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媒對中學生德育的意義
時間:2022-01-29 03:43:21
導語:網絡傳媒對中學生德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利用網絡傳媒從外部營造集體主義教育氛圍
同愛國主義教育一樣,集體主義教育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對大力弘揚“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校風,積極創建“和諧校園”,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具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運用網絡可教育學生從小處做起,熱愛班級,熱愛學校,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主義觀念。各種利用網絡傳媒進行的班級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精神。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于班級活動的參與不能總是局限于幾個固定角色,應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充分發揮班級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如:在校園網建成初期,學校引導學生創建了自己的班級主頁。以信息網絡活動為切入點,在班集體中營造濃厚的集體主義氛圍,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主義觀念。在教學中利用網絡媒體在線觀看()集體項目的比賽時,教師邊觀看邊講授戰術,同時,向學生強調互相配合,發揚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特別是觀看重大的國際比賽,如奧運會、亞運會、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等,當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取得勝利,五星紅旗在賽場冉冉升起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二、利用網絡傳媒教育學生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科技人才是科學認識能力的活載體,是科學技術實踐活動的主體。科技人才從哪里來?鄧小平同志已經指出:“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從小學抓起,一直到中學、大學”。在當今世界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發揮網絡的育人優勢,讓學生從網上閱讀科普知識,看科學家的成長故事、科學家的發明創作等,由此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加強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如:為配合學校開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活動,教師組織了一批對計算機有興趣的同學制作校園主題網站,進行演講會,同學們通過查找資料、整理資料、制作網站的全過程不僅掌握了網頁制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邪教迷信對人精神的毒害,懂得了只有相信科學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才能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長。這次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提高了學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特別是神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充分展示了我國航天科技的先進水平。我們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這一教育契機,積極開展學科學、愛科學系列教育活動。學生通過網絡傳媒了解我國航天方面的成就和發展規劃,學生的民主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油然而生,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要強國必須先自強。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已內化為一種心理需求——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科技強國。
三、利用網絡傳媒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中學階段是最適宜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這是由學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因此,我們應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努力幫助和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這種習慣伴其終生,使其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校園網上,將《中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成多媒體課件。把教育的內容“做小、做細、做實”,讓學生盡量看得見,摸得著,具體、形象、直觀地展現給中學生。同時,把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其中,賦予它們新的時代內涵。定期對學生進行各種養成教育的網上評比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作為德育工作者,要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在認真研究、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育主體的地位,做好防范應對措施,使網絡為我所用,全面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網絡為我們的時代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同樣也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面對網絡,我們要保持必要的警戒,提高德育針對性,注意網絡德育的時代性,取得網絡教育的實效性,使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苑欣單位: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五中學
- 上一篇:畜牧局全員大培訓工作總結
- 下一篇:縣畜牧獸醫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