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素質教育思路構造體育新特色
時間:2022-04-25 03:02:00
導語:發展素質教育思路構造體育新特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要建成一流教育,培養一流人才,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須適應形式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拓展素質教育新思路、構建體育教學新特色,以利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文化;研究性課程
前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則有賴于教育。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教育,紛紛調整和重新制定教育計劃,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我們國家也不例外,為了使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為了使我國的改革不斷深化,為了使教育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并明確指出“國運興衰,系在教育,振興教育,全民有責”。今天,面對這樣一場大規模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要建成一流教育,培養一流人才,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范圍內已是一個普遍的趨勢,人們已經看到體育不僅能使青少年獲得健康的體格,而且對他們的性格和意志的培養、組織紀律的形成,都起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為體育教師理應積極思考,更新觀念,開拓思路,不斷改革體育教學,貫徹落實“全教會”關于素質教育的精神,以適應新的形勢,以利新世紀人才的培養。
1上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回顧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學是落實學校體育目標、任務的重要基地。解放以來,我國的學校體育改革經歷了“競技體育”、“體質教育”、“健康教育”,每一次改革都給學校體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體育教學邁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1.1上海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歷史
1.1.11951年上海頒發了《上海冬季學生體育鍛煉項目標準》,為學校體育課提供了教學內容,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習蘇聯教育大綱,推廣蘇聯體育教學法。
1.1.21954年下半年,《上海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編成,從此,中小學體育教學有了統一的要求。
1.1.3上海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從1954—1990先后編寫、修訂4次。
1.1.41978年第三次編修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課教材。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50年代以來一直采用的蘇聯“四段”教學法,逐步改為“開放式”教學法。
1.1.51990年2月10日,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聯合《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后,上海進行第四次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修訂,根據學生的年齡、年級,按身體素質分類,體育課改為《體育與保健》課,課程結構由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簡稱三個板塊)三部分組成,中學生首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選修科目。相對與傳統教育來講,這是一個飛躍。
下表所列是一期課改的基本情況:
課程簡介
課程
內容
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備注
課時(周)211—2
教學目標大綱規定,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主要目標按學生選修情況開設,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為主要目標。學生自由選擇活動,打破班級界限以自主鍛煉為主要目標
教學組織教學班選修學生年級部分班級
教學內容
發展身體素質的各種練習。
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例如:籃球、排球等。學校條件允許的各類體育活動及年級體育比賽。部分學生的拔尖補差
1.2一期課改(1990年修訂后大綱)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1.2.1調動了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由于體育沒有升學的壓力,教改的環境相對比較寬松,體育教師不斷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實踐、改革、創新,并努力學習其它學科的先進經驗?!澳繕私虒W”、“愉快教育”、“情景教育”、“自主教育”、“健美教育”、“民族體育”,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出現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使體育課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
1.2.2教材的分類從以運動項目分類改為以身體素質分類,降低了技術難度,教師對教材的選擇范圍擴大了,因此更能體現時代的特點。
1.2.3注意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首次在選修科目上有了一定的選擇權,個性特長得到了發展。體育教學開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
1.2.4三個板塊各有自己的目標、任務,又緊密聯系,它們相輔相成。教師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自鍛能力,堅持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1.2.5提出了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受益匪淺。
我們認為一期課改為體育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2拓展素質教育新思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對體育提出的“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體現?!?,我們說過去的成績為我們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了良好的開端,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真正理解什么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體育學科如何發揮教學特色,拓展素質教育新思路。
2.1堅持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堅持抓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全教會”對抓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體育教學一定要堅持結合學科特點對進行思想教育。
2.1.1利用競賽規則和游戲規則,進行法規教育。許多體育運動項目和體育游戲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則,學生參加運動和游戲必須嚴格遵守規則,我們發現一些比較嬌氣、傲氣、散漫、調皮的學生在比賽時常常能遵守規則,表現良好,因此在教學時安排游戲與比賽,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遵守規則進行體育比賽和游戲,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自覺遵守法紀法規的習慣。
2.1.2利用我國優秀運動員為國爭光的先進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的教育,用體育鍛煉的艱苦性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我國許多優秀運動員為了祖國,犧牲了青春,犧牲了個人的利益,每當他們奪得世界冠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看到的是運動員們熱淚盈眶,深情地仰望國旗,他們說的是相同的話語,:“我是中國人,我能為祖國爭光是我最大的愿望?!蔽覀円源藖砑ぐl學生的愛國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要用運動員在訓練、比賽時頑強的拼搏精神作為學生最好的榜樣,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2.1.3利用體育課堂的社會性,教會學生做人的基本道理,進行社會人的教育。體育課堂的開放性,給了學生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體育教學的分散性,給了學生自由交往的空間,體育運動的集體性,要求學生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體育比賽的競爭性,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比賽的勝負,提高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體育課堂的社會性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2.2堅持科學思想的教育
體育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是20世紀初期開始的。體育科學有著廣泛的研究范圍,它不僅研究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發展,還研究它所涉及的廣泛的社會問題。體育科學涉及哲學和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也涉及醫學、心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力學等自然科學。在教學中要始終貫穿科學主線,用科學的思想指導教學。
2.2.1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讓學生了解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與體育鍛煉的關系,學習相關的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等科學的基礎知識,有效防止“”之類偽科學侵蝕學生健康的肌體。
2.2.2引導學生學習醫療保健知識,了解醫務監督的具體內容,掌握運動創傷的緊急處理和常見病預防的常識。
2.2.3引導學生用社會科學的觀點,認識新時代體育社會化和體育產業化對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影響。
2.3堅持體育文化意識的滲透
體育,包括競技體育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人們長期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體育最具魅力的是它的精神,它能激勵人們,使人奮發向上,勇往直前。過去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十分薄弱。改革開發以來,我們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體育已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
糧,因此體育教學應該加大力度,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與教學。
2.3.1學習體育史,了解體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從精神文明的角度來理解體育的,從而認識體育屬于文化范疇的意義。
2.3.2繼承民族體育文化遺產。源遠流長的武術運動,如今正在以它神奇的傳說和無比的魅力走向世界,強身健身的養生功,富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中國的體育文化寶庫正等著我們去發掘、去學習。
2.3.3重視世界體育文化的滲透。“啊,體育,你就是樂趣!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更加清晰。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眾W運會創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在《體育頌》中的這段話多有詩意!希臘雕塑家米隆的雕塑擲鐵餅的運動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奧運的誕生、發展,奧運的主題、口號、理想,處處透析出濃濃的文化氣息。令人陶醉。
2.3.4把音樂、體育舞蹈引進課堂,把健與美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
3構建體育教學新特色
實施素質教育,構建體育教學新特色,要求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想來認識思考問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我們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必須加以研討,使之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精神,從而提高課的效益。
3.1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的目標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理特點,要面向未來。二十一世紀的人才爭奪不僅僅表現在科學知識、科學技術,還表現在人才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如果僅僅把體育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而忽略了體育諸方面的教育因素,忽略了體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忽略了體育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這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
3.1.1我們的教學目標(一),要加強常規教育,基本技術技能的教育,科學鍛煉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自鍛、自學能力,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質。
3.1.2我們的教學目標(二),要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極大的滿足,并在某一項目上有所得、有所突破,成為全民健身的骨干。做到既能參加鍛煉,又能觀看欣賞體育比賽,提高生活質量,終身受益。
3.1.3我們的教學目標(三),要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特點,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水平,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信心,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
3.1.4學校體育還要根據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體委,下達的教體結合的精神,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為國家和上海市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
3.2教學模式
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上海市的二期課改行動綱領已經初步制定,所有的課程設置大約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基礎性課程,第二類為拓展性課程,第三類為研究性課程,體育學科也不例外。新的課程設置必將沖擊原有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觀念,用全新的理念來迎接教學改革,建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
3.2.1基礎性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在繼承和發揚原有體育教學模式(尤其是一期課改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成功的模式)的基礎上,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師生角色轉換方面,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是發自內心需要的。
3.2.2拓展性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在基礎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向外延伸,運用其它學科的知識解決體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設計好課的內容,與體育骨干學生一起備課,也可請一些學生承擔部分教學任務,學生在課上的參與性得到加強。
3.2.3研究性課程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是所有體育教師未曾接觸過的教學模式。研究性課程就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知識結構、自己的能力、自己提出的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研究性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關鍵。
體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教學的雙邊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等,但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練習的實踐性、體育課堂的寬廣性、使學生的學習與其它學科學習明顯的不同。但開設研究性課程并不因為體育學科的特殊性而擱淺。那么體育學科如何結合學科特點,開設好研究性課程呢?
3.2.3.1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拓寬知識面。
3.2.3.2教師不但要了解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情況,還要了解他們對體育是一門科學的認識程度,以及學生掌握的體育信息情況。
3.2.3.3教師在開設研究性課程的時要用嚴謹的科學態度,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3.2.3.4體育學科的研究性課程的選題,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實際,有實用價值。
3.2.4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開設研究性課程是實現培養學生這良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開設研究性課程,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3.3教學方法
選擇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在教育改革中我們更應研究采用的教學方法,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實現。我們可采用以下方法:
3.3.1教師組織學習指定內容與學生自由選擇活動內容結合的教學方法。
3.3.2學生集中學習與分散互幫互學結合的教學方法。
3.3.3必修項目與選修項目結合的寬松的教學方法。
3.3.4一期課改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快樂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挫折教學法、成功教學法等。
3.4教學內容
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可選擇的范圍很廣,如:
3.4.1體育游戲與比賽。
3.4.2改編為教材的競技體育。
3.4.3提高身體素質的各種練習。
3.4.4全民健身的體育活動。
3.4.5民族體育活動。
3.4.6學生自創的體育活動。
3.4.7有研究價值的體育內容。
3.4.8但無論選擇那些內容都必須遵從一個原則,就是是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作用,是否受到學生的喜愛,是否能成為學生課外自己鍛煉的內容。
3.5體育教學的評價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態度,改變單純以身體素質作為學生體育評價的唯一標準,制定新的評價標準,是配合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3.5.1新的體育評價標準應包括:
教師的評價
a.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身體機能指標以及提高幅度。
b.學生體鍛達標的情況。
c.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情況。
d.學生組織體育活動的能力。
E.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
f.學生參加研究性課程的成果。得分
學生的自我評價
a.體育成績的提高情況。
b.是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c.各項生理指標。
d.能否與家人一起進行體育鍛煉或參加社區體育活動。得分
e.研究性課程成果的自我認定。
4討論與分析
4.1通過對上海市體育教學改革的回顧,說明了體育教學的發展離不開改革,只有堅持改革,才能使體育教學不斷發展,為培養人才發揮重要的作用。
4.2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喚醒體育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拓展素質教育的新思路,用創新的精神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中去,堅持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堅持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教育,堅持在體育教學滲透體育文化意識。
4.3用素質教育的思想,構建體育教學的新特色。在繼承過去體育教學改革中有顯著成效的內容和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體育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師生角色的轉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尤其對體育教學如何開設研究性課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4.4我們希望通過體育教學的改革,更好的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體育素養得到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培養,使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5建議
注意教學課的延伸,做好以下工作:
5.1組織好課外活動。對體育學習困難的學生(肥胖、瘦小、發育遲緩)加強個別輔導,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對體育有特長的學生,重點培養提高,組織他們積極參加市區有關體育競賽,并主動向有關部門推薦或輸送。
5.2開展小型多樣競賽活動。要放手讓學生參與,讓他們利用課堂里學到的知識,自己組織、自己編排、自己當裁判、自己解決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交往能力,使競賽活動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
6.結束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已逐步走入平常百姓家,人們十分關心重視自己的健康,學生家長對體育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獨生子女缺少伙伴,也使學生對體育發生了興趣,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體育教師銳意改革,體育的春天一定會來到。!
參考文獻:
《上海體育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學校體育大詞典》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 上一篇:思政課培訓應關注學生的權利
- 下一篇:深究借助邏輯進行英漢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