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
時間:2022-10-28 09:35:00
導語:全面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解讀了信息素養的內涵,并針對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著重分析了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改善專業教學;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積極構建校園網絡文化。
關鍵詞中職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科學已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后的又一大顯學,信息素養成為創新人才整體素質的重要層面。我國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充實到生產和服務的一線,如果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中職院校學生是獲取、利用信息的重要群體,但由于有些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信息往往難以辨別真偽,為其所用,因此,提升網絡環境下中職學生信息素養顯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素養內涵解讀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7年,信息學專家Palll(,ianrcivik將信息素養概括為一種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并能鑒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本文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主要從兩個層次和兩個維度解讀中職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1、兩個層次:基本信息素養和專業信息素養。基本信息素養是指中職學生平時應具備的關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觀念、意識、知識、技能、道德,這是信息科學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信息素養,主要包括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判斷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在信息的獲取、加工、傳輸、表達過程中遵守的道德準則。
專業信息素養是指中職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性解決專業問題,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實踐水平的能力。
2、兩個維度:技術角度和思維角度。技術角度主要指中職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掌握不同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如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操作、網絡資源的檢索方法等技能。思維角度主要指在對信息的檢索、分析、采納、表達過程中表現出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信息素養較高的中職學生能夠熟練、批判性地分析、評價信息,并能夠使用多媒體形式創造性的表達信息。
二、中職學生信息素養概況
隨著各個中職院校多媒體網絡的普及和計算機多媒體課程的開設.當代中職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技能,但“娛樂”成為中職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的主要目的,據調查,在校園網吧里上網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利用網絡來交友、聊天、玩游戲,而真正利用網絡來學習的學生少之又少。利用網絡來查詢資料的學生也大都是在作業的催促下,才被動的搜索信息,沒有養成求新求變的系統資料收集的習慣,缺乏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自覺性,且學生科研意識普遍淡薄、信息意識不強,不知道如何正確評價與篩選檢索信息,更談不上如何批判和創造的使用信息,信息素養普遍較低。
三、如何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
(一)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改善專業教學。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其知識與信息獲取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利用意識,首先必須加強教師信息素養的教育與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計算機及網絡的運用能力、信息觀念直接影響到其專業教學,進而影響到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因此,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呢?
1、創設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良好信息技術環境是培養信息意識的基礎,教師如果沒有接觸到信息技術,信息意識的培養無疑將成為空話一句。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可以從學校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室的配置情況,局域網及因特網的通暢情況來衡量;軟件環境包括為教師提供的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較為完善的學習軟件和應用軟件,以及技術過硬,富有合作精神的實訓中心人員,能隨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咨詢和幫助。
2、制定科學可行的培養計劃,加強師資培訓。科學可行的培養計劃是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首先,設置專門的培訓機構,特別是校本培訓,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和進修制度,保證培訓的連續性。其次,確定培養的層次和內容,由于教師的個體差別大,培訓中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不同技術基礎的教師群體應分層次進行,培訓內容應符合教師的實際需要。再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政策,激發教師的內外部學習動力,鼓勵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并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專業教學。
3、增強校內外的信息交流。學校可以邀請教育技術專家和教學設計專家到學校講學,也可選送教師參加信息學術活動,同時,教師之間加強信息的交流與對話,如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觀摩,使教師真正體會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優越性,從而提高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樹立信息意識,改善課堂教學,提升專業素養。
(二)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圖書館是中職院校主要的信息獲取點,它擁有豐富的館藏,優雅的學習環境與日益完備的現代化物質設施和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決定了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獨特性、多樣性與豐富性,中職院校圖書館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場所。
1、與網絡中心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教育,拓展信息服務內容。為迎接信息時代挑戰,圖書館必須與網絡中心展開合作,利用網絡中心豐富的資源包括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結合本校所開設的專業,為讀者提供館藏書目查詢服務,以便于讀者查詢本館館藏和各種書刊的借閱情況;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應與讀者建立一種互動的培訓關系。深入了解各專業開設的課程及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了解他們所需的相關資料,照學科和專業,對網絡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分類、標引,向讀者提供資源導航服務,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圖書館專題資訊網站,方便讀者的學習和科研的需要;提供各類數據庫檢索系統,如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教育網等以及創建有本校特色的專題數據庫,學校可以本校教育的特色建立設立專業的教育專題資源庫,教學資源庫等,使更多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網絡學習,減少上網的盲目性,提高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質量和效益。中職學生通過有目的地閱讀優秀網絡資源,受到感染、熏陶,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目的。
2、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分段式教育。針對一年級新生,為幫助他們盡快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圖書館應對新生進行入館教育。首先,圖書館資源和環境的介紹,包括圖書館信息資源分布、服務內容、借閱規定等;其次,應當教會新生運用圖書館獲取文獻的基本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可通過錄像和授課結合進行,使他們在知道怎樣利用圖書館的同時,對信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可編制簡明的“圖書館導航手冊”來幫助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
針對二,三年級的學生,應著重結合專業學習進行專業類檢索工具和信息資源利用及評價能力的培養,如結合專業開設信息檢索課程,使其掌握利用計算機查閱電子文獻和獲取網上信息的技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及學習的主動性,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高年級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學生,他們面臨畢業論文的設計和走向社會進行實際工作,應強調其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和信息分析能力的綜合培養。
3、積極構建校園網絡文化。在未來的信息化校園中,網絡文化價值的影響力將會大大提高。校園網絡文化的出現,為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提供了快速、便捷條件。校園網絡文化的虛擬性提供的超大文化活動空間有利于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提高,能極大的提升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1)建立校園生活網站,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教育。首先,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功能,建立一系列的校園生活網站,網站的建設應多渠道、多主體、多類型,如專業學習、思想道德、情感生活、心里咨詢、文體競賽等,可設立校園社團板塊,讓網絡與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以貼近學生實際來吸引學生,以挖掘學生個性特長來激發學生,建設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校園網絡論壇,使其生活在積極向上的網絡氛圍中。其次,學校網絡中心和團委可合作組織開展一些提高中職學生信息素養的活動,適時組織學生開展信息交流活動,如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網頁設計大賽、網上辯論、網絡信息咨詢、網上新聞調查等活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現代化高科技興趣,又可把只會在網上聊天、玩游戲的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在提升其信息素養的同時又能很好的引導他們真切感受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網絡世界,使他們走上積極、健康的網絡之路。
(2)嚴格校園網絡的管理和監控。從事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人員應熟悉和掌握互聯網技術。首先,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加強網絡監控,如防火墻技術、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等。對各網站及其鏈接進行審查,并落實實名注冊登記制,加強網上信息監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園網絡行為規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園網絡管理的規章制度,使網絡管理逐步規范化。第三,加強校園網絡道德教育。重點放在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認知和網絡倫理教育方面,增強是非好壞的識別力,提高其網絡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段寶霞.培養和提高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6.12
2.王秀娟,劉傻芳,等.加強中職課程的整合,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6.10
4.張瑞雪.論中職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職能[J].教育與職業,(29)
5.于雛1UI.大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的理性思考[J].現代情報,2006.10
6.張暉.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情報,2006.10
7.王之東.以“校田網絡文化為載體,推動中職教改進程”[J].遼寧中職學報,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