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
時間:2022-01-29 03:49:53
導語:小析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觸到的第一個外在環境,也是孩子情感的歸屬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農村,家庭教育長期表現為雙系結構,即母親主要承擔表達性功能,負責孩子的情感和生活問題,而父親是家庭的支柱,主要承擔工具性功能,負責孩子生存技能的培養。但是隨著父母一方甚至雙方都外出打工,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的雙系結構被打破,甚至出現了隔代教育,由此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現了嚴重的缺陷甚至缺失。2.學校教育的弱化:學校是專門培養人的場所,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校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很渴望在學校生活中找到情感的歸宿,這就需要學校充分發揮其道德教育的作用。然而,目前農村中小學的道德教育現狀卻并不理想。由于中小學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傳統的師道尊嚴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漠不關心,甚至會歧視思想上存在問題的學生。學校雖然開設了思想道德教育這門課程,但由于受到傳統的評價方式的引導,大多數思想政治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卷面分數,而弱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確引導,缺乏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學校普遍缺乏人文關懷,沒有營造起良好的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氛圍。3.社會教育的負面影響:新一輪的“拜金主義”和“讀書無用論”對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農村父母知識水平相對低下,在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引導方面缺乏正確的方式,這就影響了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并且,由于受近幾年出現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影響,以及父母為了眼前利益放棄對孩子的監管,留守兒童很容易產生“拜金主義”的思想,他們甚至會認為,既然辛辛苦苦考上大學還找不到工作,那還不如跟父母一樣外出打工掙錢,提早過上自己期望的“都市生活”。除此之外,由于受大眾傳媒的影響,留守兒童在許多人眼里被定義為弱勢群體,這同樣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造成影響,使他們覺得自己屬于邊緣人群,無形中他們的自信心就被削弱了。同時。在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面對網絡和鋪天蓋地的信息,由于缺乏有力的引導和監管,以及自身發展的不成熟,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對信息的辨別和篩選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觀念的誘惑,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非常不利的。
二、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給留守兒童思想道德發展帶來的問題
1.性格缺陷: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缺乏父母的關心愛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下降,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在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顯得過于被動,甚至不愿與人溝通,消極悲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對于一些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得到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不是感情上的溝通,長期的溺愛,會使他們變得自私自利,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造成性格上的缺陷。2.缺乏親情: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的體驗,留守兒童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即使偶爾能和父母在一起,他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跟父母溝通交流,在父母面前也會顯得緊張,不敢去袒露自己的心聲。對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時間越長,探親次數越少,溝通頻率越低的留守兒童來說,這方面的問題表現得越明顯。3.心理障礙:一般情況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關注較少,尤其對于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由親戚撫養或者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心理問題基本上得不到監護人的關注。對于一部分留守兒童來說,一旦出現心理問題,他們能夠求助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老師,但由于一個班的學生人數很多,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所以,對于那些本身性格就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他們寧愿自己將問題壓抑在自己心里,長期下去,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4.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兒童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5.價值扭曲: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對孩子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以及他們為了眼前利益而不顧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對孩子起到榜樣作用,使得留守兒童對金錢的認識產生偏差,他們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發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于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三、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三位一體的,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而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和社會承擔了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學校和社會教育又不盡人意,自然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要解決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1.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父母外出務工方式和溝通方式,盡可能地留一個人在家,以對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導監管作用,并盡可能地就近打工,縮短跟孩子在空間上的距離,從而減少與孩子在心理上的距離感。同時要加強跟孩子的溝通交流,增加聯系的頻率,并采取恰當的方式消除溝通的障礙。除了電話溝通外,還可以采取傳統的書面交流,這不僅有助于鍛煉孩子的寫作水平,還能使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透露自己的情感。同時作為父母,還應加強和學校的聯系,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狀況,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2.從學校教育上:加強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功能,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機制,將學生的思想道德表現納入課程評價的體制中,從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起到導向作用。同時,有條件的學校應該開設心理咨詢室,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同時加強對教師的道德教育,使教師放下師道尊嚴,關心熱愛學生,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對于寄宿制學校,教師應同時擔負起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職責,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應定期給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和法律道德教育,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理解關愛父母,遵紀守法,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學校應利用現有資源創設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使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3.從社會教育上:一是要加強媒體宣傳。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的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解決。二是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領導小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委員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協調教育、文體、廣播、司法、財政、勞動、衛生、民政、工商、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市場凈化、環境整治、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三是要建立農村社會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監護體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時間都在學校,特別是雙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會上的時間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建設已經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時,當前廣大農村也具有了建立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基層黨政機關有大量富余人員,中小學校有大量退休人員,他們完全能勝任中小學生的監護和教育工作。可考慮由基層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相關群眾性組織,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的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橋梁作用。除此之外,在解決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上,政府還應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管理模式,沖破城鄉戶籍界限,讓農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樣的福利待遇,尤其在農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應該給予更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更多的優惠政策,使農民工子女可以在父母身邊接受和城里孩子同樣的教育,切實保障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從而使他們增強自信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總之,留守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同樣需要社會的關愛,解決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作者:孫娟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縣畜牧獸醫工作要點
- 下一篇:供電分公司上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