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數學教學改革宏觀思考

時間:2022-07-09 03:28:52

導語:高校數學教學改革宏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數學教學改革宏觀思考

摘要:數學學科一直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對部分學生而言,趣味性強,在學習過程中會獲得極大的樂趣,但是,對另外一部分學生而言,數學又抽象難懂,很難理解、學習,因而,數學學習往往成兩極化趨勢,喜歡的學生特別喜歡,不喜歡的學生特別不喜歡。基于這一現狀,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進行數學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從而使更多學生喜歡數學,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本文以高校數學為例,闡述關于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一些宏觀思考,希望可以提高高校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一、前言

高校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對學生的自主性具有較高的要求,與小學、初中、高中不同,教師不會為學生設置太多的作業,也不會要求學生必須做多少練習題、背公式,學習完全憑借學生的自覺性,因此,把握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產生自覺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為重要。但是,目前,高校數學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而,需要對高校數學教學進行改革,以達到培養高素質綜合人才的目的。

二、目前高校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抽象、難以理解。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學內容的抽象、陳舊,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很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尤其是高等數學,涉及到微積分等復雜知識,其理解困難,學生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學內容抽象、陳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材更新慢,教材中多是一些陳舊的知識點,缺乏一些學術上新提出的知識內容,知識內容老套。另一方面,術語過多。教學內容系統化、抽象化,實用性較差,難以應用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也難以接觸到相關知識。目前,數學知識的應用主要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而高等數學知識,主要應用于其他學科,內容又晦澀難懂,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一言堂式教學模式貫穿始終,填鴨式教學盛行是高等院校數學課堂中的常見問題,教師主要運用講授法與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教學,將課件展示給學生,按照課件按部就班的陳述,教學方法陳舊、單一,趣味性低,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缺乏學習的欲望,不愿意思考。再加上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無法理解,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生學習,無法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導致出現高等院校數學教學質量不佳的問題。(三)模式化教學,師生缺乏互動。在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模式化教學較為常見,是高等院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結合多媒體一直在講,學生在座位上一直在聽,教師很少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學生也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互動,割裂了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教師在設置問題后,學生回答的積極性較低,主動思考交流的學生較少,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又會耽誤課程進程,久而久之,教師也缺乏與學生互動的想法,仿佛形成了一種慣式,用填鴨式教學反而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給予樂于學習的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此模式下,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三、促進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教學內容,增添新元素。由于教學內容陳舊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因此,改革教學內容迫在眉睫,改革教學內容是高校數學教學改革首先需要邁出的一步。改革教學內容,增添新元素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將數學課程內容模塊化,由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建立模塊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而,為了實現學以致用,需要將數學課程內容模塊化,將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幾個系統的模塊,按照時間順序安排課時,保證課時與課程的匹配性,方便模塊化教學的開展,將概念模塊與計算模塊分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2]。第二,增添新元素,將數學實驗引入到數學教學之中。一提到實驗,主要想到的是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等,其實數學實驗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將數學實驗引入到數學課程中,可以改變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增添有意義、有價值的新元素,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動手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合理運用數學實驗實現學以致用。再者,將計算機技術與數學知識相融合,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驗,將數學內容廣泛化,推廣了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而不再糾結于繁瑣的計算,計算能力知識數學必備能力中的一種,掌握計算方法更為重要,過分糾結計算反而會降低學習效率,將學生的思維固化。第三,定期更新教材,豐富教學內容。目前,知識更新較快,拘泥于傳統知識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因而,改革數學教學內容,需要更新教材,充實教學內容,將一些前沿的知識、新興的技術融入到教材之中,將數學知識豐富化,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實用的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導數與微分”時,教師可以將導數的概念、導數的計算方法、導數的基本公式這三大部分知識模塊化,將概念與計算方法分開教學,系統講解,分別結合微分的相關知識引申學習。(二)革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教學的主要戰場,因此,開展高校數學教學改革,需要革新教學方法,將關注點集中到課堂改革之中,選擇多樣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革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需要進行通俗化教學。數學知識抽象難懂、理解困難,尤其是高等數學中的概念,是抽象思維的產物,學生很難把握,因而,需要進行通俗化教學,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點通俗化、簡單化,結合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盡可能形象化、具體化、簡化復雜枯燥的數學問題,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方便學生學習理解。第二,啟發式教學。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能夠啟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第三,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創設情境法開展教學。在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設置懸念,利用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不定積分”時,可以利用啟發式教學法開展教學,將不定積分的公式推導過程呈現給學生,啟發學生自主推導,使學生在推導過程中思考,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三)因材施教,加強師生互動。在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學情,制定恰當合理地教學方案十分重要,通過因材施教,可以加強師生互動,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因此,進行高校數學教學改革,需要遵從人本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加強師生互動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需要按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基礎,學習動機來制定教學方案,將學生分層,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顧及到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3]。另一方面,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配合度,鼓勵學生思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定積分”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使學生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為師生搭建溝通的橋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4]。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高校數學教學改革進行宏觀思考十分重要,有助于發現高校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的解決其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人才,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助力,使學生成為更優秀的人。

【參考文獻】

[1]咼立丹,譚建中.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高校公共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6(10):129-130.

[2]曹定中,李丹衡,劉楚中,馬柏林.我國高校數學教學方法、手段及考評內容和方法改革的思考[J].數學理論與應用,2018(4):28-29.

[3]趙花妮,劉坤.新形勢下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校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智庫時代,2019(20):192+194.

[4]余航.基于素質教育導向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探析——評《數學教育的智慧與境界》[J].中國高校科技,2019(4):97.

作者:汪印春 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