。(18分)
1. 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4分)
2.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葡萄溝》)(10分)
3.誠心能叫 落淚,實意能叫 發芽。(“讀讀背背”)(4分)
三、我是積累小行家。我積累了好多好詞,快來試試身手吧!(6分)
樹木( 茂 )( 盛 ) 群山( )( )
( )( )舞動 ( )( )撲鼻
四、給句子中帶點的字選擇一個正確的音節填在括號里。(8分)
jiān jiàn
1.絨線團中間( )是一只黑白相間( )的花貓。
shènɡ chénɡ
2.傣族人民盛( )上美酒,舉行盛( )大的儀式歡迎。
五、我是超級魔法師。我會照樣子變化。( 12分)
1.例:照相——照相機(6分)
灑水 —— ( )
( ) —— ( )
2.例:奶牛——牛奶(6分)
山上 —— ( )
( ) —— ( )
六、照樣子,寫句子。(10分)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 ,就 。
2.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一會兒 ,一會兒 。
七、仔細讀讀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兩個句子,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想想還可以怎樣說?學著換一種說法吧。(5分)
1.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動手做做看》)
換一種說法:
2.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郵票齒孔的故事》)
換一種說法:
八、讀短文,回答問題。(12分)
地球清潔工
這一天,地球公公在一棵榆樹上掛了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地球清潔工報名處”。不到半天的功夫,就來了許多報名的。
海鷗說:“我是海面的清潔工,我能把海面上漂(piāo )著的死魚,人們倒在海里的剩飯、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凈凈。”
河里的鯽(jì)魚從水中伸出頭來說:“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蟲呀、水草呀,還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掃得干干凈凈。”
穿著一身黑的烏鴉說話了:“別看我樣子長得丑,我專吃地面上的蠅蛆
( yínɡ qū)呀,地蠶呀,我把地面上的臟蟲子吃掉,地面就會干凈多了。”
蚯蚓(qiū yǐn)從泥土里鉆出頭來,說:“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經過我的消化后,就變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聽了大家講的,哈哈地笑起來:“你們能為我做那么多的清潔工作,我真要謝謝你們啊!”
1.文中說到的地球清潔工有 、
、 。(4分)
2.為什么說他們是地球清潔工呢?把你的理由寫在橫線上。(3分)
3.你還積累過下面這樣的詞語嗎?照樣子寫兩個。(2分)
干干凈凈
4.你還知道誰是地球清潔工嗎?(3分)
九、小朋友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