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文學審美特征

時間:2022-05-17 03:37:00

導語:業余文學審美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業余文學審美特征

群眾業余文學創作與專業文學創作相對應,各占整個文學創作的“半壁江山”。研究群眾業余文學創作的審美特征,會從美學的高度與深度對群眾業余文學創作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多年來群眾業余文學創作與輔導的實踐及其理性思考,對群眾業余文學創作的審美特征這一重要美學命題,發表若干拙見,以作引玉之磚。

一、題材的廣闊性

群眾業余文學創作,因其參與創作的主體人數多、職業多、年齡構成與文化層次多種多樣,因而在題材選擇上具有廣闊性的鮮明審美特征。題材作為文學作品的內容要素之一,是作品中構成藝術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具體材料,是作者在觀察、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集中、加工、發展而確定的。題材的選擇與處理,與作者的個性、人生經歷、文化修養密切相關,也受作者思想、情感、藝術理念、美學追求的制約。題材的選擇對于文學創作的優劣成敗,有著不可少視的作用。雖然“題材選好了,就成功了一半”的說法未必科學準確,而“題材決定論”還曾遭受到批判。但是,誰也無法否認,題材對于一部文學作品的創作,的確起到“占盡先機”的基礎作用與前提作用。群眾文學創作因其創作主體的多元性,便形成了鮮明的題材廣闊性的審美特征。即每一位群眾業余文學創作者,都選取自身十分熟悉的題材進行文學創作。這里僅以黑龍江省的群眾業余文學創作為例,如熟悉農村題材的雙城市“農民詩人”張希彥,就以農村為題材進行詩歌創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又如熟悉工業題材的上世紀60年代紅極一時的“黑龍江三大工人作家”———呂中山、郭先紅、韓統良,都以工業題材為主進行小說創作,且均取得顯著成就,以至后來三個人都成為專業作家。由此可見,群眾業余文學創作題材廣闊性的審美特征,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二、主題的自主性

主題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所有要素的輻射中心和虛構的制約點。由于作家的立場、觀點、創作意圖的不同,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主題。作家的思想深度、生活經驗、藝術手法的不同,也會影響主題的深度與廣度。雖然“主題先行論”作為極“左”文藝思潮已被淘汰出局,但是如同倒臟水不能連同嬰兒一起倒掉一樣,我們并不能從根本上否定主題的重要性,更不能陷入“無主題”的怪圈與誤區。群眾業余文學創作因其“業余性”特點,便形成了主題自主性的審美特征。當然,這種“自主性”并不意味著淺薄,而是同樣可以做到魯迅先生所倡導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從本質意義上考量,清代的大作家曹雪芹也是一位“業余作家”,而他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卻開拙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的深刻而宏大的主題,使這部小說成為世界名著之一。由此可見,群眾業余文學創作主題自主性的審美特征,也是有口皆碑的事實。

三、形象的真實性

群眾業余文學創作的另一大審美特征,是形象的真實性。這是因為業余文學創作主體在塑造藝術形象時,常以自己身邊的人物為原型,真實性成了其文學作品的先天性藝術基因。仍以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為例,小說中的賈寶玉,顯然有作者“夫子自況”的痕跡。其他人物林黛玉,薛寶釵等等,也都是作者所熟知的人物,因此便具有了真實性的審美特征,從而打破了中國小說“敘好人一切皆好,壞人一切皆壞”的傳統,塑造出眾多豐富復雜的典型形象。由此可見,群眾業余文學創作形象真實性的審美特征,也是絕對“真實”的。

四、體裁的多樣性

群眾業余文學創作,因其創作主體的多元性,也決定了體裁多樣性的審美特征。即“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每一位創作者都根據個人的偏好與特長,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文學體裁進行創作,于是總體上便形成了無所不包的多樣性審美特征。小說(長篇、中篇、短篇)、詩歌(舊體詩、新詩、詞、歌詞)、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散文、報告文學、雜文、隨筆、游記等)、戲?。ㄔ拕?、歌劇、舞劇、戲曲)劇本等等,有人還創作電影、電視的文學劇本……如此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可見,群眾業余文學創作體裁多樣性的審美特征,也是勿庸置疑的。